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玩宋(108)+番外

并州那是什么地方?那是边关,对面随时打仗的那种。

庞籍都快致仕了,还要人去并州那边琢磨着怎么提防北边过来抢掠!要是再有人透点风声对那些兵将们提一提“就是他要裁减军费,顺便把你们之中的老兵弱兵踢走”,庞籍在那边能好过吗?怕是连说话都不管用了!

刘沆从不否认自己拿住别人把柄让他们不敢吱声的做法有点阴损,但他更清楚:要是他不阴损点,就轮到别人对他用损招了!

身居朝堂,永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刘沆合上手中的文刊,摇头在心里叹气:这柳三变求了一辈子功名,老来倒是自在逍遥,真正活得潇洒自如了。只可惜他们这些人身在此中,一时半会怕是脱不了身了。

读到这文刊的不仅是刘沆,官家这两年也很喜欢听柳永的新作。柳永的词还是清隽秀丽,只是比从前多了几分洒脱,读来叫人酣畅淋漓,堪比酷暑夏日喝了一碗清凉茶水,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通畅了!

从翰林学士那边听到柳永新词,官家都免不了夸上一句:“柳三变的词写得越来越好了。”

与此同时,王雱竟在读者来信里收到一个惊喜。那是一封来自成都府的来信,写得十分出色,先是夸了《水浒食神》一番,然后开始和王雱交流一个问题:猪阉了真的会好吃很多吗?

《水浒食神》中写到,黑旋风李逵擅长抓野猪,抓到野猪后并不立刻宰杀,而是统统抓起来。他还干了一件非常威风的事,他刀快如旋风,能让野猪们并排站在猪棚之中“成排阉去”!去了那根子喂养起来,野猪不仅能长个头,还不腥膻!这就是黑旋风能将猪肉烹饪成无上美味的秘诀!

这封信,夸人的时候夸得文采斐然,一看就是人才。方洪那边得了王雱的叮嘱,发现潜藏人才后要把信转给他,是以王雱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拿到这封来自成都府眉山城的来信!

看到信上的落款,王雱就心里就乐开了花,绝对没弄错,这就是心跳加速的感觉!要说大宋众多名人里头,哪个人最让所有人耳熟能详,那必然是这写这封信的人无疑!

苏轼!

东坡居士!

不愧是东坡肉的发明者,这封来信竟是冲着《水浒食神》里的猪肉来的!

第七十八章

这年头交朋友不容易, 随便一个任命就能让你天各一方。王雱除了和司马琰长期通信之外, 其他时候还真没和人书信往来的习惯,都是对方有事相询他才回上一封。

当然, 这约莫和他的年龄有关。王雱收起苏轼给写来的信, 决定去找专业交笔友、时常写信和朋友相互吹捧的王安石咨询经验, 务必要把苏轼这尊大佬给稳住,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这样一来, 以后岂不是能让大佬时常帮忙商业互吹?

王雱怀揣着一颗纯洁的、活蹦乱跳的搞事之心,找他爹询问该怎么亲切友好地和笔友交流。

王安石还是头一回听到王雱这么问,他理所当然地说:“他们看了我的文章,来信与我议论, 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王安石这还是有点谦虚的,大多时候是友人们看了他的文章觉得很是不错, 来信夸他写得好。

王雱:“……”

拒绝再和大佬这种问题。

王雱拒绝再交谈,王安石却来了兴致, 问王雱想和谁交朋友。别看王雱这人和谁都玩得挺好, 实际上他性子也挺独, 且有点傲, 即便是面对范仲淹、庞籍他们也只是敬慕而没有畏惧。范仲淹就曾和王安石谈过王雱这点, 说王雱太过“无惧无畏”, 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家老爹问起,王雱自然没瞒着, 把苏轼的来信掏出来给王安石看。王安石一瞅, 确实文采斐然, 好几处行文都酣畅淋漓,叫人看得拍案叫绝。只不过通篇看下来,王安石看出了点端倪:来信这人年纪不大,和他儿子一样爱吃爱玩,瞧着肯定也是个爱搞事的性格。

怪不得他儿子想和对方做朋友。

王安石把信还给王雱,内心感觉自己儿子也不输给对方,但他向来秉承着“当面能不夸就不夸,能打击就打击”的基本原则,点头说:“这年轻人文章写得确实好,你多和人家学学。”

王雱一点都不觉得这话不中听,反而还觉得美滋滋。这是谁啊!这可是写出“明月几时有”的苏东坡大大,风靡了多少年、穿越了多少个时空!对王安石一如既往的训导,王雱这回难得地积极表示:“会的会的。”

王安石:“……”

算了,就让他们这些小年轻自己玩儿去吧。

王雱积极地给苏轼写信,先是表明《水浒食神》的创作有自己一份,故事大纲是他和沈括一并整理出来的,里头的种种美食都是他们发挥想象创作的,方氏书坊那边有按照书中菜谱进行研发,有的成功了,有的仍需努力。

比如这养猪,自从知道黑旋风的秘法之后,胡管事还真带着个屠夫去给猪切蛋蛋,屠夫经验丰富,刀法精准得很,猪儿们没有丝毫痛苦,当晚睡得很安详。

接下来这几只猪花了钱放在几户佃户家寄养,咻咻咻地长膘,和佃户家养的其他猪一对比,猪肉多了一圈都不止!他现在不在郓州,没有亲自尝过这批猪肉,不过好友反馈说还不错。

不过想大规模推广还得再摸索摸索~

王雱详尽地描述完,又把司马琰写给他的相互伤害部分摘抄出来给苏轼感受一番。

末了,王雱还羡慕了苏轼一番:听说北边猪的毛太长,南边猪的毛太硬,唯有川猪毛软硬适中、色泽柔美富有光泽,做成牙刷刷牙最舒服了~

他顺手在背后给苏轼画了个牙刷制作流程,好让苏轼也享受享受寻找雪白猪鬃动手的乐趣。

相信苏轼这么讲义气的人,找到合适猪鬃后一定会和他分享的!

这边离成都府太远,送信山长水远的,王雱把信发出去后就抛诸脑后,专心跟他爹查案去。

小案子不用王安石管,到王安石手里的都是性质比较严重的案子,王雱一路上见识了不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有豪门内斗的,有贫家杀亲的,有乡村械斗的。

大部分案情都简单分明,王安石只要复核一下、确定证据链是否清晰有力就好;至于那些案情稍微有些复杂的,对王安石来说也不算什么事。

王雱沉迷于给司马琰编故事,编完他还要去给王安石念一遍,问问王安石有没有错处、有没有可以把坑挖得更深的办法。

王雱还和他爹说:“听说我写的信每回都是要给司马叔父先过目的,爹你给他写信的时候可先别露底,我们也坑他一坑!”

王安石不赞同地道:“有你这么戏弄长辈的吗?你还行过拜师礼!”

口里的话是这么说,王安石的行动却很诚实,积极地帮王雱把陷阱挖得更深,并且在信中巧妙避开王雱写的案子,力求把司马光父女俩坑得更彻底。

有王安石把关,王雱创作得更得心应手,连连坑了司马琰好几回。司马琰很不开心,写信给王雱建议:“不如把这些谜案整理整理,印成书让其他人也玩玩,记得等三五个月才给他们公布答案。”

这真是,最毒妹子心啊!王雱对司马琰如此狠毒的建议十分鄙夷,暗搓搓在心里盘算:在齐鲁这边搞事不太好,可能有人会早早猜出答案,不如用在开封那边给人挖坑。

开封那地方可是聚集了大批熟读律法的大佬,坑人,就该坑那样的!专业人士也跳坑,多爽!

王雱把案件从易到难编排编排,又即兴编出一批百字刑侦谜题给方洪宣传用,准备借机搞搞普法教育,提升提升百姓的法律意识。他把稿子整理好了,找人直接给送到京城去。

……

开封这边,方洪手底下已经分出多个出版分支,有专门负责搞文会文刊的,有专门筹划医学期刊的,还有绘本、话本等等出版和营销的。其中文会文刊和医学期刊都已经固定下一批长期读者,在专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