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官途(157)+番外

作者: 参果宝 阅读记录

林清感到左右不断有目光朝他看过来,但是他却岿然不动,束手而立,放佛这搅起巨大风浪的人不是他一般。

“朕觉得,如果你们但凡能将这些妒贤嫉能的心思多花一些在朝政上,咱大明也不会年年国库空虚,边地战乱不断!你们一个个站在朝堂上,是要为朕的黎民百姓请命,帮助朕治理这万里河山!可是你们呢?别以为朕就真的不知道你们的小心思,一个个私底下只为了自己争利益、互相倾轧、互相争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你们是真的想要朕的大明亡在你们手上是不是?!”永康帝暴喝出声,一掌重重捶打在龙椅扶手上,让群臣心里都跳了跳!

这话已经是说的极重了,就连之前一直端着的高明远都受不住了,冷汗连连,慌忙跪下道:“还请皇上赎罪!臣等万万不敢!”

首辅大人都跪下了,其他人还有不跪之礼?于是乎,满朝文武百官都跪了下来,连称不敢。

永康帝头这会儿感觉心底长出了一口恶气,以前总是和那些内阁的老家伙斗智斗勇,但是没有一回是这么解气的!

只是永康帝还要用这帮子人,气出过了暂时也就算了,目的不能不说:“既然知道自己不敢,以后就好好为朕办事!开放私营铁冶的事往后由林清全权负责,所制定的条例就依旧怀安县的来,若是让朕知道尔等有私下阻挠者,”永康帝顿了一下,扫视了全场匍匐在地的大臣们,重重说出了让所有人都胆寒的三个字:“杀、无、赦!”

这是永康帝铁了心了要支持林清到底了,而不是像之前那般只是口头上说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果然,接下来的一句话再次证实了他们的想法:“林清,这二百三十万两银子,这次就不经过户部,直接拨给你的营缮清吏司。以后这私营铁冶之事全部由营缮清吏司掌管,朕再赐你一道入宫令牌,以后但凡和私营铁冶及火枪有关的事情,你可直接入宫面圣!”

这,这是完全要撇开户部,让工部独营此事啊!最后对林清的一点掣肘都没了!

此刻户部尚书孟景荣是再也按捺不住了,即时他不想说,他背后的那些人也要逼着他去说,毕竟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利益。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啊!这私营铁冶的银两必须得流入户部在进行指派,否则谁能知道工部如何去运用这笔银子?若是没有督察,臣恐怕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啊!况且此风气万万不可长,否则若是大家都各管各的,还要户部作什么?还要六部做什么?”

孟景荣说的是痛心疾首,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可是话刚刚落下,工部尚书杨庭安就冷哼了一声,立马呛声道:“孟大人此言差矣,您是光看到了功,没看到肩上担着的责任啊!工部纵然是拿了这笔银子,可是这也是我们工部需要研制铁冶设备、建造铁冶房所需。原本这些银子都要向户部索要的,我们工部如今靠着自己的方法拿到了,户部又有什么看不过眼的呢?再者说,现在也只是试行阶段,以后到底怎么样,陛下自会裁夺!”

户部左侍郎薛琅上前一步,就算是对着比自己高一级的上官杨庭安也是不依不饶道:“工部既然自己都说不知道是否能行,户部精通账务者又众多,更应该让户部插手此事进行核验和预算,难道工部认为以后一切事物都可以绕过我们户部了吗?”

这薛琅也是一个狠角色,直接潜台词就是:你们这回不找我们,行!那以后要拨款了也别找我们!

说来说去,就是大家争夺一个利字。工部闹到现在,自然是想利益最大化,将开放私营铁冶的事情全权揽到自己手上;户部见大势已去,就想要插手分一杯羮。

一时间,户部和工部的人一来一往、吵得不可开交!若是有老百姓站在这里看到这幅景象,肯定是要惊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原来在他们心里一向高高在上的官员们,实际上吵起架来也和市井小民没什么区别,一样是唾沫横飞、吵得脸红脖子粗的!若说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引经据典地问候了彼此的全家罢了!

若非都是文官,讲究君子斗口不动手,估摸着这两帮人能打起来!

很快,不仅仅是工部和户部的人,两方的支持者们也都下了水,彼此之间互相攻讦起来。这文人吵架也最好从品德入手,一时间什么这位大人为老不尊、年逾六十了还娶了两房十六岁的小妾;这位大人为父不严,纵容家族子弟闹市欺压良民;那位大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配为官,等等。

永康帝全程冷脸看着底下的群臣越吵越凶,一直到林清站到了朝堂中央,对着负责纠察的御史大喊一声:“陈大人,御前失仪,该当何罪?”

陈秉先是负责纠察百官仪态的御史,照例每天会纠察百官在朝堂上的言行举止,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者东张西望的举动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如今听到林清的问话,这是他每天都需要牢记的条例,嘴巴快过脑子道:“御前失仪,轻者罚俸半年;重者杖三十,割除职位。”

此言一出,殿中突然一静,刚刚还吵得不可开交的朝臣们,马上就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表情肃穆,眼光平视前方,端的一副朝廷大员该有的风范,其变脸之快,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见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林清才对着永康帝再次行了一礼道:“禀陛下,其实户部的顾虑微臣实属可以体会。只是如今这开放私营铁冶的方式与以往不同,工部需要其他五部的配合,不仅仅是户部在银钱上的配合,也需要刑部对律法重新修订,需要兵部调动卫所官兵进行威慑,需要礼部张贴公文将此政令公告天下……当然我们也不必操之过急,就将湖广、江西和四川这三个县作为试点,先试行一年,若是可行,再全国推行。而这因为修建铁冶房和购置设备所需的二百三十万两银子,臣认为可以先拨给工部,若有剩余再由工部呈交给户部,收归国库所有。当然期间账目都将做到公开,一年后私营铁冶的税收也悉数收归国库。不知各位大人觉得此提议如何?”

林清也知道过犹不及,如果将那些既得利益者逼得太过紧迫,那么反而会激的他们剧烈反抗,从刚刚那场口水战中就可看出一二。如今他到底实力单薄,地方上只有李守泽、郑光、贾岳三人在鼎力相助,就连王英杰都没有去办这件事,足以可见此刻就想在全国推广,实在是不明智。

很多时候,虽然政令是好的,但是层层交代下去,如果执行的人偏离了制定者的初衷,那么一条好的政令也将变成增加百姓负担、变成官员们更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的借口。

所以在这样会影响到数以万计的人的生活的决策中,林清既要求新还要求稳,不能一拍脑门就决定——毕竟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无法挽回!

这也是林清在收到郑光三人的信件时,突然由衷而发的一种想法。他如今得到了永康帝、得到了太子的支持,马上要娶吏部尚书的嫡女,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工部老大,帮着太子收服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顾宁。他的言行不再只代表他一个人,他显然已经有了影响朝政走向的能力!

做到这一步是靠着他自己的能力,但是能做好一件事,就不仅仅只靠他的能力,还有他的权势。只有真正的权势够大,他才能如臂指使,挥洒自如。

目前,他还没有到那一步。

显而易见,林清是折中妥协了,这样的方案让两方人马都没有那么觉得难以接受,脸色也好了点。

永康帝心中快慰,更加认定了林清就是他等了几十年的贤臣!

龙心大悦之下,永康帝再次对林清进行了封赏,因为考虑到林清年纪轻轻已经是四品高官,就算再给他抬官位也是虚职不划算。知道林清明年开春就要娶亲,也知道两家人家有着门第上的差别,于是便干脆给林清做脸,道:“传朕旨意,林清之未婚妻秦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克娴内则。着即册封为四品恭人,赐玉如意一对,玛瑙手镯一对,古玩两件,珍珠项链六串,以供其赏玩!林清之母张氏,敦厚纯善、端庄诚勉,即册封为四品恭人,商雕花屏风一座,锦缎十匹,白银六百两,玉如意一对,以嘉奖其培养了这么一个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