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娘娘早上好(103)+番外

越罗只得摘了一穗递给他,让他小心拿着玩儿,别再碰伤了。

李定宸看了半天手里的麦穗,又看了看麦田,不太确定的道,“瞧着比我们一路走来路上看到的那些更好。麦穗更大,结子多,也很饱满,黄灿灿的一片长在地里,让人看着心头就欢喜。”

“竟然真的看出来了。”越罗笑道,“也不枉我费这许多功夫。”

李定宸这才知道,原来越罗从江太后那里接手了这些产业之后,就已经开始琢磨着要在皇庄上选育优良的粮种了。皇庄的田地都是京城附近最好的,农人也有经验,他们又不等着这一点收成过日子,若能培育出更好的种子,才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好事。

不过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粮食一年就收一季,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因为没有成果,所以越罗也没声张过。今日还是忽然想起下面报上来过,说今年的收成格外好,才临时起兴要过来看。

如今看来,倒是的确有了一点成效。

庄头在一旁道,“承蒙陛下和娘娘恩泽,今年的收成的确是比往年都好。不过这样大的麦穗,老奴种了一辈子的地,也少见。这里再种两年,若都是如此,便可以将麦种送到别的地方去试种了。”

“好!”李定宸不懂种植,但他懂得良种的重要性,立刻道,“皇后不介意朕赏他们吧?”

“这皇庄是陛下的产业,他们做得好,陛下赏赐也是应有之意。便是陛下不说,臣妾也要冒昧替他们讨这个恩典了。”越罗道,“却不知陛下准备恩赏什么?”

李定宸见她不是在说笑,沉吟片刻道,“若只是赏赐金银绫罗,反倒落了下乘。这样吧,若是过两年,这粮种果真能在别处也种得好,朕就赏赐他们一份官职,如何?”

庄头兀自呆愣,不敢相信地种得好竟也能得官,越罗却微笑道,“那陛下可要早做打算了。这庄子里的人着实不少,改良的作物也不是一样两样。除了这些小麦之外,还有水稻、玉米、红薯、土豆、花生、大豆之类,都有人在钻研。”

李定宸十分好奇的一摆手,“朕说话算话,只要当真能弄出增产良种,绝不会吝啬封赏!”

“听见了?谢恩吧。”越罗笑着提醒道。

被她一说,跟上来的几个人连忙跪下,满心激动的给两人磕头。神武卫费了一点功夫,才把人都弄了起来。

虽然天气炎热,但田间却吹着阵阵小风,十分舒适。正事办完,李定宸和越罗打算带着孩子在这里走走,便将其他人遣退,只留下神武卫远远跟着。

这时他才对越罗笑道,“阿罗果真是贤内助,朕竟不知你私底下做了这么多准备,考虑得比朕周全多了。”

可见答应过自己的事,越罗也没有忘记。

虽然四年之约似乎只能暂时推迟,但两人都知道,彼此正在为这个目标而用尽全力,便已经心满意足。

好饭不怕晚,便是再等一段时间,也是值得的。

毕竟战争只是手段,他们想要的是万无一失的结果。

第90章 民生之事

但随后李定宸才知道,越罗私下准备的,还不止这些。

他们在田园风光中转悠的时候,越罗在田埂上看到几样野菜,忽然来了兴致,让人取了小篮子和小锄头过来,一家三口挖起了野菜。

冬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在越罗身前身后转悠着,嘴里一个问题借着一个。而越罗也有心让他多了解民生之事,以免在深宫之中养得五谷不分,因此解说得十分耐心。

李定宸见她如此熟练,不免有些诧异,“阿罗还会农事?”

作为官家小姐,允文允武虽然难得,但也可以理解,只要父母愿意让她学就可以,但农事却是很难接触到的。

越罗道,“陛下不是看过宁德侯的履历吗?我父亲曾经外放做官,管的就是屯田诸事。那时我年纪不大,倒时常跟着出门,因此见得也多。”

李定宸闻言若有所思,之后便很少说话,只视线一直停在越罗和冬生身上,没有移开过。

直到母子两个挖了半篮子的野菜,弄了一身泥,提着篮子往回走时,他才快步赶了上去,将走路还有些踉跄的冬生抱了起来,对越罗一笑,“朕从前总是想,阿罗这样的才能品格,不知是怎么来的。后来见过国丈,倒是有些明白了。父母之教子,不过言传身教四字。”

也难怪越罗不管做什么,都愿意带着冬生。哪怕孩子还小,但潜移默化之下,总归还是有些影响的。

这么一想,他不由开始琢磨,要不要带着冬生去知政殿跟自己一起批折子了。不过这小子皮得很,也坐不住,去了估计也只会捣乱,还是等他更大些再说。

不过再大些,也就该开蒙读书了。

想到这里,李定宸自己都吃了一惊,然后意识到时间过得很快,冬生找先生启蒙的日子就在眼前,须得及早准备起来了。至少朝中哪位官员品行学识都好,要先查看一番。

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大难临头的冬生这会儿还兴奋不已,被李定宸抱在怀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踢腿,还时时转头去看越罗手中的篮子,试图要过来自己提着。

这半篮子野菜,中午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餐桌上。看起来多,但清理掉多余部分,煮熟之后也只有一小碟。味道略微有些发苦,却又带着淡淡的清香,十分爽口。在这炎炎夏日之中,倒是十分受用。

吃过一顿简单的午饭,李定宸本以为要打道回府,但庄头却领着他们,又去了另一边。

之前看到的田地都连成大片,这里却是分割成小块,每一块上都种着一种不同的作物。

据越罗说,都是这几年来各地官员献上的良种。

官员们将这些种子送到京城,其实是要让皇帝品尝一番,与民同乐的同时也好知道他们的政绩。所以送上来的必定都是最好的良种,越罗索性留了一部分放在皇庄里试种,看看跟京城的种子有什么不同,又能否在这里也高产丰收。

其中有些水土不服,种下根本不生。还有些长势极差,看上去跟奏折里说的简直不是同一样作物。但最后还是有些在这里长得不错的品种。这几年,也种出了几样能在京城高产的作物。

除此之外,这里的土地上,还会进行一些别的试验。

除了种子之外,能够影响作物产量的,还有土地肥力。

按照老农们的经验,一块土地的肥力有限,若是年年耕种,收成往往有限。所以在某些地方,采用的是种一年歇一年的方法。但一半的土地空置着不免可惜,所以就出现了轮种,今年种花生,明年就种大豆,二者所需肥力不同,便可兼得。

后来又有人发现,种过豆类植物的土地,第二年作物总是长得更好些,于是推测豆类植物或许能增加土地肥力。

于是就出现了间种,在玉米高粱这样的高株作物中间加种一行豆科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亩产量。

除此之外,人畜牛马的粪便也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枯枝败叶烧成的草木灰同样有此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越罗便让人研究怎么弄出更方便好用,最重要的是能普及的肥料。

人暂且不提,牛马吃的不过是普通的野草,那么直接使用野草甚至树叶来发酵肥料是否可行?如果使用具备特殊作用的豆类植物的植株来进行发酵,又是否能增加肥力?

这些杂七杂八的试验,估计也只有皇庄才有这样的底气和空闲去弄,目前也的确有了一些成效。

现在他们面前的这块土地上,作物就长得明显比旁边的好些。按照庄头的说法,要先在冬天将土地深耕,然后在地里铺上一层发酵的肥料,再将之掩埋。只多了这一道工序,种植过程中再多施几道肥,不管是作物生长速度还是植株大小、结子数量,都远胜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