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321)+番外

作者: 万九儿 阅读记录

一片唇枪舌战、口沫横飞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迟来的身影,正悄悄从大殿边门低头进来。

他年轻而疲惫的脸上有一双极亮的眼睛,平静的神色下,别有一种胸有成竹正是宋钧。

走到秦鸿谦身后,他伸手牵了牵秦鸿谦的衣袖。

秦鸿谦一肚子内火无从发,回头看见来人,就忍不住低声斥骂,直问宋钧十几日不见人,去了哪里!

宋钧只是躬身聆训,也不反驳。

偏巧二人动作被惠帝看见,不禁扬声问道:「这不是宋卿么,有何良策说来朕也听听?」

秦鸿谦咬牙。

宋钧忙闪身出来,神色惶恐:「微臣近日一直在外头收粮,昨日半夜方才回京,故而…故而廷议来迟,尚不知皇上与众大人所议何事,望皇上恕罪!」

「不妨不妨,」惠帝见宋钧与秦鸿谦并非一路,当即心情大好,和颜悦色道:「适才议的正是筹粮之事,不知卿这次又替朕筹了多少稻谷、粟米啊?」

宋钧头低得更深了:「臣无能,这一次走遍京外四州八县,竟没筹到一石粟米、稻谷…」

惠帝愣了一下,立时长袖一挥,扬声昂然道:「朕说京城已无粮米吧,你们还不信,现在怎样?连宋卿也筹不到,朕能奈何?」

闻言,秦鸿谦大惊,咚咚走到宋钧身前,俯身细问:「外头果真一粒粮也没有了么?那你这十几日都在忙什么…」

宋钧面露尴尬,迟疑道:「丞相不知,现在市面上的稻谷、粟米的价钱何止翻了几十倍,饶是如此,也难收到。臣眼看着收粮期限将至,仍是两手空空,才不得已亲自去问了一趟。辽县几位粮官都给微臣交了底,说如果朝廷要高粱、糜子还是可以弄到一些的,但是粮食…是真没有了。」

「高粱、糜子?」秦鸿谦黑了脸,心情沉重。

宋钧也一脸羞愧,叹气道:「微臣也说,这些东西如何入口,丰年的时候都是拿来喂马的!可那粮官说,就这老百姓都未必吃得上,譬如薯、芋之类皆可以磨粉晒干长时间保存,而高粱、糜子皆可以蒸煮,或者磨粉和面做干粮…微臣觉得他们说的也有些道理,合计着或者哪日赈济灾民也用得上,就…收了一些回来。」

殿内气氛渐渐有些凝重,存粮已经越来越少,豪强地主都开始大量囤积,灾情却没有丝毫减缓的趋势。朝廷如果再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只会越来越举步维艰。

忽然一个突兀的笑声响起,群臣纷纷侧目。

惠帝一人高坐在銮椅上,正抚掌大笑:「这个好,这个好,裕王不是要粮么?这不就是现成的粮食!宋卿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当赏!」

群臣都长大了嘴,一时没反应过来。

惠帝兀自笑得开心,倾身问道:「不知宋卿都收了多少啊?」

宋钧一脸迷糊,低头掐指一算,答道:「仿佛有豆子二百万石、薯芋粉一百万石、高粱碾米三百万石,还有糜子五百万石,共计约莫千万石之数…微臣不敢独自决断,是以都一并收来,赊在账上,打算回京问一问相爷的意思。」

殿中都是吸气的声音。

惠帝呆愣了一下:「这么多!」

宋钧抬起晒得黑亮的脸,歉意一笑:「不过听起来好听罢了,这些杂粮价贱,统共加起来,也敌不过稻米十分之一的价钱。」

听见「价贱」二字,惠帝脸上又浮起笑容,大袖一挥道:「那就收啊!朕限你三日内送到裕王军中,以解皇叔燃眉之急!」

「军,军中…可这些都是…」宋钧仿佛被吓着一般,着急起来。

秦鸿谦也当即奏道:「皇上,这些东西,士兵们如何填得饱肚子…」

「什么叫这些东西?如今是灾年,杂粮也是粮嘛!百姓吃得,军士们就吃不得了?」惠帝一本正经,却抑制不住眼底戏谑,直朝宋钧摆手道:「卿还是速速跟杜卿支银子去吧,果真凑齐,朕涨你的俸禄!」

「皇上…」

秦鸿谦还要说什么,惠帝已经起身离座:「事情既然已经解决,众卿就都散了吧!」

「退朝」

在四喜尖细的嗓音中,群臣神色各异。

郭越冷冷蔑笑,率一众同僚扬长而去。

殿中零星剩下几个人,也是叹气的叹气、摇头的摇头,望向秦鸿谦的眼神也都可怜兮兮。

杜汝一嚅嗫了半晌,还是道:「有总比没有强。」

秦鸿谦一脸铁青,看住沉默的宋钧:「你跟老夫来。」

空荡荡的丹墀长阶上,秦鸿谦紧皱的眉下眼神微妙:「怎么可能忽然有如此多的杂粮?宋侍郎,你跟老夫说实话!」

「回相爷,粮确是微臣一州一县收回来的。」恭敬地垂手静立,宋钧一扫之前的惶惑不安,明亮的眸光更是悠远而坚定:「或许,是天不绝我大燕吧!」

第428章为谁分忧

真的是天不绝大燕么!秦鸿谦直直盯着宋钧那张年轻而生气勃勃的脸,久久没有找他想要的答案。

「相爷若是没有旁的吩咐,微臣就告退了。」一拱手,宋钧步履稳健,转身去寻杜汝一。

他并不打算将郁妃的托付告知任何人,昨夜他刚回到家,就看见妻子卢氏捧着一只锦囊在灯下等他,可见他所有行踪皆在郁妃掌控之内。

但是宋钧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难以忍受,相反此刻他没有任何顾虑与担心,郁妃的安排从来周详严密,皇上和丞相之间,独他两头落好。更要紧,郁妃让他做的事,都是上不愧天地、下不负百姓的义举!宋钧第一次隐约觉得,除了仕途权势,还有一种更激荡人心的使命感,让他着迷,教他义无反顾…

看着宋钧挺拔矫健的背影,站在长阶上的秦鸿谦唇角忽然泛起一个苦涩的笑意。他到底是在担心什么?他已经老了,老得几乎失去了奋力一争的锋锐,现在能有年轻人肯忧国为民,不管他是谁的人、目的几何,都是件好事,不是么?

「丞相大人」一个细而微哑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大长秋尹荣正带着不温不火的微笑,躬身向他行礼。

「尹大人?」秦鸿谦诧异转身,脸上迟疑。

「怡嫔娘娘闻听丞相大人连日操劳,身体欠安,十分担忧,是以去求了皇后娘娘恩典,特来请丞相移步配殿,问候一声。」尹荣表明来意,神色从容。

怡嫔?那不是澜丫头么…秦鸿谦脑中翻江倒海,眼底闪过警觉。

「劳烦尹大人带路。」既然是大长秋亲自来请,必然不是私见,澜丫头在家时话虽不多,也是极稳妥的孩子,大约真的是惦念亲人吧。秦鸿谦惊异不定,又找不到其他可疑之处。

「丞相大人请随我来。」

淡然地走在前头,尹荣脸上看不出一丝端倪,实则,连他也都在云山雾罩之中,根本不知道皇后、怡嫔…这都是唱得哪一出!横竖只是隔了帘子给丞相大人问个安好罢了,旁人或许难有这等便宜,但是相府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与宫规也无甚大碍。

不过几步路,就在配殿后的苑。

秦月澜隔了屏风坐在一座听风亭里,衣饰简朴,隐约还是从前秦二小姐的模样。

秦鸿谦心中涌起一丝暖意,上前见礼。

见秦鸿谦官袍空荡,仿佛又老瘦了许多,秦月澜不禁哽咽道:「丞相何以辛劳至此,素日里还须多多保养才是…孙女不孝,不能服侍在侧,但求为丞相分忧!」

秦鸿谦听她话中情真意切,也不计较她的「分忧」之说,只是温言慈爱嘱咐,教她好生侍奉太后,陪伴圣驾,云云。

秦月澜一一都应了,又劝道:「从来忧思伤身,孙女方才在此等候时,听闻为西南筹粮之事已然解决,丞相何故还愁眉不展?」

仿似不经意的一问,站在亭外的尹荣跟没听见一般。

秦鸿谦说不出哪里古怪,便含糊道:「娘娘不懂这些事,不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