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好家庭(469)

“七七,看到爸爸了吗?”

周七七小身子站起来,一个劲地瞅呢,她眼睛尖,指着远处一个身影,“呶,最帅的那个就是老爸啦!”

她挥着小手大声喊,“爸爸,爸爸!”

听见周七七的声音,周明愈扭头一瞅,就看到娘俩推着自行车站在路边。

他把本子往周培基手里一塞,“他们要买两千块,已经拉了六百。”说完就飞快地朝莫茹跑去。

“媳妇儿,这里脏乎乎的你们咋来了呢。”他身上都是煤渣子也不好抱闺女,只么么了两下。

周七七看爸爸要抱又不抱她,自己一着急就抱住了周明愈,“爸爸,你太辛苦啦,我要快快长大赚钱养你和妈妈,你就不用这么辛苦啦。”

妈妈最美,爸爸最辛苦,这是周七七的口头语。

哎呀,大闺女知道爸爸辛苦了呢,周明愈一激动就给闺女举高高,“爸爸一点都不辛苦,为了让你和妈妈弟弟过好日子,再累爸爸也欢喜。”

周七七从口袋里掏了一块果糖出来,很大方地塞进爸爸的嘴里,“给爸爸补充营养。”

看着父女俩腻歪,莫茹打断他们,“小五哥我今天在西河那里看了看,有个想法。”

周明愈看看天色,索性就去喊一嗓子先和媳妇回去。

新窑炉没问题,至于烧砖瓦有经验老道的烧窑师父盯着,也没他什么事儿。他在窑厂是有股份的,不靠力气赚钱。

离开砖窑厂,莫茹就在路边放水给周明愈洗洗脸,然后一起家去。

到了西河已是傍晚时分,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水面上荷叶亭亭,鸭鹅成群游弋,看得人心旷神怡。

周明愈支下车子,扛着闺女,莫茹把儿子抱出来,用布兜兜着。

周小八淡定地很,甚至可以说懒得很,靠在莫茹怀里,只有眼珠子时不时转一下,脖子都不待动的。

以前周七七小的时候,莫茹还寻思闺女咋这么懒,不过后来发现还好。这会儿看着儿子这么懒,她已经说不出啥。

周小八绝对是哭都懒得哭的那种人!

一家四口一起去西河路北的位置。

莫茹指了指那片位置,“小五哥,你看那里地势很低,如果把西河的水往北引过去,这样就有个落差。”

不只是有落差,那水还能绕一圈往东去,跟新挖的河沟会合,这样只要西河水不干,这里的水就不会干。

周明愈立刻懂她的意思,这是想盖一间水力磨坊。

利用高低落差,让一定的水量从高处落下推动水车转动,带动水轮、齿轮、石磨转动,同时因为震动还可以把上面木斗里的粮食颗粒落下去,不断地被磨成粉面。

周明愈看了看,“水量……”

莫茹微微一笑,“水不是问题啊。”

周明愈秒懂,她在院子里都能点个小泉眼循环浇菜地,在这里弄个掩人耳目的东西点个泉眼源源不断地供水推动水磨更不是问题了。

那接下来就是做水车这些工具,同时还得盖磨坊。

他盘算着队里不缺木料,木匠也不缺,除了周玉忠和三达达,还可以去公社请木匠队。

至于桐油这些现在不是问题,直接去县里找邱科长批条子就行。

周七七兴奋道:“水车吗?就是娘画的那个吗?我也要一个!”

周明愈对闺女那是有求必应的,“给你做架小的放在院子里。”

周七七顿时美的跟什么似的,“真是一个好爸爸。”

莫茹就笑,这丫头的嘴,能酸死人。

周明愈道:“媳妇儿,磨坊造起来就是咱们生态农场的第一个景点。”

说实话,因为有空间这个逆天金手指,莫茹一点都不向往后世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这种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很让她满足。

知足常乐嘛。

当然,足是前提啊,衣食富足,有钱有闲,省心省力。

其实当外面风云变幻的时候,他们在这里建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躲避风雨安静生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呢?

商量好了,周明愈就去找周诚志几个队长开会。

他们已经习惯性地让周明愈带头,他让干嘛他们就吩咐下去干嘛,反正事实证明他让干的每一样都是有利于社员的。

当然,周诚志其实是不信高余飞教了他们如何如何,高余飞他也不是没接触过,他会干啥?

比红鲤子差老远了。

至于到底是为什么红鲤子这么厉害,不问不疑,兴许就是二愣子识字以后突然开窍了呢?

商量好了以后,就把周玉忠和周诚信调过来,再加上周培基、周诚廉几个。周明愈去公社申请把其他的木匠也都请来,让他们住在大队屋里,每天管饭,由周玉忠带着先处理需要的木料。

周明愈又跑县委去寻找一些水车的图片资料,终于在高下县找到一本传统水车、风车的资料书。

这本书是高下县薛姓地主家从前做水车风车留下的图样,土改的时候被翻出来要烧掉的时候被县委的同志发现及时抢救出来收在资料库中。

周明愈去借了出来,根据自己村的需要,绘制了相应的图纸。

其他木匠处理木料,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先做几个水车小模型,按照周明愈的需要修改,最终确定成品尺寸和图样。

有了图纸,周玉忠就领着木匠们日夜开工。

同时,社员们也在农闲的时候去拉石头、砖瓦,按照周明愈的设计盖磨坊。不但要求石磨在房子里面,水车也要有挡风遮雨的地方,防止日晒雨淋容易开裂,还在磨坊里修出两个小房间,让磨面的人可以夜里轮班歇息。

有事情忙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麦子黄了,收回家交公粮,之后又是一段农闲时光,社员们就忙砖窑厂和磨坊。

西风起,吹落一树黄叶的时候,高粱红了,拉开三秋大忙的序幕,各种庄稼次第成熟……

等秋收忙完,先锋大队水车磨坊正式建成!

第229章 破格录取

先锋大队的磨房建起来, 连附近的社员都跑来围观,路上和不远处的田地里满登登的都是看热闹的人。

这一片叫西河崖,本身西边高东边低,而修建磨房这里又南边高北边低,如同小悬崖似的有一片天然落差。河在路南, 路北这里西高东低, 磨房就建在低处, 北边的地势更低, 且有新挖的蓄水井, 所以就算汛期,这里也不会被淹到。蓄水井往北一程又折向东, 与东边的蓄水沟相连, 然后再拐回南河,南河与西河相通的。

因为天然的地势条件,只要西河能保持水量不变,这水就会重归来处,奔流不息。

有那逆天的泉眼在,这个磨房永远都不会缺水。

只见用大石头挑高悬空修建出地基,宽敞的磨房就建在悬空处, 地板下面是平放的水轮, 用粗壮的木轴连着磨房里沉重的磨盘。

磨房的墙壁是木板的,屋顶糊泥覆盖黑瓦片, 挡风遮雨。

磨房西侧还有一架站着的水车, 用木轴承连着磨房里的两个小石磨和筛面的罗柜。

水车的轮轴用的是最结实的国槐树干, 其他部件也都是村里最好的木头,不是洋槐就是白杨、黄连树之类的。这一套水车家什儿,只要好好维护着,定期刷桐油,用个十几年不成问题。

水沟从高处修过来,石头水泥砌出一米宽的水渠,尽头有小水闸用来挡水,绞盘控制。

这时候磨房里已经准备就绪。

磨房里的石磨是昨天安装的。

何仙姑查的日子,周诚志领着全村的壮劳力从陈爱月家把大石磨运过来按上,又从另外两处把小石磨也运来。

装好以后,晚上趁着没人的时候他悄悄地上香、烧纸、上供,祭拜完毕今日就可以直接开磨。

“这就是水车啊?”

“说实在的,活了这么大年纪,我还是头一次见呐。”

当地气候偏干旱,河里的蓄水今年看着还多,明年说不定就见底,谁也保不准。所以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还真是没见过水车这种东西。

上一篇:午夜布拉格 下一篇:锦绣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