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小仙女(167)

其次是电灯手电筒等一系列照明的电气化装备,李家村都按装上了,让村民们在生活中方便了很多。

还有二层小楼、电话甚至黑白电视机,大家伙不仅见识到了,前者甚至村里装了好几部,后者也都在县城看到过,估计传到普通百姓家要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三年过去,李老头真正实现了他的承诺,让李家村大队所有队员们都过上了‘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生活。

代价是,他白了一半头发,都是忙出来累出来的,不过他自己却是不承认的,只说是年纪大了,都老头子了哪有不白头发的。

在县委书记位置上蹲了三年又三年不肯走的县领导同样将头发染白了,不过人精神面貌特别好,双目湛湛有神,走路带风。

据说他今年就要往上提干了,凭借在此六年的无私奉献深深耕耘,这趟升迁估计不会小喽。

李老头还有些舍不得,处事了那么久,双方都磨合的很好,如果换了新领导,感觉会不适应。

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家都已经在这里耗费了六年光阴和无数心血,往上走是理所当然的,是对他几年辛苦操劳的肯定和奖励,是好事啊。

如此想一想,李老头自己先释怀了。

等到某天刘部长突然将电话打到他们家时,李老头更没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当下最重要的是家里几个孩子的高考!

京都那边当初虽然放荣锦回来了,但是从没放弃过关注她,对于她这几年的生活以及李家村的发展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如今到了关键点,又有方便联络的电话在,刘部长立马拨号过来问情况。

“小锦是准备考到哪里啊,打算学什么专业呢?主席前两天还问起她了,我看来京都上大学正合适嘛,你老放心,我们这边会好好给他们俩做安排的……”

刘部长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把荣锦和陈向阳拐到京都去。

虽然李老头等人都很舍不得荣锦离开去外地,但是具体要怎么做,还得看荣锦自己的想法。

这几年荣锦默默观察着周围和生活中的急剧变化后,心中隐隐有个想法,为了施行一下搞点事儿,考去京都是势在必行的了。

她决定参考刘部长的建议,高考以京都的大学为目标。

首先当选国家第一学府京大,拿到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荣锦还是很有把握的。

对于这一点,全家人全村人甚至整个县城的人都不会有半分怀疑,十分自信她能去上。

因为小仙女自从到县城开始,已经占据学校第一名的宝座许多年了,是众人眼中学神级的存在,考个京大还不是跟玩玩儿一样。

可以说全国的大学中,只有她不想上的,没有她上不去的,让一众仍然奋战在高考一线而死活迈不过去那道人生坎的学子们羡慕嫉妒恨。

听到她决定要考京大的消息,县高中无数暗恋的崇拜的敬畏的童鞋开始奋发图强,突然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要命地突击学习,笑得校长老师们合不拢嘴。

还有家里以及村里一群准备参加高考的人,纷纷树立了大学目标,每天起早贪黑头悬梁锥刺股一般努力,期望紧紧追随在他们的小仙女身后,一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父母们这下高兴的不行,眼看着村里富裕起来了,生活比以前的苦日子好过太多,精神追求也不一样了。

现在他们就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光耀门楣!

李老头同样是这种想法,大队上要是多考上几个大学生那该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反正以村里的条件,家家户户都供的起。

一片欢乐期待中,李婆子最是伤心不过,好不容养大点的宝贝孙女却要分开了,她舍不得。

荣锦主意已定,是不会更改的,但是保证到了学校放假时肯定会回来看奶奶。

另外,为了给老人家重新找个寄托,没空胡思乱想,荣锦把已经六岁大的哭包弟弟‘卖’了。

李长海小家伙被王月琴养得羸弱的一比,更何况还有另一个壮实乖巧的姐姐李桂花做对比,他实在太令人没眼看。

荣锦跟性子柔弱的便宜娘亲商量后,将这小子交到李婆子手上,让她帮忙训训这个快长歪的小孙子。

第132章

一九六八年的初夏, 李家村大片的麦田成熟, 金黄的波浪连绵不断。

可以预见又是一年丰收时节,然而乡亲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的, 并没有多么惊奇喜悦, 反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轻微的忧色。

这让专门过来采访拍照的记者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正要寻个老乡来打听一下,却见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像是听到了什么动静, 全都开始往路边跑, 往前头去。

“来了来了!”人群传出阵阵激动的喧哗。

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随之从远而近地传过来, 令乡亲们一反忧色, 如同变脸一般, 瞬间换上了满面喜悦。

记者十分好奇, 心里更为疑惑了, 于是随着大家的脚步选了一处田埂站立, 遥望传来声音的那个方向。

等了不到半分钟,路尽头出现了一道黑影,背对着早起的旭日,好似光芒万丈。

记者用手背遮挡着太阳光, 眯眼仔细看去,却发现来的是一辆拖拉机, 上头坐满了一脸稚嫩青春飞扬的少男少女。

哒哒哒的声音越来越近, 前头绑着大红花的拖拉机进入了众人视线。

人们顿时欢呼雀跃, 从怀里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小红旗, 举的高高的迎风招展。

“这是在做什么?”记者看得两眼懵逼地问身旁的老乡。

老乡兴奋的动作一顿, 放下挥舞着的小红旗诧异地看向记者。

“你是外地人吧?”不然咋不知道最近全民关注的大事。

记者傻愣愣地点头,他确实是从京都赶来的,路上采风采景拍下祖国日新月异的伟大变化,足足花了个把月才终于到达这个全国闻名的县城。

而后主要是准备采访一下屡见报端、被评为人民劳模的英雄人物,李家村生产队的李大队长。

不过这些具体的事情,他没有仔细说给老农,然而对方看他点头后就已经露出一副了然的模样。

“咱们这是正送学生去高考哩,你来的那些打算得放一放喽。”大家伙现在哪有闲心招待客人啊。

老农回了一句后就不再管他了,继续挥舞起手上的小红旗,嘴里喊着勇往直前旗开得胜之类的鼓励话。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拖拉机哒哒哒地驶过,车头的大红绸随风飘扬,上面或站或坐了几个昂头挺胸的准考生,看上去很是自信。

拖拉机后面还拉着一个车厢,几十个穿戴靓丽的青少年围着一杆五星红旗坐了一车,正笑容满面地朝路旁送考的乡亲们挥手致意。

“加油!加油!”路边的男女老少顿时热情高涨,拼命舞动手中的小红旗,眼含热切和期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准考生们同样激动澎湃地喊着口号回应。

场面一时间无比热烈,呼喊声,口号声,麦浪的翻滚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传遍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记者感受着这场激情的盛宴,感觉自己都被他们感染了,心潮跌宕起伏,激动莫名。

他举起照相机,聚焦在堪比万众瞩目的拖拉机上,连带着两旁挥舞旗帜热闹非凡的民众,一起拍进了照片。

画面正当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少女坐在旗杆旁,面容秀美,五官清丽精致,白衫黑裤,简洁又大方,却无比吸引人的视线。

重点是她那一身无形中散发的气势,犹如长年高居上位的掌权者,或者精教细养的名门贵女,而不是乡间坐在拖拉机上去赶考的普通小女孩。

还有她身旁呈护卫姿势的大男孩,看上去更为不凡,十七八岁的年纪,长的十分俊美,身形修长高大,令人一眼就被惊艳到,总忍不住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