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侯(400)

听完向导讲述,对照赵嘉送来的地图,李当户和曹时都有些拿不准,自己究竟走到哪里。

韩嫣沉吟片刻,手指在地图上滑动,很快圈定出一个范围,道:“匈奴以西,楼兰以北,若我没料错,大致在这里。”

“这里?”

韩嫣圈画的算不上准确,若赵嘉在场,会发现他将大宛和疏勒等地都圈进大半,远远超出乌孙疆域。可无论如何,他将方向找对,并且指出,要追上赵嘉魏悦所部,需要继续向西。

“继续向西?”

曹时和李当户凑到地图前,头碰头,开始认真考量,接下来该由谁做先锋。

李当户带路的结果,如今已经看到。曹时同样不敢保证,他一定能找准方向,不会将队伍带偏。

两人对视片刻,齐刷刷将目光射向韩嫣。

后者环抱双臂,挑了下眉,不用深想就知道他们打什么主意。

“我为先锋。”

话音刚落,帐外亲兵禀报,乌孙国使臣求见。

“乌孙使臣?”李当户微感诧异。

韩嫣和曹时对视一眼,迅速将地图收起,拽过李当户在帐中坐好。

“请。”

乌孙将军进到汉军营盘,一路所见,彻底熄了他反抗的心思。

如果之前还抱有侥幸心理,想着实在不行拼死一搏,如今就只剩下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对方满意,不要一怒之下踏平乌孙国。

做好心理建设,乌孙将军进到帐中,回忆汉人的礼仪,双手抱拳,向曹时三人行礼。

三人半晌没出声,将军颈后冒出一层冷汗。实在撑不住,主动开口,表示愿意送上大批粮食牛羊,外加金银宝石和香料,只求汉军不要大动干戈,放乌孙上下一条生路。

将军声泪俱下,越说越是心酸,哭得无比可怜。

一个魁梧大汉,脸上带着刀疤,当面哭成这副样子,委实有些辣眼。

曹时向韩嫣眨眼,韩嫣看向李当户,李当户又将目光投向曹时,神情都有些莫名。

他们之所以没出声,并非存心给对方下马威,而是乌孙将军的表现太过出人预料。

以三人的思维,使臣代表一国的颜面,无论如何也该不卑不亢。这位的表现让他们吃惊,以至于忘记开口。

等他们反应过来,乌孙将军已经开始滔滔不绝,自己给自己盖戳,献上的粮食金银不断加码。看架势,如果他们再不出声,搬空乌孙国库都有可能。

曹时对韩嫣使眼色,后者点点头。

甭管乌孙人因何误会,又为什么会吓成这样,送上门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尤其是粮食和牛羊,正好补充军需。

“乌孙国盛情,我等自不好推拒。烦请转告乌孙国王,大军五日后开拔。从今往后,切不可再有惊扰汉商之事。”

翻译过来就是,东西我们收下,五天内必须送到。从今往后,汉商过乌孙,有任何差错,必然要再来讨个说法。

匈奴已经跑了,月氏不成气候,其他西域小国提都不用提,汉和乌孙之间再无阻碍。这代表什么,乌孙国王和大臣都该清楚才对。

听到汉将松口,乌孙将军如蒙大赦,连连弯腰感激。

临走之前,突然想到和乌孙不怎么对付的大宛,顿时恶向胆边生,决定坑他们一把。

于是乎,借乌孙将军之口,韩嫣三人得知大宛士兵假扮匪盗,袭击劫掠过往商队,其中就有汉商。而且大宛出产好马,胜出匈奴马。

“良马?”

闻听此言,曹时三人都感到心动。

乌孙将军决心坑死大宛,当下滔滔不绝,将大宛的物产、兵力和国土说得分外清楚。毕竟做邻居多年,打久了交道,对大宛国内的情况,乌孙将军不说摸透也能掌握五六分。

大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乌孙人彻底坑了一把。

就这样,李当户三人率领的汉军,在追袭匈奴的过程中,顺道开启一场“武装游行”。一支箭矢都没浪费,军资硬是翻了数倍,清空数个西域小国的“国库”。并且不是主动搬,是对方哭着喊着要送,不收就要集体撞墙。

遇上这般奇事,耿直的汉朝史官,下笔时也感到无语。

最后只能总结成一句话:慕汉,争献方物。

李当户三人在乌孙大宛武装游行时,赵嘉和魏悦所部穿过荒漠,抵达绿洲边缘。

在绿洲中,斥候发现被遗弃的帐篷、倒塌的石桩以及奴隶的尸体。查看过奴隶身上的骨箭,很快确认动手的是匈奴。从尸体的情况判断,死亡时间不超过两日。

“休息两刻,继续追!”

赵嘉和魏悦商议之后,令全军下马补充食水。时间一到,迅速集结,沿着匈奴留下的线索,继续向西追去。

第两百七十一章

离开绿洲之后,汉军奔袭三日, 终于发现匈奴大军踪迹。

彼时, 匈奴前锋已踏入安息境内, 同驻守边界的安息轻骑兵交锋两次,斩杀数百人, 劫掠十余个村庄,并截杀数支往来东西的商队。

因没有留下活口,无法得知确切情报, 安息错以为是遭到大夏进攻, 新皇帝弗拉特斯二世立即召见贵族, 下令调集军队,迅速向边境集结。

皇帝的叔叔, 实际掌控安息政权的德米特里提出,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不能贸然行动。他的理由很充分, 杀死边界士兵的骑兵,使用的武器和大夏截然不同。

大夏和安息早就舍弃骨制武器, 改用铁器和青铜器。

若说是刻意伪装, 完全没有必要。

为争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安息和大夏打了数十年。中途虽有联姻, 实现短暂和平, 实际上,战争从未真正停止。

“大夏袭击边境,不会特意使用骨箭。”

此言一出, 在场贵族都是面露恍然,纷纷点头。

德米特里还提出,被袭的军营村落都被劫掠一空,粮食、牲畜、布匹、士兵的皮甲和牧民的短袍都被扒走,更不用说散落的武器。

这样的作风和大夏迥异。

安息和大夏地理位置优越,既有丰饶的土地盛产粮食,又有大片的草场豢养牲畜,更有东西往来的商队,都城人流穿梭,十分繁华,军队完全不缺少物资。

这种杀人劫掠,恨不能地皮都刮掉一层的作风,同印象中的大夏军队大相径庭。

“会不会是沙漠匪盗?”

“不会。”

安息轻骑的战斗素养,岂是区区匪徒能够比拟。

德米特里被老皇帝重用,又能在新皇帝继位后拉拢贵族,独霸朝纲,除了他的身份,更多是依靠智慧和手段。

在他看来,发生在边界的事十分蹊跷,不像是大夏士兵,也不像是沙漠匪盗,更像是一群外来者,战斗力强悍,行事狠辣,而且缺少粮食、武器和生活必须品。

若是数量少,仅是过路,应该酿不成大患,无需大动干戈。数量多又不想走的话,为免安息边境再无宁日,更不能贸然行动。

在老皇帝时期,一度有东边的游牧部落西迁,和大夏的建国者同种同源。

德米特里奉命出征时,曾和这些草原部落交锋。那一战,安息军队损失惨重,他带去的三万轻骑兵,死伤超过六成。

自此往后,对于这些东边来的部落,德米特里就存下心理阴影,始终保持警惕。专门派人在商队中打听,搜集关于东边的情报。

无奈的是,因安息地处西亚,中间隔着大宛、乌孙和西域等国,对于东方的匈奴帝国和汉帝国,始终知之不多。倒是月氏因和大夏同种,时常有消息传来,被德米特里视为强大的敌人。

边界传来的消息,让他本能生出警惕,莫非又是东边来的?

依照他的想法,如果真是东边来的,而且数量不少,军队集结是题中之义,但在动手之前,必须获取最详细的情报,弄清对方的身份和兵力。

仓促动手绝对不智。

其结果,很可能像他当年一样损兵折将,实力大幅度折损,耗费二十多年才缓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