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鬼网三之窥仙记 [剑三](194)+番外

作者: 竹隐歌 阅读记录

眼前的老人缓缓睁开眼,他的眼皮明明和所有老人的皮肤一样覆满褶皱,但当他与她对视时,柳乐涵却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双纯净如初生婴孩一般的眼。

黑如松烟墨,白如晨间雪。黑白分明中仿佛有气息缓然流动,宛如太极。

这便是得道?

柳乐涵惊诧之中说不出话,却强压下此人睁开眼后带来的强大震撼性,心中肯定,这便是得道。

这种奇妙的震撼很难形容,不是威严的压迫,更不是愤怒带来的窒息感,而是像一个人站在巍峨的泰山山脚下时被自然的气势所震撼,又或是茫茫大漠中耳听风号眼观沉晖的巨大感动。

那是自然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此刻她面对眼前的老者,就是这样的感觉。

老者开口:“可有心事烦扰?”

他好像在笑,细细一看却又并非在笑。正如身后水潭,似乎永远幽深静止,可每一次来看都清澈如皎月。当皎月映入潭中,便分不出清明如许的到底是月光还是水光。

有些东西永远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幻。

柳乐涵本来想反问他的身份,想了一下,好像是个没什么意义的问题。

于是就收了心思,只谈眼前,“心事很多,无一不烦扰。”

道人敛目,“世人烦扰,大多都是庸人自扰。道法自然,就像天边云卷云舒,只要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做法。”

柳乐涵直吐心中所想,“嘴上说着顺其自然,心里却还是在意。”

“你心里在意的,也许正是没有必要的。很多事情知道了未必好,不知道也未必不好,到底是一个‘纠’字放不下。”

柳乐涵沉思,深以为然。

其实知道与不知道也没那么重要,可她就是想知道,想得睡不着。纠缠自己,纠缠沈画意,纠缠在过去,最终一团线头就纠缠在一起,变成纠纷。

道人大约从她的沉默中读出了什么,这回真笑了,抚须冁然,“既然你一味坚持,那我就给你讲个故事。”

柳乐涵像个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做好,频频点头。

“不过讲故事之前,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道人笑道,“你可相信世上有真仙人?”

柳乐涵一愣。

什么是仙?

老而不死曰仙,不食而不死者曰神。

若撇开心性单谈这一点,眼前的道人究竟是仙还是神,就很难说了。但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否定回答,否则这山石道人又是什么存在呢?

于是她极为严肃地点点头,“相信。”

道人慰然,顺而述事。

数十年前,纯阳有一位仙人,受命来提点天植灵根、出类拔萃的弟子,但碍于种种原因,他的身份不能为常人所知,只有掌门人和几位长老知道此事。

问题出在有一次仙人去长安街市观人间灯火盛况,偶遇了一个小姑娘。其间发生了什么都无人知晓,只是在很久后东窗事发众人才知道,因那晚在长安城的一面之缘小姑娘便心系于他。仙人却不能和凡人相恋,当时借口自己是纯阳全真弟子拒绝离去。

事情到这里,原本还远远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没想到小姑娘性格坚韧,第二天就一意孤行不顾家人反对上山去,打听了仙人在哪位掌门名下进修,随后在纯阳山门长跪不起请求入金虚一脉。

一直在闭目讲述的道人蓦然抬眼,似乎已然与整个故事共情,倏而长叹:“修道最忌一个犟字,宜顺不宜固,老君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固则难通。但那孩子偏偏就犯在这一个字上,认定什么,便是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162章 留情

故事听到转折处,柳乐涵一时忘了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全然被勾了进去,“那卓长老收她了吗?”

说起来她也是金虚一脉,卓风鸣是她在纯阳中的师父了。

道人还未回答,旁边不知什么时候窜了个小童出来,额上一点朱红印记,梳着独角小辫儿,一双眼睛细长上挑,却不显得媚,反而清冷。

来时在非鱼池边踱步的白鹤却不见了。

听见他们在讲故事,小童巴巴地跑来凑热闹,“道人今天兴致好,怎么说起当……”

话未说到头,被道人淡然一瞥,小童便止声,转向柳乐涵说道:“……当她来到纯阳山门时,其实这事卓长老是做不了决定的。”

柳乐涵奇道:“为什么?卓长老不是代掌门吗?连代掌门都不能决定?”

小童颔首,道人阖目,听稚气的童音替他娓娓道来。

时年天落大雪,纯阳山门处的雪地里跪着一个瘦削身影,负责值门的弟子打着伞,陪着站在雪地里,左右为难。

——这姑娘看着怪弱鸡的,一会儿再给冻晕了,传出去说他们纯阳苛待身无武功的普通老百姓,那不就倒霉了吗。再说,谁知道她是不是来碰瓷儿的。

可这姑娘上来就说她一定要拜卓长老为师,卓长老那是纯阳如今的代掌门,诸事忙碌,从来不收没有仙根的弟子,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收这个收那个。

最后只能让同伴进去通报,他在这守着,免得出了差错。

江湖险恶,万万要提防被别人算计。别看他年纪小,脑袋灵光着呢。

想到这里,便出言劝道:“姑娘,这天寒地冻的,你又不比我们练过的,好歹还能运功御寒,你这样跪着吃不消的。”

这姑娘年纪小,犟起来却比车夫冬天喂不饱的马还让人头痛,目不转睛地盯着通往山上的台阶,毅然道:“卓长老若不收我,我就不起来。”

他真的很头痛。

“卓长老轻易不收弟子的,别说卓长老,就是于睿师叔门下,近几年的弟子也都是一等一的仙根,你如果想入纯阳,只要有人肯收,先帮你把底子打好便是了。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少女抿嘴,眉头紧锁。

小道士无奈叹气。

看来是说不通的了。这姑娘仿佛听不懂人话一样。

等了半天,山门里终于有了响动。

“师……”小道士抬头,原本以为长老们肯定是不会管这些琐事的,一定是他师弟回来复命了,看见来人,却猛然愣住。

“沈……沈师兄?”

来人一身普普通通的道袍,也丝毫盖不住他的萧肃之气。大家明明都穿一样的衣服,在他身上却偏偏能穿出不一样的感觉。

天气实在冷得厉害,他披一件纯白的大氅,边缘锁着青花蓝的纹路,流云蜿蜒。

一路走下来,大氅一路在雪地上拖曳出长长的痕,和着腰间环佩好听的响。

小道士很快回过神,小声说:“这是沈师兄,卓长老座下的首席大弟子,你有戏了——能认卓长老做师祖也是很不错的。”

说是小声说,其实对于他们这些修行人来说也没有太大区别。

如今卓长老没有直接回绝,派自己的弟子出来,小道士便明白几分。

这个沈灵风来历说起来复杂,先前纯阳谁也没见过他,后来突然冒出来,说是卓长老的弟子,在外游历多年,现在想回来安稳几年。而且纯阳的几位长老对他都颇为器重,其他弟子便也不敢再有微词。

这样一来他就是代掌门座下最受尊崇的人,平时处事又颇得人心,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地接纳。

况且,沈灵风长了一张极具迷惑力的面孔。

虽然这山上许多道长相貌也不差,但是和他比起来,总是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少的这点东西不在面皮上,而在气质上,或者说形容得再贴切一点,在骨子里。这是一种让人自觉无论如何都追不上的东西。

差距!这就是差距啊!

见他一步一步向他们走来,小道士微微躬身以示尊敬。他入门时间不长,现在也只能做个负责开门关门的弟子,好好磨炼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