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年代好家庭(108)

莫茹画了一个小婴儿的大头肖像,水嘟嘟乌溜溜的大眼,乐得直流口水。

她道:“现在不要糖票吧,你去看看呗。”队里没发过糖票,应该能买,

“我和娘商量一下,要两块钱。”周明愈看到婴儿头像萌得心都要化了,吧唧亲口一口,再亲媳妇儿。

两人腻歪了半天,他把被子叠好摞在一头让莫茹靠着。她现在肚子太大,平躺不行,侧躺也觉得倒空得慌,怎么躺都有些不得劲,而且一到晚上双腿酸胀得厉害,所以上半身要垫高。

虽然现在很难过可她并没有怨言,毕竟腿也没再抽筋,除了尿频也没有浮肿更没有其他大毛病,整天溜达着来去,腰不酸腿不疼的,宝宝还是很乖的并不折腾她。

周明愈让她靠着,帮她轻轻地捏捏小腿,没一会儿她就睡着了。

他把纸笔收起来放在窗台上,看了她一会儿怕把她弄醒按捺着没去亲,又把窗上的草帘子放下来,吹了灯躺在她外侧睡下。

第二天周明愈就和张翠花商量说去买红糖,张翠花也没驳回,很痛快地给他两块钱。

给别人不舍的,给黄大仙那是必须的,如今家里鸡下蛋勤,儿子也越来越精神,当然要好好供着。

晌午下了工,周明愈也没回家,直接就跑去乡里供销社。

正好冯如当班。

他说明来意,“冯如同志,我想买两斤红糖。”

红糖之前是五毛四一斤,挺贵的。

可他还是恨不得买个十斤八斤的回去。

冯如面露难色,“周同志你还不知道呢,咱们乡好久没有红糖送过来了,冰糖也没有,只有少量白糖。”

周明愈:“没有红糖?是要糖票了吗?”村里也没发啊,难道是被张根发给贪墨了?

冯如摇头,“听我们社长的意思要先紧着大城市供应,轮到县城就没多少了,更没有多余的往乡下送。”这就是虽然没说要票,但是没货你有钱也买不到啊。

周明愈有些着急,“冯如同志,那我去县里是不是能买到?”

冯如让他别急,“我去打听一下。”

很快她就回来,告诉周明愈,“县里红星百货商店好像有的买,不过能买多少就不一定。”

周明愈虽然失望还是道了谢,道:“不知道鸡蛋会不会涨价,还是一直都三分呢?”

他潜台词是想问问冯如,有没有人托她收鸡蛋。乡下的供销社只收不卖,城里人要大量需要,到这里也买不到,只能从农户手里买。可要是不知根不知底的,一般人也不敢随便卖。一是不好买,大家都没富裕的,二是万一被人坑了抓起来罚款是小事,耽误工作那可是大麻烦。

冯如立刻就明白,小声道:“我以前还帮人收过,后来查得很严现在不敢,要是抓到一次就赶回家去啦,真是对不住。”

周明愈就知道查得很厉害,如果都私下里卖不往供销社交的话,那收购数量就会减少,到时候城里的供应就不能保证,所以上面是严厉打击黑市交易的。

可他现在想多买点红糖,就得有钱。

家里刚盖了房子,一年到头就靠去年卖的猪和今年的鸡蛋,也没有什么存钱。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从黑市弄点钱才行。

他没买红糖,而是买了一把锁头,趁着还能买的时候赶紧买,免得以后没得买。

一把锁头差的一毛五,好一些的三毛,他寻思反正现在也没什么小偷,就是为了防君子的便买了把便宜的。

回了家他已经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叫唤,莫茹正等着他呢,赶紧给他摆上饭菜让他吃饭。

周明愈一边吃就把红糖的事儿告诉她。

他道:“我看得去城里走一趟。”

莫茹有点为难,“去县城得将近五十里路呢,太远了。”

周明愈把嘴里的馍咽下去,“要是晚上出发,一晚上也差不多,第二天正好进城,就是……”他有点犹豫,要是让莫茹跟着那她太累,要是不让她跟着,他带的东西不好藏。

莫茹就道:“就说我腿痒得厉害,咱们借个驴车拉着我去县医院瞧瞧。”

周明愈道:“咱就大大方方请假说去做个产检,看看胎位,别人怀疑也没什么证据。”

唯一担心的就是张根发,不过有空间在,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不过是找个借口而已。

当然这时候别说妇科检查,就算真不舒服也很少人会去县医院,生都是在家里生的,根本没人去医院。

估计他一说带媳妇去县里济民医院做个产检,又会招人说他们折腾、娇气。

“我上工去跟娘商量一下,今晚出发。”她肚子大了,自然是越早去越好,现在也不算农忙,时间还好安排。

莫茹提醒他,“晚上还得去识字班呢。”

“没事,下了课咱们下半夜借着月光正好出发呢。”到时候带着被褥,让莫茹在车上睡觉就行。

……

晚饭时分陈爱月就拎着铁皮大喇嘛满村里吆喝,“广大社员注意了,晚上七点准时上识字班,我喊着名字的一定要到,没喊到的也可以去学习。莫茹、周明愈……”

吃完饭两人和家里人说一声,周明愈就帮她拎着石板滑石,莫茹自己拿着画本和铅笔,两人说笑着出门。

走到周培基屋后的时候,发现周培基正趴在后窗看呢,他嘴里叼着个窝窝头,见他们过来,嘟囔道:“等、等我啊。”

他立刻去拿自己书包,飞奔而出,三人在路口会合。

到了陈爱月家,磨坊里已经有十来个人,还有几个妇女在那里说笑着纳鞋底。

高余飞虽然不乐意,心里一个劲地骂这些蠢货,大好的机会不来识字竟然只会蹭灯光,人家凿壁偷光也要学习,她们就会嗤啦嗤啦纳鞋底,真是愚不可及,一群只会贪小便宜的女人!

这时候莫茹三人进来,高余飞才觉得顺了口气,这小夫妻俩倒是有点学习的样子,别看一副穷酸样儿学习倒是很认真。他看莫茹作为一个孕妇,没有带针线活儿来,觉得是个学习的样子。

陈爱月家没有那么多板凳,大队也没有财力做桌椅,所以都是自己席地而坐听讲。

金枝儿给莫茹送来一个四脚小凳子,让她坐得舒服一些,莫茹朝她笑笑,金枝儿赶紧跑了。她只能偷摸跟莫茹学,却不敢明目张胆过来坐着听。

莫茹把自己的铅笔和本子放在一边,她和周明愈一起用那个石板,旁边的周培基拿着一块半尺的木板,上面不知道涂抹的什么黑涂料,反正看着像块小黑板,还有几块修得细长的滑石。

她心道:手艺人家就是不一样。

她很好奇周培基为什么没去读初中高中什么的,按说他家那么宠他,不至于读不起书吧。

听说他小时候还读到三年级呢,后来估计不爱读书就退学了,他不爱学他家里人自然也不管。

这时候乡下孩子读书的很少,一是读书意识不强,祖祖辈辈种地,并不觉得自己孩子需要读书。二是本村没有学校,要去五里外的范木匠。三自然就是学杂费限制,这时候没有义务教育,学杂费还是很贵的。

小学一学期就要将近两块钱,一年加上书本费、学杂费,差不多得五块。

就算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供应一个学生也吃力的,更不用说那些条件一般的。

如果学费便宜,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干不了什么活儿,家里人可能会让读两年书,还得是男孩子。女孩子家里弟弟妹妹多的,要在家看孩子根本没机会去读书。

而到了三年级男孩子这时候也能跟着干活挣工分,学习不好没有希望的,自然就更不会读书。

一个村能有一个两个一直读书就算很不错的,有些村一个都没有。

很快张金乐和赵喜东几个也过来,故意挤到莫茹三人前面挡着他们。

周培基道:“好狗不挡道啊。”

张金乐回头怒目而视,“明明是你,一个四队的跑去二队当狗腿子。”

上一篇:午夜布拉格 下一篇:锦绣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