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奋斗俏军妻(118)

作者: 燕** 阅读记录

许扬点点头,肚子饱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外形,像他,每次过来找银杏之前,都会站在穿衣镜前打量好几遍。

“叔,杏儿说的有道理。”首先表明立场,坚定的现在银杏这边,接下来再说其他的,“况且早点把知名度打起来站住脚,以后才有竞争力,不怕被随意打垮。”这句话是赵志刚说的,他借着用用。

崔红自认为年纪大,思想跟不上,对于这种决策一般都是听着,除非很有把握,否则不会轻易开口。田双则跃跃欲试,想尝试一把,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好。

但是李大力还是有点犹豫,一次进多少钱的货,多长时间进一次货,都需要考虑,距离太远,就是不方便。

许扬跟着又助推一把,“大姐说,在她那批发衣服的外省人非常多,生意都很红火,其中有个人一天甚至能赚一千。”

“许珍姐不是做外贸,输出国外的吗?”银杏记得许珍信里面是这么说的,她本意是想让许珍开个后门,给她留点货。

“有两条线,一条国内,一条国外。”

银杏眨着星星眼,“爸,你还担心什么,许珍姐发展国内这条线,说明需求大啊,咱们不能再等,迟了蛋糕就要被瓜分完。”

赶紧在脑海搜刮各种专卖店的配置,“咱们地方大,腾出一间房做试衣间。买之前随便试,觉得好看再买,当然前提是不能把衣服弄坏。”

……

会议开几个小时,李大力由最初的动摇,到打消疑虑,最后拍板接下来业务重心往服装方向转移,主打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女装。

当天晚上,银杏就开始制定计划,写了满满八页纸,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两点多。将将休息了四个小时,又爬起来坐车去许家给许珍打电话。

平时打电话发电报都去邮局,但是这事不好在外面说,且通话时间长,只能去许家。

对于银杏的到来,许母一点不惊讶,许扬昨天回家时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她真心佩服李家一家子,看看人家老的老小的小,但是那奋斗的劲头一点不输给年轻人。

许珍接到电话很开心,听说银杏想从她进女装,满口答应。只是也言明,生意归生意,私交是私交,价格比其他人便宜一点,但是不会太多。

银杏直接拒绝,不用搞特殊化,定价和其他人一样。不过她也有要求,许珍发往北京这边的货只能给她,其他地域则不限制。

这个要求,许珍没有当场应下来,只说得跟合伙人商量,下午给答复。

经过半年的历练,她太知道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隐藏下的巨大潜力,如果全部给一个人,担心银杏吃不下。

银杏一点不意外,只要不是一口拒绝就好,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挂断电话前,特意询问许珍商标的事,告诉她注册商标迫在眉睫。这是银杏昨晚制定计划才想到的,无论许珍同不同意她的请求,于情于理都应该提醒一声,防止打着正品幌子冒充的假冒伪劣产品。

午饭刚结束,许珍又打电话过来,同意银杏的“垄断”提议,但是有期限,只给两年的时间。如果两年内,银杏的进货量达到她提的数字,则两年后继续,否则第三年开始她不再拒绝其他的老板。

意外之喜,本来银杏想法是,万一许珍不同意,她就厚着脸皮争取半年或一年的时间,结果现在直接多了一倍。两年可以做很多事,她有信心,一定能把这个条款自动续下去。

第147章 撸起袖子干起来

银杏做事向来求稳妥,得到许珍的答复后,就跟着许扬一起去找赵志刚,让他帮忙草拟一份合同。亲兄弟都得明算账,一切条款写清楚,按章办事,避免扯皮。

俩人到的时候,赵志刚正卖出最后一台彩电,笑容满面,“无事不登三宝殿,两位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许扬这货天天吃醋,生怕银杏被抢走,过来肯定有事。

许扬直哼哼,还效劳,文绉绉的,也不嫌累得慌,满肚子坏水,还是他这种直来直去的比较好,杏儿以后要少跟他打交道,万一也变成这样的可咋整。

他绝不承认自己是嫉妒,小白脸有啥好羡慕的,像他这种看起来就充满力量的人才是崇拜的对象好不好。

银杏直接说明来意,赵志刚爽快答应。

待听到银杏提的两年条款制约时,眼睛一亮,大脑高速旋转起来,考量种种得失后,断定这的确是个保障自身权益的好办法,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明天过去是不是也要把合同加上这一条?

要不是旁边有个虎视眈眈的人,他定会跟银杏来个长谈,她是怎么想到这招的,真让人惊喜。

银杏把合同一式两份弄好后,签上自己的大名,装在密封的文件袋中,拜托赵志刚帮忙带过去给许珍签字,同时表达了想让他帮忙带货回来的愿望。

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反正这次是许扬帮忙联系的货车,能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赵志刚非常乐意。

几天后,赵志刚带着合同和满满一车子的货回来,里面有银杏要求的一千件春装。

李大力开着在旧货市场淘来的小四轮,和许扬一起把衣服哼哧哼哧的扛回家。

这几天他一点也没闲着,忙着进日用品不说,还要和大家一起“抢占地盘”。好多人在站台那里卖东西,且生意还不错,悄悄观察一天后,李大力迅速加入地摊队伍。为了更加方便,他还专门弄了个喇叭,不过这是秘密武器,准备用来给衣服做宣传。

他还给商店改了个名字,叫“银杏乐购”,杏儿说这样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商店听起来不像是卖衣服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衣服到后,田双和崔红忙着熨烫,银杏和许扬帮着整理,李大力则抱着喇叭奔到“根据地”,开始狂轰滥炸似的广告。

“银杏商场新到春装外套,样式新颖,款式独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心动不如行动。”

“先试后买,满意为止。”

“买了就不会后悔,不买才会后悔。”

“女装大减价,活动期间亏本甩卖。”

……

不得不说,以后泛滥成灾人见人厌的跳楼大减价广告现在却是一把利器,再加上李大力醇厚的大嗓门和放大音效的喇叭,不到半小时,银杏商场有新女装到货传遍了附近的几条胡同。

出于国人强烈的好奇心,大家成群结队的过去一探究竟。

连续三天,银杏家的门槛差点被人踩破。盛况再次回到年前的那段时间,日用品的生意连带着也好了不少。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李大力乐得合不拢嘴,仅仅三天就销售了差不多三百件,日营业额超过一千,高额的利润更是让人眼红心跳。慕名而来的人日益增多,几个人抢一件的情况屡见不鲜。

冷静过后,李大力立马做出加货的决定,追加上衣和裤子各两千件。他估算过,天气回暖还得两个多月,按照这个速度,应该可以卖完。

只是这次没人去广东进货,如果他一个人去,家里都不放心。且杏儿马上开学,就双儿和崔姨两个人忙不过来,思前想后,只能让许珍把东西打包邮寄过来。

于是乎,他又一遍一遍的跑邮局打电话联系发货数量,发货样式,确认发货时间,到货时间,忙得团团转。不好总用许家的电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讨人嫌。

哎,没电话真不方便,还是得自己有最好。

这个念头在李大力的脑海中疯长,怎么都抑制不下去。

出乎意料的,把想法和盘托出后竟没一个人反对。

许扬最干脆,直接介绍了曾经的发小,现在在电信部门上班,让人偷偷开个后门。

朝中有人好办事,新货到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已经装好,李大力拿起话筒,迅速给许珍拨过去,确认收货,并告知尾款已转,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