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总是在生气(19)+番外

作者: 漫天星尘 阅读记录

金銮殿内,气氛空前压抑。皇帝皱着眉看着手里的奏折,越看越生气。

“朕看这匈奴是越来越放肆了!”皇帝气急了一把把奏折甩到地上。“没消停几年,就敢再次犯我大梁边疆!是看大梁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就以为我朝中无猛将了吗?!”

丞相顾允站出来道:“陛下,匈奴位居塞外,常年以游牧为生,羡慕中原地区地大物博是必然的。”

皇帝正在气头上,听了这话眯起眼睛问道:“顾爱卿的意思是匈奴犯我边疆还是理所应当的了?”

“臣,不敢。臣的意思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派良将死死守住边关。边关只有日常的守军,不足以抵挡匈奴的入侵,臣恳请陛下派十万大军去往前线支援守军。除此之外还要押送大批的粮草到边关。从前边关没有战事,或许可以自给自足,如今,十万大军一到,粮草必然紧张。还请陛下速速决断!”

“边关现有镇远将军陆行把手,陆行带兵打仗多年,经验丰富,上次匈奴进犯就是他带兵击退的。有他在,朕不担心。只是这粮草确实是大问题。”

“诸位爱卿,你们谁愿意当这押运粮草的监军。”

大臣们平时你争我抢吵得厉害,到了关键时刻,没一个人吭声。

谁傻呀,上赶着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押运粮草途中风餐露宿不说,还得时刻担心敌军在半路埋伏,把粮草抢走。如果能顺顺当当的运到边关还好,但要是半路中出了意外,耽误了前线抗敌,杀头都是轻的。

“平日里一个个的吵起来不是很有本事吗,怎么这时候没一个人说话?”皇帝冷哼一声道。

众臣依然低着头不说话。

皇帝气的胡子都要吹起来了:“退朝退朝!真是气死朕了!”说完拂袖而去。

徐连海尖声道:“退朝!”

皇帝一生气不能对别人说就喜欢找襄阳吐苦水。襄阳总是有本事用三言两语把皇帝的怒火平息下来。

“徐连海,去东宫把太子叫来。”

徐连海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答是。皇帝看他不动更生气了。“怎么,朕使唤不动你了吗?”

徐连海忙跪下道:“陛下,奴才不敢。只是太子如今已经成亲了,目前还在新婚之中。奴才贸然前去是不是……”

皇帝这才想起来,他的襄阳已经成了亲,再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襄阳了。

皇帝坐在椅子上,手指蜷起来,不久又重新舒展来。

“算啦,你别去了。襄阳为了应付太子妃和良娣一定也是焦头烂额。这点儿事就别打扰她了。”

襄阳从清秋阁中出来后,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还好她及时反应过来,要不然还真不好糊弄过去。

三日婚假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朝堂上却不似以往。平日里大臣们你来我往争吵个不休,今日却都像被堵住了嘴的鸭子似的。

“怎么?都已经两天了,还是没人愿意担当监军一职吗?”

听了许久,襄阳这才知道,边疆发生了战事,父皇担心粮草不够,要寻一个押运粮草的监军,而大臣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担了这差事。

”父皇,既然大臣们都不愿意去,不如让儿臣去吧。”

此话一出,朝臣们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

“太子殿下,您身为储君怎么可冒如此大的风险呢,万不可如此啊。”

“就是啊,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您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您是我大梁国的储君,谁去您也不能去啊!”

襄阳冷笑一声转过身来面对着众位大臣掷地有声:“尔等口口声声说为我大梁,可是如今,匈奴已经犯我边疆,我大梁的好儿郎们在边关为保百姓浴血奋战,拼死拼活。你们呢?拿着朝廷给的俸禄,满口仁义道德。关键时刻,一个敢站出来的都没有!”

众臣冷汗直流跪下道:“臣知罪!”

这时,礼部尚书林修平站出来道:“回陛下,臣愿担当监军一职。”

“好!”皇帝大笑“林爱卿如果能将粮草平平安安的送至边疆,回来以后朕就封你为左丞相,朕绝不食言!”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了。后悔也晚了,谁让自己不争气呢。

所幸,从京城到边关这一路很顺利,林修平没费什么功夫就把粮草平安的送到了大营。

前线的士兵们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士气大涨,加上新调十万大军后,兵力大大增长。很快就把匈奴击退了。

匈奴主动握手言和并愿派使臣来到中原签订友好条约。

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皇帝龙心大悦,下旨让陆大将军带领士兵班师回朝,接受嘉奖。

陆行却婉言谢绝,并托人给皇帝带了封信。信上说陛下给的封赏已经足够多了。他除了打仗啥也不会,就愿意守着边疆替皇帝解忧。他虽然不能回朝,却可以推荐一人,这人虽年纪轻轻却善用兵法,武功高强,是个行军打仗的好手,希望皇帝可以重用他。

皇帝看到他推荐的人是忍不住在上书房中笑出来。此时襄阳正在旁边学着看奏折。看到皇帝哈哈大笑忍不住出声问道:“父皇为何发笑?”

皇帝把信递给他还是止不住笑意:“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哎呀,真是没想到,顾长风这小子现在这么出息了,顾允要知道了,还不得做梦都要笑醒了。”

作者有话要说:

良娣:殿下要不泡泡脚?

襄阳摆手:不不不,泡了我就走不了了!

第17章良娣(二)

”顾长风?”襄阳准确的抓住了重要人物。“就那个小时候欺负儿臣,长大后中了探花又跟个傻子似的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偏要去边关打仗的那个?”

皇帝笑道:“人家就小时候抢过你一只鹦鹉而已你就记到了现在。襄阳啊,不是父皇说你,你以后是要继承皇位掌管江山社稷的人,气量这么小可不行啊。”

襄阳哼了一声道:“对别人儿臣都可以不计较,他不行。”

皇帝觉得有点意思,襄阳对这小子这么特别看待,不会是看上他了吧。

“为什么他不行啊?“皇帝笑眯眯的问道。

襄阳有苦难言,总不能说她跟顾长风总共就见了两次,两次都被欺负了吧。这样显得自己也太没用了。

“不为什么,不行就是不行!父皇你别问了。”

皇帝依言闭了嘴。襄阳看完信后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帝:“陆将军这说的是顾长风?”

皇帝点点头。襄阳感叹道:“古人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顾长风这何止让人刮目相看,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边关甚是磨练人哪。”皇帝喝了口茶悠悠道。“东宫那边,一切都还好吗?”

襄阳把信放到桌子上:“父皇请放心,儿臣应付的来。”

大军于半个月后顺利抵达京城。皇帝当日论功行赏,果真封了礼部尚书林修平为左丞相,同右丞相顾允一起辅助皇帝处理政事。

同时由于顾允之子顾长风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大工,特封为镇远将军。

顾长风弱冠之年就被皇帝亲封为将军,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散朝后,大臣们纷纷到右丞相顾允面前恭贺。

“顾大人果然虎父无犬子啊,顾将军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实在是顾大人教导有方啊!”

“是啊是啊,令郎前途不可限量啊。”

顾允作揖道:“多谢诸位的赞赏,小儿刚刚入朝,日后还请诸位多多照料。”

“那是那是!”

顾夫人知道儿子要回来早就带着下人到门口迎着去了。

看见他和顾允一起出现的时候,顾夫人差点没忍住落下泪来。

不到两年,顾长风的身量已经超过顾允了。顾长风远远的看见他娘现在相府门口忙跑过去跪下拜道:“儿子顾长风拜见母亲大人。”

上一篇:佞臣之妻 下一篇:侯爷,黑化步伐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