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273)+番外

作者: 万九儿 阅读记录

「离宫又怎样?」浅夕一脸平静:「娘娘在宫中,这些暗害之事就不发生了么?肖家姐妹连累了皇后,他日,皇后娘娘就不会被人构陷连累太子么?」

赵后语塞。

「恕卿欢说句不敬的话,如今,皇后娘娘之于太子最大的益处,便是好好儿活着。皇后娘娘在一日,太子便无可诟病!剩下的,只能靠太子自己。」

「好在赵贵人还留在宫中,这是皇上顾念娘娘的思子之情。娘娘当务之急,当承皇上之意,辨清形势,赶紧与贵人好生商议绸缪一番,来日两相呼应,时时鞭策太子勤学上进。如此才是正道!至于旁人宠辱,与娘娘何干,娘娘不怕再惹一身骚,把太子也拖下水么?」

赵后怔怔看着浅夕,脱口而出:「依帝姬的意思,本宫竟该袖手旁观才好?!」

「不然,娘娘觉得,还能为太子做些什么?如今宫中发生的一切,娘娘还能举重若轻,尽在掌握之中么?」无声一笑,浅夕摇头:「远的不说,只说那日广阳宫,皇后娘娘可曾料到,最后会是卿欢站出来,为娘娘仗义执言?卿欢难道就不怕皇上龙颜不悦,弄巧成拙么!」

那日受困,确实多亏浅夕,才峰回路转。赵平复了愤怒,若有所思。

「天威难测,卿欢小小一个女子,自然是怕的。但是再怕,卿欢也身负使命,不能眼见皇后娘娘陷于危难,却隔岸观火。因为卿欢和皇后娘娘一样,也怕唇亡齿寒。」耐着性子,浅夕缓缓解释:「南方多国常年混战,我柔然远踞塞北,大燕便是中间可阻隔战争的邻国,大燕的强大关乎着柔然的和平。」

「卿欢虽然愚钝,却也看得出那日事情蹊跷,皇后乃中宫之主,一旦有所闪失,后宫乃至太子皆要受波折。柔然与大燕有幸结盟为友,局面正有所发展,如此影响大燕安定之事,您说,卿欢怎能不冒险直言一试!」

「可这…与俭儿何干…」赵有些摸不着头脑。

浅夕无奈微叹:「卿欢的意思,就是想告诉娘娘,目光不可只盯着后宫里的狗苟蝇营。太子是大燕国的将来,关心太子、拥护太子的人远远不止皇上和太后,起码就包括卿欢和父君。卿欢今日就可以明确的告诉皇后娘娘,柔然希望大燕安定,哪怕是为了这份唇齿相依,卿欢也会倾己所有,为支持太子,以尽绵薄之力。」

眼中闪过一丝意外惊喜,赵不禁握住的浅夕的手。

顺势扶起赵后,浅夕若有似无的声音在赵耳畔飘过:「还有,娘娘觉得,董惟元真的是赵家请回来的么?」

霎时瞪大眼,赵困惑吃惊,盯着浅夕,仿若自己听错了一般。

浅夕一脸风轻云淡:「如果有机会,皇后娘娘不妨亲自问一问家里人。」

说罢,扶着赵的手肘,轻轻推送。

赵虽满腹疑惑,但是却清楚地接受到一个讯息就算没有赵氏,俭儿背后还有许多强大的拥趸和支持者。起码大燕国里能请得动董惟元的人,屈指可数!如果真不是父亲,难道是皇上…

再次热了眼眶,赵这回不是怨恨而是感动。太子俭到底是皇帝的亲骨肉,只要惠帝肯一直暗中帮扶太子,哪里还用怕后宫里的这些妇人!

想要问得更清楚一些,浅夕已经抱手退开,根本没有再响应赵眼神的意思。

缓缓踱回鸾椅边,朝穆太后跪下,赵愧道:「臣妾让太后操心了…」

「你终是看得开了么?」穆太后无奈。

低身伏叩,赵再心有不甘,也知挣扎无益:「臣妾…将宫里的事交代妥当后,便领旨去南行宫。」

「好,哀家给你三日时间。越等得久,只会越夜长梦多,希望你能明白哀家这份苦心。」穆太后起身。

「臣妾明白,」见穆太后迈步离开,赵忙抬头道:「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给太后请安,臣妾还有几句体己话儿,想和太后说说。」

眼中一片乞怜之色,穆太后终是不忍,命众人皆候在殿外,又重新坐了回去:「起来说罢,你左不过还是放不下心…」

赵尴尬一笑,戚然道:「是,太后身子不好,这后宫事多,臣妾只怕这一走,太后要更操劳累心了!」

微笑宽慰,穆太后拍拍她的手背:「这些年,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哀家心里都知道。」

时间不多,赵也懒得再绕弯子,咬唇沉吟道:「现在宫里的内务,除了各为其主,有些散,倒也没什么乱子。臣妾真正担心的,是这后宫里,没有一个能替皇上、替太后着想,撑得住局面的人。」

心知赵说到了重点,穆太后眼神微动,面上却淡然道:「且说说看。」

目光微凝,赵正色道:「按理臣妾走了,宫中还有三妃。但静妃自私,行事从来只顾自己;庄娥柔弱无智,不堪大用;至于柔妃!藏而不露,心太大,委实不是可信之人,太后务必慎查…」

「依皇后这样说,后宫无人了。」觉得赵言之有理,穆太后越发心烦截了她的话。

舔舔嘴唇,赵看一眼殿门外,忽然低声道:「太后不觉得,卿欢帝姬此人,宜为妃么?」

第361章联姻危机

万不料皇后也会生出这样的想法,穆太后望着赵,竟没有说话。

赵微微心虚。

论起来,浅夕与她颇有些不打不相识的意味。从浅夕重返大燕的第一天,在洗尘宴上戏耍于她,到之后的数次接触,赵都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兼具这样的胆色和智能的人入宫为妃,大宫里的那些妇人根本不是对手。

不过,赵会极力建议太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浅夕除了说会力挺太子之外,身份是异国和亲而来的帝姬。她这样的出身,来日果真为妃,纵然诞下皇子,这个孩子也永远不可能做大燕国的储君。

所以想到这一点,浅夕就成了赵眼中能保护太子、力压众妃最合适的人选。

「卿欢是郁图帝君的女儿,皇上心高气傲,怎肯屈就辈分?怕是不会答应…」穆太后喃喃自语。

赵一愣,听这口气,仿佛穆太后早就有过这等想法,只是在顾虑惠帝罢了。

「那郁图帝君都四五十岁了,辈分有什么关系,只要皇上喜欢!况且,这是两国和亲,还真当他郁图帝君嫁女儿不成?」赵兴然。

穆太后无奈一笑:「哀家就是担心皇上不会喜欢!如卿欢这样的孩子,她若不想嫁,只怕有一千种法子让皇上讨厌她…」

「那太后也该想想辙啊!」顾不得许多,赵索性敞开心怀,急切道:「太后您真的觉得皇上这次遇险,是珏儿那个丫头混闹,阴差阳错弄出来的么?臣妾是没有证据,可臣妾心里明镜儿似的。珂儿就是个老实孩子,什么事都听妹妹的,珏儿那丫头看着混不吝、没规矩,鬼精灵一样,其实最不通人情世故,没心机!」

「太后您想想,她进宫才多久!就知道去太医院哪个药童那里去索取合欢丹?没人指引,她能找到路子?又或者是那个药童先找上了她!竟没有目的么…」

阖眼平复片刻,赵压下激动,正色道:「事到如今,臣妾不想攀诬谁,更没有推诿的意思。确是臣妾没用,眼皮底下的人都看不住,才落得今日之局面。倘若这次皇上真有个三长两短,臣妾便是大燕的罪人!」

「如今,臣妾就要去行宫思过,佛前悔悟,但是隐患仍在宫中!敌明我暗,太后您就算脑后生目,也难顾六宫啊…」

又是一阵静默,穆太后知道,赵此言虽有私心,但仍不乏善意。

合欢丹的事确乎多有蹊跷,且柔妃的野心日盛也是事实。

穆太后希望皇嗣兴隆,但不意味着她可以容忍嫔妃的野心。这全然是两回事!

如今,太子俭温良谦厚、聪敏好学,只是从前一直跟在赵后身边,性格过于羞涩腼腆,与惠帝不甚亲近罢了。现交由董惟元一番教导,已经谈吐俱佳,朝中上下交口称赞,都说太子仁厚,深肖先帝。穆太后高兴还来不及,怎能眼看着一个未出世的奶孩子,因为其母妃的野心,就在后宫掀起夺储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