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妇山泉有点田(188)

队伍浩浩荡荡,运了不少东西,不过真正重要的,应该是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位官员。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几乎是立刻就看到了站在马车旁边的两个人,而后面色微变,侧头跟身边的人说了什么,便拨转马头往这边行来。

到了跟前,他勒住马,而后动作利落的跳下来,朝宣斌拱手,“下官见过昌平侯。”

昌平侯!

周敏本来跟宣斌并排站着,闻言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让宣斌去招呼这人,心中却不免惊涛骇浪。因为程家的事,她之前多少从唐一彦那里听说了一些京城的消息,昌平侯这位权贵中的权贵,自然也是听过的。

只是没想到,这样一位大人物,居然会跑到万山村来,而且好像还住了挺长一段时间,居然都没有被发现!

金尊玉贵的人,如今却纡尊降贵出现在自己身边,周敏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四个字:所图甚大。

适时,昌平侯宣斌却已经跟来人寒暄起来,显然对方是他在京城的老熟人。两人在这个地方碰面,彼此都吃了一惊,不免要相互试探询问一番。

宣斌跟周敏的对话进行到那一步,接下来差不多也该是揭开自己的身份,摆明车马的谈条件了,所以才会在得知那是宣旨官的仪仗之后,选择站在路边等待。

宣斌觉得,皇帝派出来的宣旨官,多半应该是认识的。就算他不认识对方,对方也该认识他。毕竟他在京□□气不小,又经常出席各种场合。

事实证明他的猜测很靠谱,而借着对方的嘴,也总算是将自己的身份给揭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别的也就没必要隐瞒了,而且还可以展开第二阶段的试探。所以他便直接道,“这不是刚做了舅舅,就想出来找点儿好东西送给我那外甥嘛!听人说黄金米最好,吃了之后耳聪目明,所以我就顺藤摸瓜找到这里来了。”

他说着转身朝周敏指了指,“这位周姑娘就住在万山村,家里也产得好黄金米。”而后又对周敏道,“这位朱大人是永嘉十二年的状元郎,点入翰林院,如今在礼部观政。这冰天雪地的,朱大人特特跑到这里来,莫非是有什么喜讯?”

“侯爷说得不错。”朱大人朝京城的方向一拱手,“听说郑先生等数位大儒在此为儒家经典作集注,陛下听闻之后,亦是龙颜大悦,又念及几位先生辛苦,各有赏赐。下官便是奉命前来颁赏。”

果然不出所料……宣斌眉头微不可查的蹙了蹙,旋即笑了起来,“那可真是赶巧了。朱大人你或许不知道,几位先生如今所住的汤泉山房,就是我身边这位周姑娘的产业,这修书集注之事,据说也是周姑娘首倡。”

“原来如此。”朱大人面上露出几分诧异之色,不知道宣斌为什么对这件事如此积极,但还是道,“原来就是周姑娘。姑娘的义举陛下亦有所耳闻,此次颁赐的东西之中,也有周姑娘的一份。既然在这里遇上了……”

他本来想说不如同行,但旋即又意识到马车的车头朝下,明显是要离开,语气便迟疑了起来,“两位这莫非是要出门?”

“些许小事罢了。”宣斌咬着后槽牙道,“既然天使来了,自然以正事为重。”他说着转头看向周敏,“周姑娘,你看……”

“自然是颁旨要紧。”周敏说着取出两份帖子,“不如请侯爷派人将这两份帖子送去?想来只要分说清楚,两位大人知道了前因后果,也不会见怪。”

宣斌示意车夫接过帖子,又叮嘱了两句,目送马车远去了,这才转头道,“那咱们这就走吧。”

幸而两人走了没一会儿,距离村子也不远,就算步行回去也不麻烦。不过,混进了仪仗队的感觉,对周敏来说,还真有些新鲜。不过她的好奇心没那么重,而且除了新鲜之外,这种排场对周敏而言也算不上什么,所以很快就回过神来,端凝着面色,开始思索宣斌的身份。

皇帝的小舅子啊……自古外戚跋扈,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位宣公子好像还挺客气,但周敏却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否则人家翻脸的时候,估计还反应不过来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昌平侯的来头的确是很大,如果真要挑个后台,他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现在,就看他给出的条件是什么了。

其实宣斌也在琢磨这件事。

借着朱大人的口将自己的身份揭破,这个目的达到了,但宣斌却并不开心。

皇帝居然还给了周敏或者说齐家封赏,这就有些难办了。毕竟是一家人,他也不可能拆皇帝姐夫的台,这边才封赏完,那边就巧取豪夺想要人家的宝藏吧?

所以这件事最好还是和平解决,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可真是……他想了一会儿,脑子里忽然闪过周敏刚才在马车上说过的话:时也命也。

这事,真说起来好像的确是有那么点儿意思。

按理说,他昌平侯想要什么东西,基本上没人能够拦得住。唐家和邱家更是完全不被他放在眼里。他愿意客客气气提这件事,那是他的好意,实际上在他面前,齐家根本没得选择。结果呢?转眼皇帝姐夫就跑来给他拆台了,这世上真有那么巧的事吗?

还是齐家的确命里合该有这样的宝物,有这么一场富贵?

但是不管是不是,现在都必须要是了。

宣斌走在周敏身边,低声道,“周姑娘,我听人说,黄金米的种子都是你们家培育出来的,却不知这种子与普通的黄金米,又有什么分别?”

“侯爷若是想知道,等得空了,可以到家里来做客。”周敏微笑道。

她的识趣让宣斌很满意,因为朱大人出现而带来的几分郁闷也就慢慢消散了。反正只要结果是一样的,过程如何也就不必追究了。

仪仗队进了村,周敏和宣斌就脱离了队伍。

队伍可以在后面慢慢走,他们却要先过去通知几位先生做好准备。再说,天使降临对整个万山村来说,都是值得夸耀的大事,总不能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须得通知几位族老过来接待天使,同时也要管好村里的人,总之千头万绪都要去安排。

周敏随便在路边抓了个看热闹的人,让他带话给几位族老之后,便拔腿往山上跑。宣斌见状连忙跟上去,结果跑了一会儿,就有些跟不上,连忙让周敏等着自己。

周敏停下来喘了一口气,惊奇的问,“侯爷怎么也跟来了?”

宣斌一愣,然后才发现,皇帝其实并不知道他在这里,所以天使前来宣旨,这件事也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需要跟着着急。

周敏见他这个反应,连忙改口道,“不过接待天使这样的大事,村子里没有经历过,还要请侯爷指点一番。侯爷莫不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古道热肠,跟了上来?”

村里人不会,但几位先生想必经验丰富。不过有了台阶,宣斌也就顺着下了,“正是,天使代表的是陛下,岂可怠慢了?”

郑先生往京城写信的事,也没瞒着人,所以听说来了天使,几位先生有些意外,但却并不吃惊,态度十分从容的吩咐人摆香案准备接旨。不过周敏觉得,他们的态度之中多少带着几分感叹的意味。

对他们来说君恩不算特别难得,但如今远离权力中心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接到这道圣旨,估计心里多少也会有点儿触动。

不仅是几位先生态度淡定,就连他们身边跟着的人,也对接旨这件事见怪不怪,动作十分麻利,没多会儿就准备好了东西。

这时候钦差一行也已经到了,一番寒暄之后,便宣了旨。

却原来皇帝的旨意不光是颁赏,而且还为他们修的这套书正了名。但别人听了这个消息或许会高兴,对周敏而言却是个非常巨大的打击。

因为皇帝宣布,等这套书编好了之后,便直接送到京城去,由朝廷出资刊印,颁行天下,作为将来文人士子们读书的标准参考书。平心而论,官刻本的书精美和准确程度都远超民间刻本,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套书的身价立刻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