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妆博主的古代日常(127)

作者: 梅盛雪 阅读记录

梅氏见罗氏夸女儿,虽没有吭声,却亲手打了水来,服侍着罗氏净面,又帮着匀脸,显见的孝心诚而又诚。

莫氏冷眼瞧着两人表演完了,才将带的添妆拿出来:“不值什么,不过是我和楚楚的一番心意。三姑娘往后就是天家的人,如今且忍耐些时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罗氏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莫氏的添妆竟还如此贵重,不觉哽咽:“弟妹真是心善,借你的吉言,昭儿将来若有福气,定不会忘了婶娘。”说着,又叫瑜昭过来行礼。

瑜昭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她虽然娇纵,发过脾气后,毕竟也知道不能违了吴贵妃和二皇子的意思,哭了一场,便开始跟着罗氏收拾。此时被叫过来,全然没了往日神彩飞扬的模样,草草行了礼,就又回去看着丫头折衣裳,收首饰。

莫氏又同罗氏说了几句,怕耽误她们的时间,就带着瑜楚匆匆回去了。

当天晚上罗氏在香草居忙,全然顾不上府里其他事。最后还是梅氏临时到了大厨房指挥着,才让满府的人吃上了热饭。

忙活了整整一夜,挑了又挑,拣了又拣,总算理出了两个箱子的东西,让瑜昭带去皇子府。

一个里头装的是各色头面首饰,包括莫氏送的添妆,以及芳菲苑的化妆品和面油等,另外还有些散碎银子,好赏人。

另一箱是四季衣裳,除了前些日子才做的,也就是瑜英缝了几针的那些,罗氏另将自己压箱底的大毛衣服找出来,给了瑜昭。另有梅氏,从自己嫁妆里选了两匹花色鲜艳的蜀锦送来,也装了进去,预备着要缝制什么。

瑜昭额外贴身带了几张大额银票,以备不时之需。

跟着去的丫头是瑜昭之前从瑜英身边要过来的流霜。罗氏本想另选个家生子,父母兄弟都攥在罗氏手里,就是到了皇子府,也不怕另起心思。可瑜昭习惯了流霜的服侍,觉得她又勤谨又机灵,非要她跟着去。罗氏拗不过,只得将流霜叫了去,恩威并施地教导了一番,又当面把她的身契给了瑜昭,才算是同意了。

虽然都没有睡好,第二日大家还是早早地起了床,聚在延寿堂等人来接。

华老太太虽然也心疼孙女,可见温姨娘亲抱了琅哥儿来送瑜昭,顿时急了,把孙女丢到一边,骂道:“大夫都说了琅哥儿生的弱,这大冷天的,如何就抱出来了?况且你也没有出月子。”

华叙也斥道:“你们娘俩儿怎么来了?快快回去!曹妈妈呢,也不知道拦着,该打!”

温姨娘赔笑道:“今天是三姑娘的大日子,琅哥儿做弟弟的,当然要来送一送。他包的厚,不妨事的。老爷别怪曹妈妈,是妾自己非要来的。”

华老太太沉着脸道:“你多大的人了,轻重都不知道。琅哥儿便是不来送,他那样小的娃娃,三丫头还能计较不成?快回去!”

温姨娘的目的反正也就是露个脸,不落人口实,见老太太和华叙都发话了,便抱着琅哥儿冲瑜昭行了个礼,就坐着软轿又回了枕流阁。

其他人从早上等到下午,连午饭也没好生吃。冬日里天又短,眼看着日头都要落下去了,管家才领着姚太监走了进来。

罗氏虽提前做了心理建设,可一见真如前日所猜测的,就是一顶两人抬的青呢小轿,连个吹打的人都没有,叫了声“昭儿”,就又要哭。

华叙怕姚太监回去了在二皇子前面嚼舌头,从后头狠狠地扯了罗氏一把。力气之大,罗氏脚下一踉跄,不过也即时反过来,不敢哭出声,只噙着泪握住瑜昭的手。

瑜昭却不管父亲的脸上,拉着罗氏号啕大哭起来,其他人也都跟着默默垂泪。

姚太监等了片刻,见还在哭,也不理会华叙的赔笑,粗声粗气道:“该走了!难不成还让二爷等着你?”

第112章过年

华叙着急,几步迈到瑜昭面前,喝道:“别哭了!快上轿!”

罗氏也怕二皇子知道了会对瑜昭心生不满,推了推她:“昭儿快上轿吧,别让二爷等久了。”

瑜昭这才抬起头,先凄声叫了“娘”,又跪下冲华老太太、华叙和罗氏磕了个头,这才扶着流霜的手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轿。

罗氏死死咬着帕子,追着出了二门,又到了大门前,直到轿子走远了,才瘫坐在地上,又哭了起来。

华叙厌烦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都走远了,还哭什么!”转身先行离开。

梅氏一直在后头跟着,见华叙走了,才敢上前扶着罗氏道:“夫人,咱们也回去吧。”

罗氏抹抹眼泪,被梅氏和惠兰两个人架着,缓步走回了内院。

因为瑜昭的离开,整个华府都有些沉闷下来,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热闹氛围。虽说年还是要过,可上上下下都没了那份心劲儿,提不起精神。

罗氏在瑜昭离开后就病了,精神不太好,吃睡都很勉强,自然也管不了家,于是府里的事都落到了梅氏头上。梅氏虽说是刚进门的新媳妇儿,可在娘家时也是精心学过的,很快就上了手,居然没出什么岔子。

梅氏又要掌家,又要侍疾,分身乏术,整日累的够呛。瑜英见了,自动搬到紫竹苑里,亲身服侍罗氏,很是为梅氏分担了重担,于是姑嫂两个越发亲厚。

罗氏整日念着瑜昭,睡也睡不好,一点声音都能让她惊醒,故而紫竹苑的下人走路都踮着脚,说话都是耳语,闹出一点动静,都会被严厉呵斥。

华叙不耐烦紫竹苑那浓重的药味和沉重的气息,虽然温姨娘还在坐月子,依旧搬去了枕流阁。既然衙门已经封印,每日在家除了去延寿堂请安,有时问问华珣的功课,其他时间都用在了逗弄琅哥儿上。

琅哥儿小小的人儿,虽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可只要醒着,就睁着大眼睛同华叙玩,高兴了就吐个泡泡,不高兴了就转头还去睡觉,并不十分哭闹。

华叙觉得儿子乖巧,十分喜欢,整日带着笑。温姨娘见了,自然也欢喜。枕流阁里的下人见主子高兴,一个个也都欢欣起来,不大的院子热热闹闹的,同冷清的紫竹苑简直两样。诺大的华府,也就枕流阁里,有些过年的意思。

瑜楚这边,虽然和瑜昭一向不合,可毕竟朝夕相处了三四年,乍然一去,也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莫氏看到瑜昭,又联想到瑜楚,再过两个月,瑜楚也要出嫁了,也不知到时会是什么光景?女儿女婿固然是情投意合,可说句不好听了,新媳妇儿在后宅的日子好不好过,婆婆的作用,可比夫君大多了。越想越没底,整日长吁短叹的,连璋哥儿都发觉了,不敢十分玩闹。

就这样过了两日,要张罗年夜饭了,依罗氏原本的打算,华府正是三喜临门的时候,正该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地大办一场,于是各色吃食、玩意儿都备的足足的。可是如今她病倒了,梅氏开始对着满满的库房发起愁来。

照着原来的准备大操大办吧,似乎人人都提不起精神,尤其是婆婆罗氏,连床都不怎么下;简单点吧,又怕华老太太和华叙不高兴。思来想去不得要领,只得又去问华珣。

华珣一句话就解决了:“你刚进门,连旧例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能拿主意?”

一语点醒了梅氏,赶在早上罗氏吃药前精神最好的时候,请示道:“年夜饭如何安排,还请夫人示下。”

罗氏有气无力道:“依着旧例就是了。”

梅氏作出为难的样子:“媳妇儿刚接手就遇上过年这样的大事,就是有旧例在,也是心里没底,生怕出错。夫人要是没精力,不若媳妇儿去请了婶娘来,让婶娘主持。”

要让二房的人来当家拿主意?罗氏身上立即有了力气,推开瑜英,坐直了些:“你婶娘自打你二叔去了,伤心过度,身子就不大好,一直静养。原来就我一个,再忙也一直强撑着不愿累她。如今又有了你做帮手,更不该打扰了。你要是实在忙不过来,这样吧,让瑜英帮帮你,你们两个商量不来的,再回我。”

上一篇:农家寡妇好种田 下一篇:乐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