关灯
护眼
字体:

玩宋(37)+番外

豪强富户们发现自己入口的东西很可能也会沾染虫卵或幼虫,自然非常紧张,主动协助鄞县县衙展开防疫工作。

其他县的豪强富户自发加入,这才让“除蛊防疫”这事儿辐射般蔓延开。

明州知州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主簿主动跑鄞县取经去了。随着消息一同送上的还有王安石详细记录这次防疫安排的文书。

知州没敢耽搁,快马加鞭把这份防疫计划往上送。

这个时候,连周围的婺州、越州、台州、杭州等等都听到了相关的消息,派人骑快马过来询问明州知州具体怎么操作了。

长江下游流域的防疫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王安石的文书也加盖了明州知州的印子,一路送往开封。

开封的春季也潮湿多雨,知府张尧佐一直紧张地关注着各项疫情,生怕在自己任开封知府期间出什么大问题。这天子脚下的天灾都不是天灾,是人祸,得有人背锅!

张尧佐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妻子出来伺候他更衣之后,便把入宫见张家侄女的事情告诉张尧佐:“侄女说,官家有意册封她为贵妃。这短短几年的,侄女就得如此恩宠,我心里总不太踏实。”

张尧佐道:“我这侄女自幼在宫中长大,温柔娴美,能得官家喜欢挺好。”夫妻俩说了会话,便睡下了。

第二日官家却召张尧佐入宫,说有事要相商。

张尧佐急匆匆地赶过去,官家给他看了份防疫方案,说是从两浙路那边送过来的。

官家道:“虽说京中没发现这蛊胀患者,你也可以拿去参详参详。”

官家宠爱张妃,对张尧佐也十分看重,他本就是仁厚的君主,得了这防疫方案自然想让张尧佐也依样画葫芦地推行下去。

这王安石年纪虽轻,写起文章来却犀利又清晰,比如这“防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听着是句大白话,念出来却觉得铿锵有力。

张尧佐连忙应下,带着防疫方案回衙门安排任务去了。

司马光下衙后与同僚小聚,听茶坊里的人说开封府衙出了新的“防疫令”,觉得有些稀奇,细细问了具体章程,回到家后也和妻子张氏说了说。

司马琰在一旁越听越觉得熟悉,不由问:“这是从鄞县那边传回来的吗?”

司马光奇道:“为什么这么问?”

司马琰一听,明白了,司马光也还不晓得。她只能说:“我觉得很新鲜。”

许多新鲜的事都和鄞县那边有关。

司马光很快也知道这套防疫方案的来源,因为他收到了王安石写来的长信。

王安石在信里先跟他道了歉,说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没时间写信,心里也甚是想念。随后王安石才把这个春季做的事原原本本地在信里给司马光说了一遍,司马光虽然没去鄞县任职,却跟去了鄞县没两样!

司马光也任过知县,不过那是在他恩师庞籍手底下做事,没做两年就跟着恩师进京任职了,地方经验很少。听王安石在鄞县干得如火如荼,司马光竟也有种想到外边历练历练的冲动。

有王安石摸索出的这一套经验在,他应该也可以做好吧?

司马光把信仔仔细细看完了,又把最近京中发生的事写在信中与王安石交流。

第三十一章(小修)

王安石忙完了, 也有空料理这段时间天天偷奸耍滑的儿子了。他这儿子正事不干, 歪脑筋倒是多,居然伙同沈括找了鄞县一群穷书生分批给他画什么卡牌。

纸牌的话年节时王安石也会玩, 这东西有贵价有贱价,可以有彩头也可以没彩头, 人人都玩得起。王安石一年从头忙到尾,不是在办公就是在看书, 节假日自然得和家里人一块玩。但卡牌的门道, 王安石就不太懂了。

王安石决定先暗中观察观察。

王雱不晓得自家老爹又开始闲下来盯着他, 他已经和沈括合力把《三国杀》游戏框架定好了, 把卡牌分好类外包给鄞县穷书生们, 算是给他们找份外快。

没办法,眨眼又过了一年,沈括已经十七岁, 他对家里说是来鄞县念书的, 总不能天天不念书只顾着画画赚钱。

有沈括和王雱定好的基调在, 收上来的稿子都挺不错。沈括有些龟毛, 精益求精地打回几份画稿要求返图,还揪出了两个抄袭的——论博闻强识,鄞县里头还真没几个人比得过沈括, 你上哪个旮旯抄他都能给你扒出来。

沈括虽然年少, 板起脸却有点凶残主策的模样:“诚信交画, 以后还有活儿给你们画, 抄袭的, 糊弄的,再没你们的事了!”

王雱美滋滋啊美滋滋,事儿都有人干了,他躲在背后赚点钱就好。察觉最近王安石忙完了,王雱收敛了不少,乖乖呆家里看书,瞅瞅书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以挖掘。

迈入七月的时候,书坊那边来了消息,说《黄金国》校印完毕,可以开始上架了。沈括不是第一次出书,但是听到这消息时还是非常期待,对王雱说:“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卖好。”

王雱说:“正好赶上七夕,京城热闹着呢,方叔肯定能趁机炒作一波。”

沈括跟王雱混多了,对营销啊炒作啊之类的手法也很熟悉了。他本来就是心思活泛的人,对这些倒没多大反感,心里反而还有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方洪不愧是商人,心思比谁都灵活。自从被王雱点亮了营销技能,他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不少炒作方法,比如这回沈括出了《黄金国》,他便去番巷找了些外邦人托他们到书坊门前进行一些表演。

在宋朝外邦人的出现并不算稀奇,开封城的居民们更是见怪不怪。不过,这些外邦人齐聚在书坊外头就有些稀奇了,书坊不是卖书的吗?怎么会请外邦人过来表演?

哪怕这些表演都很业余,唱的歌开封城居民听不懂,做的东西开封城居民吃不惯,还是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

这些围观群众中有一些是看过《三顾茅庐》和《蹴鞠少年》的,得知书坊又出了沈括的新书,不少沈括的书迷都第一时间抢购。

这就是免费的托儿了,有些原本不想买的人见他们兴冲冲地去买,免不了要问上几句。

书迷们立刻自发地把《三顾茅庐》和《蹴鞠少年》也安利给他们,以前没买过的翻着看了看最薄的三顾茅庐,瞬间被精彩的故事和漂亮的画工吸引,一口气把三本都买了回去。

几天下来,有看完《黄金国》的人回到书坊门口看那些外邦人,感觉便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还有勇气尝一尝那个浑身黑漆漆的家伙做出来的手抓饼!书里写过的,这些昆仑奴人人都能养大象,打仗也骑着大象去打,十分粗犷,怪不得吃饭都用手抓的!

七夕这天是妇人和女孩们的节日,街上到处都在卖乞巧有关的货物。这一天,小儿可以摆些笔墨纸砚在对应位置上“乞聪明”,女孩儿则可以摆些针线箱笥在对应位置上“乞巧”。

张氏也带着司马琰上街去买乞巧用的东西。司马琰在路上看到不少“磨喝乐”,是一些憨态可掬的小佛像,泥塑的,颇为可爱。张氏见她多瞧了几眼,还问她要不要买一尊回去。

母女两人正在御街上逛着,忽听有人说城外有热闹可看,是昆仑奴在表演训象,要是胆子大又敢花钱的话还可以亲自骑一骑哩!张氏没见过大象,闻言也有些意动,回家叫了司马光一起到城外去看象。

司马光向来疼女儿,自然欣然应允,带着张氏和司马琰出了城。看象的地方离得不远,周围居然摆了书摊和座位,群众逛街走累了可以过去看外邦人表演,顺便买一本《黄金国》回家细细品读。

司马光一看,明白了,大象不过是噱头,这明摆着是想推广《黄金国》这本书,顺便带动其他图书的销量!

临时架起的方台上,方洪见人聚得足够多了,当场把年度消费最高的“书香客”挑出来,派人把《黄金国》、《蹴鞠少年》、《三顾茅庐》的原稿和特制精装本送给他们,在现场的直接给,不在的直接送上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