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198)+番外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平安本来献上折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个广告,没想到宫里已经有折扇了?想必是皇城司那边送过来的,动作还挺快。听这说法,皇帝竟赏赐给了大臣?如此说来,京城里很快也要流行起折扇来了。

该让刘家赶紧开张店铺才好。

不过这个目的只是附带,真正的戏肉嘛——

等到这把巨大的扇子彻底打开,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扇面上。现在大家都知道,扇面上的内容,才是评价一把折扇价值的东西。譬如风月无边里面的镇店之宝,诗画双绝,就是只换不卖。其他文士们的作品,也是照此定价。

“咦?”皇帝看了两眼,忍不住从御座上起身,下来走到扇子前,细细打量。

其他人也忍不住往那边看,其中两个侍卫扶着折扇立起,离得近,更是一直用眼角偷瞄。不过所有人看到扇面上的画之后,都没有开口。

半晌皇帝才问,“平安,你这画的是什么?”

“回陛下,画的是西戎人兵围长安,雷震子初显神威。”平安道。

这场战争,皇帝在战报和大臣将领们的奏折之中反复看到过。但文字跟画面比起来,就要抽象得多了。而且这幅画是平安自己画的,取的不是如今流行的重意象轻内容的画法。而是极尽笔触,几乎是将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这种西式的画法目前大楚还没有出现过,所以骤然见到这栩栩如生的画面,所有人都有些震动。

皇帝仔细的看了许久,才不断点头道,“好,好!平安你这份礼物,朕十分喜欢。你想要什么?”

“陛下这话臣可不敢当。”平安道,“只是想让陛下也看看西北战争的情形罢了,将士奋勇,三军用命,是我大楚之福。这场战争能够取胜,这些人功不可没。若是陛下一定要赏赐,臣希望陛下能够多给那些阵亡的将士们的家人以抚恤。”

“这是自然。”皇帝立刻道。

他对这份礼物实在是满意,让张东远叫人赶紧做个底座出来,将这扇子就摆在殿里,到时候他要请重臣们也过来看一看。

平安闻言眼睛一亮,脸上的笑意更深。

等到皇帝欣赏够了,让人暂时将扇子收起来,才重新看向平安,“对了,我听来禀报的人说,你把那些修水泥路的人也带回来了?”

“是。”皇帝让他回来,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皇帝道,“好,那你看看,在京城什么地方修一条路,到时候朕让大臣们都去走一走。”

“这个好办。”平安飞快的选定了地方,“每年春日,金明池附近都十分热闹,京城百姓多有往赏春郊游戏水者。不过因为在城外,那里的路却一直都不好。不如就将那里铺一段路,正好西北大捷,俘虏们陆续被送到京城。届时陛下可命军队于金明池演习操练,令敌酋观我大楚军威。”

皇帝闻言大喜,“就依你所说!朕会命有司配合,早日将路修成。”

打了胜仗虽然是好事,但是那些俘虏的处置却让皇帝十分头疼。能够被送到京城来的,都是西戎的部落首领们。

放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杀了似乎也不太合适,一来会给西戎那边制造借口的机会,比如下次入侵的时候理由是要为这些人报仇什么的。二来人太多了,敌首可以杀,但总不可能几十人全部杀掉。

最后多半也只能将这些人软禁起来。

如此自然会令人不快,毕竟明明是世代仇怨的两国,还要浪费米粮将他们白养着。

当然,平安提的这件事,对于安置这些人没有任何的用处。但是爽啊,在这些草原蛮夷面前展露大楚国威,震慑他们,自然会让皇帝觉得高兴。

况且这些俘虏虽然是被抓住了,但是一个个都桀骜不驯,皇帝还没见过,但听说似乎个个都不肯服软,令人头疼。若是能通过这种做法震慑到他们,令他们态度软化甚至臣服大楚,自然最好不过了。

这些人都是部落的首领,想想西戎国内听说他们的首领被捉住之后叛变,如今已经成了大楚的臣子,会是什么反应?

这么一想,皇帝自然就高兴起来了,恨不能平安今日就将水泥路铺好。

对了,还有那个雷震子!眼角余光扫到放在一旁的折扇,皇帝忽然想起此事,便又问道,“对了,那雷震子,可是平安你自己做出来的?”

“找了不少西北的工匠。”平安随口胡说道,“这方子我可以交给火药局,不过如今的火药局问题重重,恐怕即便有方子,也很难做出合格的雷震子来。陛下也知道这东西十分危险,若是不慎爆炸,伤的都是我大楚子民。”

“有什么问题?”皇帝闻言皱眉。

平安便将自己搁置已久的标准化模式重新拿了出来,并且用自己在弓箭司时的事情举例。他说得直白易懂,皇帝也不由频频点头,“你说得有理,既然如此,就先令兵仗局推行这标准化流程。”

顿了顿,他又问,“此事是平安你提起,朕让你去兵仗局负责此事如何?”

“陛下万万不可!”平安吓了一跳,不是说自己回来之后进司礼监吗?为什么突然改了?还是自己表现得太好了,让皇帝动了这样的心思?

他这副急着撇清的样子反倒让皇帝惊讶,“为何不可?”

平安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点儿问题,连忙解释,“陛下,我不过是在微末之处进行修正罢了,真要让我去主持此事,恐怕会做不好。我还是留在陛下身边,动动嘴皮子出谋划策便好。”

皇帝这才疑虑尽释,摇头失笑,“你啊!既然如此,那就留在朕身边吧。”

平安这才松了一口气。不管皇帝是真的这样打算,还是只是试探他,这件事他都不会去做。因为涉及到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事情繁杂琐碎,必须要将所有精力都投入进去。

那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够做到的。

再说,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有的是人争着要去做,平安如果接了差事,那就是得罪了人,尤其是本来兵仗局的那些人,之前还是他的顶头上司,现在就被他给顶了差事,他们会高兴吗?到时候少不得又是一番勾心斗角。平安可没有那个功夫。

况且,赵璨经过这一次的战争之后,算得上是站到了台前。如此一来,自然会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他留在皇帝身边,消息灵通,也可以替赵璨看这些。若是去了兵仗局,那就真的是鞭长莫及,什么忙都帮不上了。

关键时刻,有没有人帮忙说话,差别还是很大的。或许一句话就能救了赵璨的命,平安当然不会轻忽。

现在皇帝亲口说出这句话,他才总算是放下心来。

原本他倒是还准备了别的东西,总能够打动皇帝,达成目的。现在虽然用不上了,但也可以用来讨好皇帝。

于是平安又掏出那份关于水泥路的计划书,交给皇帝,“臣在路上时,便听说朝中诸公因此争论不休。不过修路虽然是民生大事,却也算不上军国重事,竟劳动这许多人,实在是令人忐忑。臣思来想去,还是想出了一个解决之法,为陛下分忧。这只是臣的一些愚见,请陛下过目。”

“哦?”皇帝有些好奇的接过去,打开来看。

不过越看他脸色越是凝重。

平安的这份计划,经过了思考和整理,可比之前平安跟田太监说的时候细致明晰了许多。

之前田太监回京之后,只来得及在皇帝将平安的意思说了一遍,之后事情传开,朝中也有人想要插手,皇帝索性就暂时将这件事按住了,打算等平安回来。

果然,平安没有让他失望。做事的时候,他能够沉得下心,从水泥的发明到之前那个标准化,都能说明这一点。张东远也说过,平安不管去哪里,都能够带来些改变。若不是舍不得,皇帝还真想将平安到处外派,让他多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