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奋斗俏军妻(88)

作者: 燕** 阅读记录

许扬是个心机男孩,每当看到路人注视的时候,就不着痕迹的靠近银杏,宣示着主权。

许家住在大院里面,他们在大院门口,意外的碰到了徐芳和潘大伟母子。潘大伟手里面还拎了东西,讨好的对着许扬,“扬子,我和妈来看看许伯父和苏姨。”

纵然恨得滴血,徐芳还是不得不赔上笑脸,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得忍着。

“前段时间身体不好,这两天天气好点了,人也有了精神,就过来给丽丽拜个晚年。”

她一直是个有心眼的人,说话一套一套的,有理有据,既解释了为什么前几天没过来拜年,又说明了今天过来的原因。

银杏站在一旁尴尬的笑,她特佩服这对母子,他们怎么就能跟个没事人一样,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还上赶着舔着脸过来。

许扬直接无视他们,连个眼神都不给,拉着银杏往里走。

心里门清,潘大伟要发配边疆了,到处求人无果,又想起曾经的冤大头许家。

本来他是要转业的,但是许珍觉得转业后还能得一份工作太便宜他,不是喜欢部队吗,那就成全他。

北京城呆不下,还有新疆那地啊,费心费力的给他找了个新上司。新上司以前和潘大伟共事过,升职关键期被潘大伟使坏调走,一直恨得牙痒痒。有他压着,潘大伟一辈子别想出头。

况且只要是军人,就不能随便离婚,潘大伟“精挑细选”的好媳妇朱红花肯定会一直伴着他的。

……

许家一家都在家里,就连许父都拿了份报纸坐在一楼的客厅里看。许母苏丽在厨房忙着查看猪蹄炖的够不够味,尝了一下,指挥着许三姐,“秀秀,再放两个辣椒进去,银杏口重,喜欢吃辣的。”

银杏站在门口,大声的和大家拜年,又奉上家里特制的熟花生。

许母嗔怪道,“带过来做什么,我们要吃自己买,家里几个人都上班,不缺东西。你们上学耗脑,回学校的时候让许扬再帮你送回去,下课了当零嘴吃。”

许扬心里连连点头,他肯定要送银杏回去的,实在是情况不允许,否则真要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缠着银杏。

别看他妈嘴上说的好听,让银杏带回去,心里估计还是很想吃的。实在是田姨手艺太好,他妈又太喜欢吃花生,尤其大爱田姨炒出来的又香又脆的花生。

前几年他妈吃过一回,到现在还没忘,每到市面上出现花生的时候,就念叨一回田氏花生,可惜只那一家别无分店。

银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伯母,我那里留的还有,这是专门给你带的。我妈感谢你们平时照顾我,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让我送过来,年前你们让我捎带了那么多肉回去,过年天天不是鱼就是肉,你看我都胖了。”

她摸着自己的脸,“我明天还要给家里写信,给母上报告,东西已送到。要是你不收,我以后都不敢来了。”

许父跟许母风雨同舟几十年,也知道媳妇的爱好,听着媳妇口是心非的话,再配上她那副纠结的表情好笑不已。

“小银杏以后可要经常来玩,我就做主收下了,你妈妈炒的花生是一绝,配着下酒正好。”要不是媳妇太喜欢,时不时的在他耳边念叨,甚至还亲自动手,他是怎么都不会收下的,人家千里迢迢的从老家带过来,费时又费力。

嗯,走的时候多给银杏一点压岁钱。

许母在心里暗暗的骂,天天喝,一个酒坛子,家里那么多下酒菜,哪里用得上花生米下酒。

也不知道田双的花生怎么炒的,她严格按照田双说的步骤来的,可不是没炒熟就是炒糊了。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是巧妇,有米也做不好。

许父一句夸赞的话,倒是激得银杏灵光一闪。

马上要土改,李大力腿脚不好,根本种不了田。田双年纪也大了,年轻的时候身体亏空的厉害,现在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次回家,明显的感觉到母亲老了,记性都开始变差。崔红是个乡村医生,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营业执照,按照以后的形势根本不敢随便给人看病。

还不如让他们一起过来北京做点小生意,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小小的挣一笔。本来她想卖煎饼,可是那个特别的累,早早的就要爬起来出摊,担心父母吃不消。

这下好了,又多了一条路,可以炒些花生卖,瓜子也行。

想着就开心,银杏感觉美好的生活已经在向她招手,马上就要奔上小康的怀抱了。

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改革开放。

许扬看着银杏一个人在那乐呵,心里甜蜜的不得了。杏儿真喜欢我们家,来了就这么开心,以后放假就接她过来,多和大家处处,迟早是一家人,提前磨合好,免得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婆媳关系。

不能像老连长,媳妇和妈天天吵架,他夹在中间两头安抚两头受气。

许家忙着招待银杏,家里突然来了客人。

第111章 许二姐的霸气

来人是同一个大院的,大家都喊她陈婶。陈婶有四个儿子,全结婚了,孙女孙子一大堆,为此她特地提前退休,专门在家带小辈。

陈婶笑眯眯的打量银杏,早就听说许家的这个儿媳妇,今天才见到,长得挺机灵的,据说还是首都大学的大学生,就是家里是个农村的。

哎,人无完人,样样好的少。

“大妹子,在家忙什么了?”

许母从厨房出来,“陈大姐,吃饭没,在我们家吃点。”

陈婶拉着许母往厨房走,嘴里念叨着,“我家里有客,没盐了,借点盐。”

二十多分钟过去,陈婶才借盐结束,她脚步轻快的往外走,手里拿着一勺盐,愉悦的和大家说拜拜。

许母在陈婶走后就拉着许二姐进了书房,神神秘秘的,不忘叮嘱许三姐看着炉子上的火。

银杏站在客厅左瞅瞅又看看,再联系到陈婶看许二姐意味深长的眼神,心里有了谱。

刚才的那个陈婶大概是给许二姐说亲来了。

这也是许母的心病。

三个姑娘,个顶个的漂亮,个顶个的能干,个顶个的优秀,可没有一个婚姻顺利的。

老大结婚离婚,孩子也没了,三十好几人了,还单着,年前刚升了职,很得领导看中。平时不知道给她介绍了多少个,各行各业的都有,愣是没一个合适的,不是嫌弃人家太老就是觉得对方太软骨头,没有男子汉气概,也不知道到底想找个啥样的。

眼看老二也要奔三,她一点不着急,整天只想着出国,一让她相亲她就躲在学校不回家,气死个人。

温顺的老三从来不知道反驳,看着跟个出气筒似的,以后找个老公也不知道会不会受欺负。

要是老二和老三中和一下该多好。许母无数次在心中祈祷,希望佛祖可以听到她的祈祷。

只可惜佛祖太忙,经过几年的下乡劳作,老二更加的厉害,老三更是习惯啥事都听长辈或者姐姐的。

“我不去。”许二姐使劲把书房的门打开,愤怒的吼道。

许母追出来,完全没有一点大学教授的范,“许华,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都快三十了,你还想蹉跎到四十啊。”

许二姐猛地回头,用手狠狠的擦一把眼睛,带着哭腔,“妈,我的选择我不后悔,你们别逼我。将来就算我孤独终老老无所依,我也不会恨你们,我自己选的路,咬着牙我也要走完。”

看着姑娘歇斯底里的喊叫,许母心痛不已,不知该做何反应,两只手楞楞的停留在半空中。

许父放下手里的报纸,喝止许二姐。

“你长能耐了,还跟你妈吼,你妈为你们操了多少心,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头发一根一根的往下掉。上了个大学就了不起,翅膀硬了,大学教你不孝敬父母,可以随便大吼大叫,要是这样,你给我滚回来,滚到农村种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