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都市灵异侦探(58)+番外

作者: 童梦同 阅读记录

小冬接话,“是啊,袁枫拥有整个外面的世界,而她只有镜子能照到的一个屋子罢了。”

第68章 老房子

小冬坐在副驾驶位置上, 欣赏着沿途的景色。

而后座的宋正观跟魏明在说事情。魏明是个40多岁的私人企业家, 平常小冬都喊他魏先生, 他是师傅的一个老客户了。这人生意做得不小,不是工地开工, 就是新公司开业,三天两头的,来找师傅, 小冬和他也熟悉了。

魏明找宋正观, 看风水时候居多, 但是, 也偶尔会请去看看有没有邪祟作乱。这一次,是魏先生老家出了些怪事, 他来求助, 小冬师徒就坐他的车到他老家的镇子上去看看。

“自从买了那个老房子, 家里老出事儿,倒也不是多大事儿, 就是,盘子、碗突然打翻了, 饭菜洒了。要么就是,在屋里走着, 走着,人就突然摔倒了。还有,电视机里的图像,有时候就上下颠倒, 那里面的人都头朝下……老人现在的生活就被这些小意外弄得乱七八糟、颠三倒四。”

魏明一通抱怨,看得出他心情很烦躁。宋正观耐心听完,就跟他说,“我上次就跟你说过,不要买那个老房子,你不听。这种老房子,还有里面的老物件,经历了数百年,难免有的会出些怪异。谁知道,那房子里,什么地方死过人,什么地方埋过尸。”

魏明不服了,“可我是整体拆迁,那房子不在原地了。我搬到自己老家了,我想应该没事的,相当于给它换了风水了。而且,我也是让人看过的。那边的风水先生说,老房子搬迁,破旧立新,是大吉!”

小冬想起几个月前,魏明曾经来过,找师傅帮忙看风水,说是看中了一个200年的老房子,清朝时候大户人家的老房子,木结构的。他看了立刻就爱上了,所以就花了500万跟人买下,然后,又花了不少钱,让懂古建筑的人拆了运到自己家乡。

那一根根房梁,一根根柱子,小心拆下,运到魏明老家淮水镇,再小心地按照古建筑家绘制的房屋图纸恢复原貌,重新搭起,着实费了不少劲。

但是,因为宋正观反对魏明买这老房子,所以魏明后来也就没再跟宋正观商量什么。自己做主,找了当地的风水先生看过了日子,就拆迁动土。

虽然魏明现在嘴硬,说什么风水先生看过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那搬来的老房子就是出了问题。

宋正观怒其不争地看着他,“我们也是老朋友了,你说你,怎么能被那些江湖骗子给糊弄了。他们要真是同行,怎么可能不知道老房子最容易出邪祟,之所以说什么吉利,鼓动你去买,还不是有好处。”

魏明不吭气了,他也算是成功人士,难免有刚愎自用的毛病,但是,现在,不听宋正观的,就遇到了麻烦,求人的时候当然不能太强硬。

他只好示弱,“宋大师,你看,我这买都买了,光房子就500万,还不算拆迁的钱。总不能白花了这个钱,你就帮我看看呗。总不能让我放弃那房子吧。况且,我弄回老家,也是给我爸住的,那是我一片孝心。”

“我试试吧。”宋正观不置可否。

“别试试呀,务必帮忙解决呀!费用好说。总不能让我白忙一场。我给我爸弄回来这么个清朝老房子,我爸特有面子,一个镇子上的人,都来看过。现在,我要是把这老房子再拆了,那不让人笑话嘛!我的面子往哪儿放啊!”

小冬觉得,魏明是真急了,能让他这样盛情把自己师徒接过去,还说尽好话。

一行人到了淮水镇,来到魏家。一进门,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老房子,带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冬一看就明白了,魏明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地买下老房子,再拆了运过来重新建起。这房子是真漂亮,雕梁画栋,古朴大气。

正屋大开的门里,是红木桌、红木椅,古瓷瓶,多宝阁,一瞬间,小冬有种穿越了的错觉。

魏明的爸爸魏老爷子一听说是请来的大师,立刻请进正屋落座。老爷子让老婆端茶水进来,热情地说,“听我儿子说起过您了。您看,这房子好是好,就是老出点儿奇怪的事,日子过得……先前请的那些个风水先生都不管用,全是些没道行的!这次,大老远把您请来,我可靠您了!千万给看仔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给看看。”

宋正观大致看了下,倒没有马上发现什么。他让小冬取出罗盘,四处转转。小冬如今运用罗盘已经得心应手,这种鞍前马后的事情已经可以独立去完成了。

她把老房子的正房、厢房都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西厢房。跟随进来的宋正观问,“发现什么了?”

魏明和魏老爷子也挤过来凑热闹,“什么,啊?什么?”“哪儿有问题?”

小冬指着柱子告诉他们,“这跟柱子,我反复试过,罗盘针总是指向这跟柱子。整座房子里,就是这里不对。”

宋正观听完从小冬手里接过罗盘,绕着柱子来回走,结果也是一样,指针总是指向柱子。

“没问题,就是这里。”宋正观也认定了。

这下,魏家父子来了精神,围着柱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可是,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明堂来。

魏明还敲了敲柱子,也搞不明白问题在哪里。

“图纸呢?”宋正观问,“不是说这房子拆掉之前,古建筑家画了图纸吗?应该有没跟柱子的说明吧。还有,能不能把工人请过来,问问当时怎么重新建造起来的。”

魏老爷子很快找来了图纸,宋正观和魏家父子,一起研究了起来。当初专家把所有的柱子、大梁,主要结构部分,都编了号,甚至连柱子的上头和下头都做了标记。柱子朝上的一头都用红色铅笔画了一圈红线,下头画了一圈黑线。

魏老爷子想起来,“搬进来以后,下头的黑线我让他们擦了,上头太高够不着,又看不清,我就没擦。”

这时,一个工人被找来了,宋正观问他,“你们重建老房子的时候,是怎么安上柱子的?有讲究吗?”

工人说,“好像是说,让画红线的那头朝上,画黑线的朝下,但是当初东家催工期,我们也赶工,有时候难免忙起来就忘了。要不,我给您看看,有没有安反了。”

工人找来梯子爬上去,看了看,“呀!真的把上下安反了。怎么办?要重安吗?这柱子?”

“重新安,一定要的。”宋正观斩钉截铁地说。

魏明打了个电话,把当初的工头叫来,让他返工,商量好了工钱就回来。他还是不明白,“不就是跟柱子吗?反正上头下头一般大,怎么安还有讲究吗?”

宋正观微笑,“当然有讲究,这种,在风水上,叫逆柱,不吉利。”

“逆柱?”魏家父子和小冬都好奇起来。

宋正观解释,“树木生长时候,是有上下之分的,如果做出柱子,反了方向,原本向上的一头冲了下,在下的一头朝了上,这就颠倒了树木原先的上下顺序,成了逆柱,树木会有怨气。”

魏明理解了,“对啊,这不是让人家头朝下倒立了吗?那人家是不舒服,是有意见。难怪呢,你要这么说,就说通了。这电视里的人头朝下,杯子、碗盘突然倒了,人突然摔了,都是颠倒的意思,这是柱子在提醒我们,我们把它弄颠倒了!”

魏老爷子也一拍大腿,“得罪了,得罪了。那个古建筑家还来过咱家送图纸,跟我说过,所有的柱子里,就西厢房最西南面的那跟柱子寿数最长,它虽然看起来不是最粗的,但是却是生长最久的,怎么也有八百年了。将近千年的老树啊,那是该成精了。”

“这都能看出来?啊,年轮。”小冬听得津津有味,也禁不住插了话。

问题解决了,小冬师徒挥手道别。魏老爷子大包小包的特产给他们带上,“可解决问题了。多亏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