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初葩记(143)

作者: 若浊 阅读记录

甲士把胥无梦用木架抬下去后,赢威令李斯统筹调配军队、粮秣、辎重等事宜,又命太尉李信为上将军;少府章邯为左将军;护军都尉百里河为监军,统领精兵十万与西北军汇合,共领二十万大军御敌。

再说胥无梦被抬回家中,每日趴在床上,近一个月不得动弹。等稍有好转,便想按医嘱下床活动,却感手脚软弱无力,如散架一般,只好又在床上煎熬了一段。等他勉强能起来时,精神气色已大不如前,不下于大病一回。这日,他拖着淤肿未化的下半身在屋中走动,见窗外园中菊花盛开,便出了房门进了园子,还没游到一炷香的工夫,便感一阵晕眩,他立刻就一块假山石靠了上去。休息之余,一对麝凤蝶比翼飞入藩篱,嬉戏于花海之间,此刻,胥无梦触景生情,一种从未有过的悲恸涌上了心头。想到自己年纪轻轻便平东夷,破犬狄,守边关,名声在外,三军拜服,又一路顺风顺水,加官进爵,小坎坷虽常有,却从未遭遇如此沉沦。本该趁意气风发之时完成平生所愿,可现如今,失去了权力的庇护,未来究竟怎样已经不由自己把控。其实令他心生迷茫的不是官家的无情,也不是自己丧失的权力,甚至不是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不知在什么时候起,他的内心生出个小小夙愿,一个胜过功名利禄的夙愿,他担心的是自己就此永远失去完成这个夙愿的机会。他知道自己的这种思维想法在别人眼里是很自私也很可笑的,它违背了祖父和父亲的敦敦教诲;违背了圣贤的言训;违背了国君的信任;甚至违背了一个男儿立足于天地的血性,因为作为军人来说,本就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才是他在别人眼里的最终归宿。要是放在平日里,他是不敢多想的,让他抛开一切礼教、仁义、忠孝的束缚去拥抱一个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这时,他顾不了那么多,他愿意去想,放开去想,甚至去付诸于行动,就如那对蝴蝶一样,随心所欲的出入于藩篱,彻底冲出那些永远说不清道不完的妥协理由,真正为自己去活一次。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家丁找来,说有故友托人送来些东西。胥无梦便由家丁搀扶,往客厅去了。

第十一章 浪静 13

等进了客厅,只见是一个黑衣披发男子,胥无梦虽然从未见过,但他黑衣上的府符却是认得。那黑衣男子见胥无梦来了也不说话,只从背上解下来一个丝绸包裹交给了他,等胥无梦要来详问,那黑衣披发男子已飘然走了。胥无梦解开包裹,里面包着个金丝楠木方盒,正当他要打开查看,家老从门外硕步而来,“公子,有你一封信函。”“哦……”胥无梦接过信函而没有去拆,只问道:“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嗯,都差不多了。”那家老见胥无梦不再说话,便问道:“公子真要回封地去吗?”胥无梦扎好了那包裹口,倏然站起,走到窗口才缓缓叹气道:“这般颟顸无情,留在这还有甚意思。”家老见胥无梦神情迷离,心下知他身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又怕他过于忧虑,以至雪上加霜,疾上加疾,便不禁激动道:“公子不必过于忧心,无论到哪,老仆都会跟着你去。”也许是在失落之余,朴实无华的言语更能让人感动,胥无梦眼里已变得柔和且有神起来,“麦老,你来我们家有多少年了?”“不记得了,只记得在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遇到家乡闹饥荒,我随父母离开家乡逃难,父母却死在了途中,后来在路道上被老太爷收留了才到了咸阳。那年我便不知道自己是多少岁,所以后来也没有记过年纪,到现在更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了,只知自从进了胥门,老太爷一家老小待我如家人一般,再没有挨过饿受过苦。可时间一晃,老太爷和太爷撒手而去,留下公子一人,要不是太爷有所托付,我也不敢贪生。如今眼见公子这般,老奴空有一把老骨,却无能为力,还不如当年随太爷去了。”说着,麦老暗然拭泪。他平日话本不多,今日却一口气把这些话说了下来。胥无梦豁然微笑,平和道:“麦老,多谢你,我一定会振作起来的,请你放心吧。”“嗯。”“好了,这段时间我见你也非常劳累,去休息吧,过几天我们就回封地了,那时还需要多劳烦你张罗呢,如果你也病倒了,这个家我还真不知道能靠谁了!”麦老听到此话,便立刻打起了精神,脸上的皱纹好似也舒展了不少。他走后,胥无梦拆开信件,才知是聂弱手书,看完后胥无梦着实下了一身冷汗。原来,前一个月李信、章邯带领十万精锐甲士向西北进发,前锋离萧关还有几十里时便遇上一只百来人的匈奴马队,经过一番追击,把这百来胡人杀了个七零八落。经俘获的胡人交待,他们是匈奴部落中的一支小部族,因不愿意归服新王,所以才被逼绕过长城来到秦国境内,到了秦国总共只剩下千把人,又遭秦国各地军民围剿,现已经失散了去。李信听后,便派了一路骑兵追捕剩下的匈奴,自领大军和西北军会合去了。李信军刚进萧关不多久,匈奴大军果然来犯,李信出关应战,胡人却趁一统草原之勇,锐不可当。李信败后,拒门不出,匈奴也偃旗息鼓,只在城外十公里处安营扎寨,一连十天相安无事。正当第十一天时,突然一只步骑从关内杀出,城外匈奴也攻上关隘,两头夹击之下,没一夜工夫便攻破了萧关这一咽喉要道。等固守华亭的聂弱军支援时,狄马已席卷关中北境。而正因聂弱军在侧牵制,胡兵还暂未能抽身纵马直下关中腹地。

胥无梦看完书信,军人的血性开始发酵,催促着他上到战场。他立马挥书一封要派人送到右丞相府去。可刚把人喊来,却又怎样也没开出口。武人的热血刚过沸点,官家的遭遇使得他的脑子又迅速冷却了下来。当他想到“潜龙勿用”之时,他已经完全没了上书的念头。他虽出生武将世家,却从小饱读经典,又是一等聪慧,把学来知识融会贯通,更深谙其道。百经之源的易经当中的第一卦——乾卦易理便已经说明,无论在人的处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要“利见大人”,无论“君”和“臣”,都要遇到机遇和贵人才能一展抱负,否者只能隐忍,如果强行出头,必然凶多吉少。套用到现今的形势,结局已然明了。欲所不能,感情和理性的相互交织,使得他坐立难安,熬到四更终于在匍在桌案上昏昏之中睡去。一连几天,胥无梦夜夜如此,原本旧伤未愈,又添新痕,便一病不起,人更加变了副模样。等到某日,他终于想起自己那个未拆的盒子,打开后他的心才渐渐宽了下来。

说来奇事,两个星期后,皇帝竟复了胥无梦的职位,让他急速赶到战前担任李斯副将,全权负责军务。原来,李信失了萧关,回到王都,皇帝只削去他的爵位,夺去食邑两千户,停职待用。又让李斯为上将军,率各路勤王大军在关中平原迎战匈奴。一时间,勤王军可谓是连营百里,风光无限。哪知勤王军人数虽多,却管理杂乱无序,缺乏统一调度,军令往往要几天才能传达到基层,难以形成一股合力。这样便导致真打起来,往往前后脱节,顾此失彼。而匈奴却久战成精,战士个个骁勇。勤王军还没打上几场硬仗,便已有溃败之相。李斯见形势倒逆,再若有失,西安都要被匈奴踏平,便急忙上报,让皇帝速寻能征善战之人接替。加上朝内赢腾、郑国、姚贾等先皇老臣的极力推荐,这才有了胥无梦复起之事。

话说胥无梦一来到军中,便撤去所有连营,倒退百里,返回渭水以南。又打开西安北段渭水河堤,灌渭水入平原,等水漫三十里后才重新合上堤坝。再以重兵把守雍城,其余各地勤王部队分散于渭水南岸以为拒守。如此一来,犹如壮士断腕,不但旧都咸阳被水淹去,连渭水以北全部沦为了匈奴铁马任意践踏之地,只剩下孤城——雍城和华亭还未沦陷。这一决定在起初着实令王都乃至全国震惊,国家自统一以来,还从未如此狼狈之举,各种质疑胥无梦的风声又甚嚣尘上,百姓私议,官员上书弹劾,庙堂权力中枢争论不休,可这都没能阻挡胥无梦的孤意,他赶在上意未决之前,就把这一切计划都已经实施完毕。而李斯则是不闻不问,任凭他去折腾,只上书一封,指明一切军务与自己无关,敷衍塞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