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玩宋(234)+番外

王雱搞完考前动员, 又溜达去接她媳妇。

一开始大伙还会因为状元郎让他媳妇儿去太医局开课的事惊讶, 后来他俩在街上瞎逛的次数多了,众人便也习惯了。这么好看的一对小夫妻,多上街走走多好,也能让他们多看两眼!

阅兵大典之后,武学招生容易多了,今年还有个王雱的同年申请转行去武学搞兵法教育。

这同年叫王韶,自幼熟读兵书,在军事方面很有天赋,他本改官为司理参军,管刑狱的,从各种渠道了解完阅开封的兵盛典后激动不已,回到家后在家里来回踱步,简直睡不着觉。他妻子与他少年结发,瞧见他这模样就知道他又要做出什么决定了,便劝说:“你若真想做,那便去做吧。”

王韶的打算是先转去武学任职几年,熟悉熟悉军中事务,而后正式由文转武。弃文从武的先例并不是没有,干文官工作他实在不得劲,如今他也三十出头了,不如早作决断!

于是王韶就干了。

王韶写了个很有水平的折子陈述自己在兵学一道的见解,积极表示自己想在武学发光发热然后再到战场上发光发热,总之,写得很有诚意。春闱在即,王韶也风尘仆仆地带着家小回到开封。

王雱得知王韶归京,当即呼朋唤友叫上在京的同年给他接风。

见到王雱等人,王韶也很是欢喜,一伙人酒一轮一轮地喝,说起近况,又说起远景,都是正当青壮之年的年轻人,聊什么都能接上话,从来没有冷场的时候。

高兴归高兴,王雱还是很想念身在外地的苏轼和沈括:“可惜子瞻和存中都外放了啊。”

兄弟俩改官时其实都能外放,但苏辙选择放弃外放机会留在京中就近奉养父母。苏辙听王雱提起兄长和好友,也点头说:“若是有他们在,一定会更热闹。”

其他人都很赞同,看王雱和苏轼他们互坑是极大的乐趣啊!

此时此刻,苏轼已到了凤翔府。凤翔府,离开封很远,离他的家乡也很远,他带着王弗,一路行至凤翔,感觉自己已毗邻西夏与吐蕃,触摸着大宋西境的边界。

苏轼和王弗说道:“凤翔是个好地方啊,来时元泽和我说这边养的鸡,肉质鲜嫩,味道极好,可以试试一种叫葫芦鸡的做法。而且这儿还很适合养猪,据说可能是因为水土问题,这边的肘子特别香!”

王弗觉得自从遇上王小状元之后,苏轼就绕不过养猪这事儿了。

……

这一年的春闱依然热热闹闹地展开,王安石在这次科举也有个差遣,叫详定官。殿试有三轮审核,一轮是初审,一轮是复审,最后交由详定官核定名次。

春闱这段时间王安石都老老实实闭门谢客,不与年轻士子们往来。对于科举,王安石的想法也是很多的,他认为现在的科举模式有挺大的缺陷,正逢春闱,和王雱关起书房门说话时免不了多聊几句。

王雱也觉得很有缺陷,只分文武,不分文理,真是岂有此理。理科生怎么能没有姓名!

不过,直接拿科举开刀动静太大,得一步一步来,科举保证公正性即可。改革考虑先从岗前培训开始,考是让你考上,具体授什么官得经过另外的考核。改官时考核也可以更有针对性,你想转什么岗位,先把对应的工作范围了解清楚、对应的参考资料学习过关,再来谈改官。

毕竟,即使是当个知县,那也能掌万人生死,不得不慎重!

这些东西,范仲淹和韩琦他们这几年都有慢慢塞一点在选官制度里,一年一年地填充和细化。除了王雱暗搓搓给师弟们增加难度时被人围堵了一波、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之外,根本没几个人反应过来。

王安石大致也知晓王雱闹腾的那些事,如今回头看看,选官制度似乎真的无声无息地完成了一次变革。

父子俩最后的意见就统一了,科举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要改,也只需要把它改得更公平、更全面。

王安石把王雱赶走,自己坐灯下对着自己的“改革方略”修修改改。他曾给官家上万言书,官家并没有答复,所以即便是在三司这个财政部门上班他也干得不太舒心。

但,儿子说得对,只要有心,多少总能做点。做出成效了,自然会上下一心,共同推行新法。

王安石修改完他的改革方略,又拿出本厚本子,开始写他的日记,日记的开头一般是这样的:“今日与吾儿谈话……吾儿聪慧过人,想法独特……”

时不时还会有这样的内容:“韩稚圭不知为何对吾儿颇上心”“文宽夫不知为何对吾儿颇上心”“官家不知为何对吾儿颇上心”“官家又留吾儿在禁中用饭”……

王安石绷着一张脸把今天值得记录的东西写了下来,才把厚本子放好去歇下。

王雱可不知道他爹除了喜欢给曾巩他们写信吹儿子之外,还有个写日记的喜好。王韶回京到武学任教之后,王雱时常寻些由头去找他交流切磋,兴致勃勃地琢磨怎么为军事教育添砖加瓦。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设军事地理课了。虽说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思想早就深入人心,但是大多是混杂在兵法理论之中,要扒拉出来很艰难。

王雱能徒手画江河,也能徒手画舆图,对于曾经发生在各个险要关隘的战役也烂熟于心,和王韶探讨时简直信手拈来。

当初王韶听说状元郎年方十四时心中还有些不服,深入地交流过之后他算是服气了,还建议王雱:“你这手舆图的画法我学不来,不如你寻个休沐日过来开个军事地理讲座。自从你上回随驾去过武学之后,武学的生员们时常会说起你。”

王雱乐道:“他们是骂我吧。”

王韶说:“听说一开始是骂你的,后来听说你赢了辽国使者,他们便打心里佩服你。”不管与各国关系如何,只要是自己人赢了,所有人都会觉得与有荣焉。

两人商议定了,便一起去寻狄青说起开军事地理课和相关讲座的事。

狄青正在看军校生们操练,听完军事地理课的大致内容觉得这是将士必修课,一口应承下来。他看向溜达来武学玩耍的王雱:“要不要再下场和他们练练?”

王雱敬谢不敏:“不去。万一他们从我上次走后就勤加训练,一个个磨刀霍霍要把我给比下去,我岂不是会输得很惨!”再说,他也只有骑射和理论拿得出手,再要比其他就不行了,还是少出风头为好,免得被人揍!

狄青也不勉强他。

王雱找借口溜了。

既然要开讲座,王雱自然要积极做准备。他跑回官家那边,和官家说了自己要给武学那边讲军事地理的事,直白了当地表示自己可能要摸鱼。

官家来了兴致,让王雱给他讲讲到时会怎么讲。

王雱胆儿肥,坚决不给官家露口风:“直接告诉您多没意思,您要是想知道,到时你过来听!”他说完又有了个主意,乐滋滋地对官家说,“等我准备好了,我给您送帖子。到时您来给我捧场,我多有面子!”

官家笑道:“行啊,我等你的帖子。”

王雱又和官家借了个人,就赵仲针那孩子。王雱自有一套道理:“小孩子得多开阔开阔眼界,多锻炼锻炼能力,往后才能遇事不慌、应变自如。”

官家没拦着,第二日便让赵仲针去王雱那边报到。

赵仲针每天不是看书就是陪曹皇后说话,早闷得不行,听说可以跟王雱一起准备讲座之后格外兴奋,见着王雱后立刻积极地问需要自己做什么。

王雱挺喜欢这小孩活力充沛的模样,带着赵仲针去查找资料。很多书他都已经烂熟于心,只着意引导赵仲针深入了解一些内容。

赵仲针按王雱的指引跑来跑去,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看看,大半天下来,他猛地感觉自己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敞亮敞亮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