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270)+番外

作者: 万九儿 阅读记录

一指肖碧珂,着人拖下去,几个宫人立时围上来,肖碧珂被拖出去的同时,地上的血渍也被擦拭一净,只余空气中淡淡的血腥。

以帕捂唇,微微作呕,柔妃白了脸色,碎步行至惠帝身边急声道:「还真是这两个丫头险些害了皇上?之前竟一点儿也看不出…不是说,每日都去长春宫请安的么,皇后娘娘也一直没察觉么?」

「哼。」惠帝冷哼。

一波三折,赵后已经有些麻木,不哭不喊也不反驳,只是呆呆盯着柔妃扶腰挺着还尚未隆起的小腹,木着脸若有所思。

大眼无辜,左右环顾,柔妃微微一笑:「皇上这是和皇后娘娘怎么了?」

正说着,外头宫人来报,说派去长春宫的侍卫回来复命。

惠帝想想有气无力道:「宣。」

外头,金甲卫手托一只寸许的丹盒进来,单膝跪地禀道:「微臣来迟,请皇上责罚。」

「何故?」惠帝掀了掀眼皮,已经有些疲累。

「是赵贵人和裴郡主阻拦微臣许久!待臣执意搜宫,寻到这合欢丹,赵贵人又拦住微臣,说这盒子不是长春宫里的物件儿。而是昨日皇后侍女韵儿带回来的,只是暂时收着而已。」卫士据实以答。

面上没说什么,惠帝心里已经将这事信了七八分。不过,看着那熟悉的丹盒,心里还是又窝火,又膈应。

柔妃心里一沉,眼里的笑意渐冷。

方才她在殿外就零星听到了不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药童阿善也不见了,丹盒明明是阿善悄悄放在长春宫用来诬陷皇后的物证,怎么变成是从肖素珏处收没来的?而且看样子,穆太后、赵怜儿甚至裴颐华都事先知道!

难道皇后察觉了严若儒的计划?!

背后一阵冰寒,柔妃下意识看向赵后。

赵后浑然不觉,仍然一心一意垂眼盯着柔妃的肚子看,神情游离,人如顽石朽木一般。

柔妃一阵不自在,眸光回转,朝惠帝讶异道:「兹事体大,皇后娘娘怎能这样护短?明知皇上发病与这丹丸有关,也不告知太医,倘若耽搁了皇上病情,怎生了得…」

「柔妃娘娘!您就少说两句吧。」

不无嘲笑的声音,带了微哑的魅惑,打断柔妃,清楚的落入每一个人耳中。

惠帝本来被柔妃提到合欢丹正面色讪讪,穆太后才放松的心情刚收紧,就听到了这么一句肆然无礼的话。

宫人们更是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说话的是谁,却谁都不敢相信,有人敢这样肆意无忌,当着皇上的面,「打」宠妃的脸。

浅夕冷冷轻笑一声,无视柔妃脸上的红白尴尬,哂道:「娘娘有孕在身,还是早些回去歇着,免得龙胎有恙,娘娘哭都来不及。」

「你!」醒过神来,柔妃玉指点定浅夕,就要发作。

「卿欢如何?」浅夕下颌微抬看住柔妃,她就是要先声夺人,不让柔妃有作乱机会:「在我们柔然,有孕的嫔御见了大妃,比平时还要恭敬卑谦三分,柔妃娘娘不会不懂这里头的道理吧!况且,现在太后、皇上皆在,何需娘娘来质疑皇后?娘娘就不怕旁人心生浮想么?」

一垂眼,看着柔妃腰腹,浅夕越发摇头,自语道:「啧啧啧,月份还这么小,也不怕这里的血光碍着胎气…急什么?」

红白的脸生生涨成紫色,柔妃气得恨不能冲过去,亲自动手掌掴。

惠帝息事宁人,携握了柔妃的手,抚慰道:「爱妃莫要动气,皇后之事,朕自有计较。

「臣妾没有打算袒护那两个孩子。」一直静默的皇后忽然出声,殿里众人都侧目愕然。

端端正正跪下,赵后眸光清明,平静无波:「臣妾更没想过伤害皇上…那方子的禁忌,臣妾记得比谁都清楚,若是有人因此累及皇上,不管是否有意,臣妾都容不得他!」

眉目舒展,赵后脸上浮起少有的恬静柔和:「臣妾十四岁嫁入太子宫,民间说一夫妻百日恩,这么多年过来,哪怕当年的情意不再浓厚,但守护皇上,已经是臣妾的本能,深入骨髓。臣妾视自身与皇上为一体,又怎么会动谋害之心,行袒护之事!」

「这一次,确是臣妾的错,没有管好那两个孩子,才让她们一而再再而三闯祸,这次甚至伤及龙体…臣妾无言以对,愧请皇上责罚!」

深深的伏叩下去,没有歇斯底里的辩解,也没有攀扯开脱,甚至连让太后、太子求情的话都没提。

惠帝有些意外,这样的皇后他第一次见,虽不明真假,但是心底那丝抚慰,却倍感真实。这世上没人愿意,被自己最亲近的人算计…

柔妃心惊,泪湿了眼眶,不断轻摇惠帝的手,轻声不满。

「来人!」惠帝冷声:「把韵儿拖下去,剜眼拔舌,断去手脚,扔到城外乱葬岗!」

闻言,刚还沉浸在感动中的众人,耳边都是一嗡,顿时不明所以。

柔妃也一愣。

韵儿本来服了那粒安神丹,正头晕困倦,强打精神,勉力支撑。听了惠帝这话,硬生生翻眼吓昏过去。

第357章投桃报李

殿内静得无人一般,赵后伏跪在地上,肩头颤了一下,没有动。

宫人七手八脚,把已经吓昏的韵儿拖了下去。

穆太后变了脸色,浅夕却意外看到了赵后的生机。

或许人到了生死一线之时,真的可以急中生智,这当口四面楚歌,赵后居然第一次大胆去触摸了惠帝的心!是穆太后的话给了她启发么?

外头远远传来几声兽鸟般的尖声嘶喊,继而便沉寂无音。

韵儿已被行刑。

秦月澜大眼难压惊色,一脸惨白。浅夕微微闭了一下眼,心存不忍。

幸得有那粒安神丹,起码韵儿少受了恐惧折磨。这般酷刑之下,以安神丹的药力,可以帮她在昏迷中,安静的离去,不用受非人之苦。

赵后仍是深垂着头,没有动,也看不清表情。

惠帝忽然倦意道:「送皇后回长春宫,静思悔过。」

「皇上!」柔妃惊呼。

「送柔妃回去好生歇息。」

说罢,惠帝掩目躺下。

柔妃无法,只得扶了茵儿福身退下。

经过浅夕身边时,柔妃眼中恨意,不甘道:「真是稀奇,此乃是我大燕后宫之事,帝姬何故在此,还口出狂言,真是没规矩!」

「卿欢何故在此,难道娘娘不知道么?」浅夕话中有话。

柔妃眼神一凝。

浅夕哂笑:「卿欢千山万水,远嫁和亲而来,到东都已数月有余。娘娘您说,我何故在此?」

吃了软刀子,柔妃咬牙冷哼:「好不知羞的外邦女子,如今皇上尚有考虑,还未指婚于你,你就该待字闺中,安分守己。谁许了你这样放肆,闯到广阳宫里大放厥词!」

遥遥瞥一眼病榻上阖目的惠帝,浅夕忽然委屈道:「不知羞?原来在娘娘眼里,卿欢带着父君的殷殷嘱托,奉两国君主友好之意,不远千里而来,竟是不知羞!」

「你!本宫不是这个意思…」鸡同鸭讲,柔妃气不打一处。

「那娘娘是什么意思,」浅夕瞄一眼柔妃腰腹:「还说卿欢是外邦女子!卿欢既然远嫁和亲而来,就是半个燕人,来日诞下孩儿,也是大燕的子民。哼,我才不会像有些做娘的,不知道以自己的孩儿为重,四处招摇树敌。」

柔妃被噎得直吸气,浅夕尤不饶她:「是女子便该以和为贵,家和则国人幸,国人幸则国兴。太后留卿欢在宫中小住,对亲事,比卿欢的母妃关怀过问的还要多,卿欢非石木之人,投桃报李,卿欢便是倾尽毕生之力,也要让大燕与柔然世代友好,商贸往来,生生不息。太后,您说欢儿说的对是不对?」

摆出两国交好带来的互利,力挫柔妃,浅夕料定惠帝不会跳起来斥责。

话十分入耳,穆太后眼中讳莫如深,微微笑道:「好孩子,你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