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好家庭(413)

林纾接过去看了看,之间纸上记录着,一平米掘到蝗虫卵上百块,而一块里有虫卵五十到八十粒。

这么一算,一平方的地方就可能有蝗虫卵五千粒左右!

就算孵化一半,那也有两千多只蝗虫!

入秋以后除了早晚凉快点,白天还是很热,这样的温度足够一些秋蝗孵化作乱的。

天哪!

林纾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莫茹看他已经开始相信,就加了把劲,“林主任,今年虫子蚂蚱都很多,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虫子厉害,现在虫子死了很多蚂蚱就明显起来。”

林纾可不敢大意,毕竟随便就能拎这么一大筐子大蚂蚱出来,这可不是小事啊。

比起往年来,感觉多了几十倍不止呢!

他立刻去找几个书记汇报,当下引起相玉亭的重视。

相玉亭亲自见了莫茹和周明愈,听取汇报,又亲自带着他们去地里河边勘察。

他们去那些干旱的地方,发现被啃光的蔬菜、草皮、庄稼上,果然是蚂蚱最多,有些蚂蚱居然人的指头长!而小蚂蚱也雨后春笋似的,密密麻麻地蹦跶!

看完庄稼,他们又在草丛里就地挖掘,最后统计一下虽然没有一平米五六千虫卵那么夸张,但是几铁锨下去,十公分左右就能掘出好几块蝗虫卵来,足有上百个,已经非常惊人!

就算往年没有这样勘察过,也知道现在数量十分惊人!

相玉亭经验丰富,看到这个脸色都变了,“立刻向县委汇报!”

当天相玉亭就找柳红旗汇报,然后一起坐马车赶往县委。

他们到达县委已经是晚上,负责农业的刘副书记表示明天再说,谁知道高瑞阳正好从地区开会回来,听闻这个消息直接把刘书记骂了一通,顾不得休息立刻接待了柳红旗等干部。

他们也没在办公室开会,而是连夜召集技术人员和农业相关的干部一起去往城郊勘察。

城关大队的干部们听说以后立刻出动,燃起篝火,举着火把,配合技术员们的工作。

经过专业技术评估,单位面积的蚂蚱数量的确大大超过以往,地表十公分的蝗虫卵数量也的确有成灾的危险!

今年这会儿天气还热辣辣的,距离真正冷下来起码还有个把月,这段时间就够夏天的蝗虫卵孵化出来的,所以今年都不好说蝗虫会不会肆虐成灾,而且就算今年不会成灾,可来年夏天天气一暖和,夏蝗只怕就会泛滥。

所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天高瑞阳又召开各公社干部紧急会议,会上出台了关于抗旱、防蝗灾的几项指示,要求各大队派出民兵时刻关注蝗虫情况。同时要求各公社、各大队组织人手捕捉蝗虫、挖掘蝗虫卵,秋收以后要求大面积翻地,半铁锨的深度翻出来,争取冬天可以冻死大部分蝗虫卵。

高瑞阳表示:“绝对不能放松除四害的力度,一定要大力打击蝗虫以免成灾!”

“抓,必须抓,大力抓!”

柳红旗回到公社以后,又紧急召开各大队干部会议,要求在秋收的同时大力捕捉蝗虫,捕捉蝗虫多的生产队,将纳入评比先进、优先购买化肥、返销粮、救济粮的考核。

一时间壮劳力们忙秋收,老人孩子想办法抓蝗虫,全县掀起了秋收加除四害的热潮。

抓的蚂蚱数量和粮食挂钩,各生产队自然要绞尽脑汁的抓蚂蚱。

不过也有一些大队不当回事,觉得又是和前两年除四害那样瞎折腾,

“要不是那时候打老奸儿打得太狠了,现在也不至于有那么多蚂蚱。”

“本来就吃不饱,这么瞎折腾浪费力气,一动弹更饿,还不如在家里呆着节省力气呢。”

“瞎折腾,秋收还忙不完,还抓蚂蚱!蚂蚱当饭吃?”

这蚂蚱还真是能当救荒的粮食。

莫茹和周明愈商量之后,又去跟林纾建议,各大队交上来的蚂蚱放在公社前面的水泥地上晒干,到时候可以磨粉或者直接干锅炒了吃。蚂蚱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掺着野菜、粗粮,到时候也是救荒的粮食!

林纾代表公社书记办公室可没少忙活着事儿,跟着东跑西跑的,人都瘦了一圈黑了一层,不过却非常负责,盯着人去收拾那些蝗虫。

而且他还非常负责地将各生产队送来的都记录在册,然后会根据晒干后的比例,等各生产队交公粮以后当做福利发还他们。

高瑞阳非常重视蝗灾的事情,每天坐着他那辆破旧的吉普车轰轰地四处检查,生怕高进县在自己任职期间遭遇蝗灾。

干旱没有办法,实在是不下雨,又没有足够的水源抗旱,到时候不得不申请救济粮、返销粮。

蚂蚱成灾还是可以想办法预防的,毕竟现在还没成灾,只要预防得好,来年就可以躲过一劫!

来年秋天,高瑞阳就要调任,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升职,如果中规中矩,那就只能平调。

当官的,谁不想升职啊!

所以高瑞阳绝不允许境内被蚂蚱给啃光!

邻县高成县、高下县听到消息以后都纷纷给高瑞阳打电话询问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这么大张旗鼓的除四害,不是已经消停了吗?

高瑞阳:“我县发现有超出往年数十倍的蝗虫,已经展开捕杀行动,贵县也要行动起来才好,免得来年措手不及。”

两位县长全都表示高兄杞人忧天,他们县都很正常,没有什么蝗虫大批活动,不用担心。

高瑞阳也就不管他们,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是。

在县委的明令下,各公社、大队纷纷展开了除蝗虫行动,红旗公社为了鼓励社员们抓蝗虫、挖掘蝗虫卵,甚至还发布悬赏。

两斤蝗虫或者两百粒蝗虫卵换一尺布票……而长到这个季节的蝗虫,个头都不小,一般个头的蝗虫五十只左右就有一斤,大的不用四十只便有一斤。

各生产队也纷纷配合,尤其周诚志和去年抓老奸儿的态度完全不同,去年夏季抵抗,今年却积极配合。

毕竟老奸儿吃不了多少粮食,可这蚂蚱要是成灾,一大片庄稼不够它们啃的呢。

所以他也提出了奖励措施,一斤蝗虫四工分,鼓励老人孩子们去拿蝗虫掘蝗虫卵,甚至只留男人们去砍玉米秸让已经掰完玉米的妇女也去掘蝗虫卵。不过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在自己队抓不到什么蝗虫,只能掘地找蝗虫卵,要么就去外面大队抓,因为他们大队的虫子早就被莫茹抓了喂鸡。

在布票和工分的刺激下,社员们于秋收间隙纷纷张网捕捉,或者掘地挖蝗虫卵,一时间公社门前的广场上摆满了各生产队送来的蚂蚱。

在这其中最突出的自然还是莫茹,干部们都说这一次先锋大队的棉花劳模,抓蝗虫又立奇功,每次送来的蝗虫有三十斤,一个人顶人家生产队还多!

因为这,全公社都轰动,上下大力宣传治虫劳模的事迹,让她传授治虫经验,做治虫报告。

社员们也纷纷传说棉花劳模除害拿蝗虫的事迹。

外队的社员们都以和劳模一起抓蚂蚱为荣。

“今日劳模来我们队抓蚂蚱了,哎呀,人家真能干,带着闺女、狗和公鸡呢,真不愧是劳模,有办法,那狗和公鸡也帮着刨坑挖蚂蚱籽呢!”

“真的假的,狗和公鸡还能帮忙?”

“要不说是劳模的,养的闺女不一样,那狗和公鸡也格外厉害,一刨一个准儿!”

莫茹都不好意思听。

这一次时间紧迫,她抓蝗虫没有找家人打掩护,这个和浇地不一样,反正自己收别人也不知道,她不怕白天被人看见。所以家里男人还是去秋收,丁兰英看蘑菇大棚,张够在家里坐月子,她就带着闺女出来抓蚂蚱。

周七七不肯丢下八八和九九,一并带着,好坏的也能帮点忙。

哪里知道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成了奇景儿!

上一篇:午夜布拉格 下一篇:锦绣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