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限将至(20)

还没走到玉石铺子前,车就走不动了。戚一斐撩开纱帘,只看到桥下,三层外三层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纵使七皇子这边声势浩大,路人想让开也是不行的。丁公公很有眼力劲,早早就派人打听来了始末,正在绘声绘色的描述。

原来是有两人起了争执,一个卖石的老翁,一个买石的奸商。

只听到“买卖石头”这四个字,戚一斐的心头就莫名一跳,你说巧不巧,他名下正好有个铺子是卖玉石的。

不等七皇子调侃,那边就拔高了声音,响亮到哪怕身在这么嘈杂的人群里,依旧能保证人人都听得到那一句——“知道我们东家是谁吗?征南郡王!”

古代版“我的爸爸是李刚”,也不过如此了。

戚.征南郡王.一斐爸爸,连撸起袖子,下车打人的心都有了。流言是把刀,不管那老翁与商人孰对孰错,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气焰嚣张,就很容易被看做是在仗势欺人。同情弱者的心理千古流传,海内通用。

丁公公的小徒弟,不一会儿也回来了,他又去详细的打听了一下,保证了贵人们能更清楚的知道始末。

这错……

果然真是玉石商人的,并没有什么隐情。

卖石老翁千里迢迢,辛苦借驴,驮了四筐石头进城,都是上好的青田石料,要卖给已经说好的玉石铺。结果等石头到了,东家却临时反悔,钻了契约漏洞,只肯给石头钱,不肯给运石头的力资。

老翁眼瞧着就要赔的血本无归,就在桥下闹了起来。

这都不用别人误会玉石铺在仗势欺人了,他们就是为富不仁,仗势欺人!

戚一斐歪坐着,一脸的眼神死,他不过两年没回来,御下不严的情况就已经严重如斯,他果然不适合做生意。这回之后,就把这倒霉铺子关了!

“这不是你的错。”闻罪安慰戚一斐。

“这就是我的错。”戚一斐很是自责。任人唯亲,可不就是原罪?

这铺子的管事,是戚一斐奶娘的亲戚。奶娘老了,就一个儿子,改嫁了个孤儿出身的厨子,好不容易来个投奔的亲戚,戚一斐自然要帮忙。

他想奶娘能开心。

因为奶娘对他是真的好,说句夸张点的,她宁可饿着自己的亲儿子,也要先喂饱了戚一斐。乡下来的婆子,没什么阅历,却因为怕给戚一斐丢人,生生学会了一套和宫里差不多的繁琐规矩,只为给戚一斐长脸。

结果,却变成了这样。

“这是有人恨不能你死。”闻罪比戚一斐要更冷静,也更明白这里面的歪歪绕。

从纵马回京,到次辅设宴,再到今时今日的玉石丑闻,说是巧合,那也太巧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围绕戚一斐形成。他回京不过短短几日,已是杀招尽现。

不等戚一斐下车训仆,又有人由远及近的策马而来,跪到车前禀报:

“殿下,张珍死了。”

张珍,次辅张吉之子,是张吉和夫人的老来子,爱若珍宝的眼珠子。不知道为什么,张珍看他爹支持的大皇子很不顺眼,反倒是喜欢往戚一斐身边凑。

三年前,二皇子要设计强娶戚一斐的阿姊,大皇子早已知晓,却替二皇子收尾,只想等着看二皇子与戚家决裂的大笑话。最后还是张珍冒死,来给戚一斐通的风,报的信,这才免去了戚一斐阿姊的一桩祸事。

两年前,戚一斐远去边关给阿姊送亲,张珍难受的像个大傻子,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送到十里亭外,又改了主意,吵闹着非要和戚一斐一起走。等戚一斐好不容易劝住了他,又转而逼着戚一斐发誓,不要忘了他。

两年后,戚一斐回京,没等两人依约见面,张珍就受他爹牵连,下了诏狱。

戚一斐本已暗中托了他祖父的门生旧吏,想办法找关系打点了狱中上下,得到了准信儿——摄政王一贯主张祸不及家人,张珍就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儿子,在狱中应该受不了大罪,不成想,再听到消息时……

已是天人永隔。

第18章 放弃努力的十八天:

自古以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两件事毫无预兆的砸下来,戚一斐一度以为自己忘记了什么叫呼吸,脑子嗡的一下就炸开了。

还是始终与七皇子相握的手,引他回到了人间。

戚一斐的耳边,适时回响起了小舅外放做官那年,临行前的谆谆教导:“遇到事了不要怕,先解决,再痛哭。”

没人关心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撕裂,他们只想看到结果。

戚一斐的解决办法就是:

第一,先开口,请丁公公受累,替他去大市桥下跑一趟,双倍赔钱给那卖石的老翁。至于偷奸耍滑的管事,和赵阿丑一样,不用客气,直接扭送官府,法律总是公平的。

第二,对一直在担忧看着他的闻罪开道:“你可以带我去诏狱吗?若这会连累到你,请一定要对我直说。京中有些事情,我现在还不大懂,但我绝不是那种会坑朋友的人。你把我带去找狸奴或者我阿爷都行。”

戚一斐上辈子就是个普通人,这辈子也没经历太多的风雨。曾经,他也未雨绸缪的想过,若有一日天和帝倒了,戚家不行了,他身边的朋友也接连出事了,他该怎么办。

撑不下去,手忙脚乱,是戚一斐无数次的脑补。

如今事到临头,他却发现自己的大脑竟异常清晰,高效率的开始运转。仿佛在理智与情感的中间,被划下了一条道。他站在理智的这头,只等着完事后,好迈去情感的那边。他从没有如此冷静过,把所有事情都尽可能的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去诏狱!”这便是闻罪的回答,还不忘对外面吩咐,“把罗能、周开,还有刘希实等人,都给我叫去候着!”

这几位大人,就是如今锦衣卫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指挥使周斌离京后,很多事情,便都是由他们协同拿主意。

在辇车往诏狱赶的路上,刚刚来报了张珍死讯的锦衣卫千户,继续开始了他的汇报。

“张家的小公子,疑似自杀。”千户大人如今说话,比之前不知道赔上了多少倍的小心。连本来可以断言的自杀,也在顾虑到戚一斐的神色不善后,改成了一个更加委婉的说法,“已经找仵作验过了,后又多请了几个老手,正在二验,大致上听过不会出错。”

不是他杀,也没有什么曲折,就是张珍在狱中自杀了。自己藏的簪子,自己要的临死前吃顿好的,自己……捅死了自己。

“阿宝只入了诏狱一夜,为何要自杀?”戚一斐却听不下去了。

张家的小公子,大名为珍,小名为宝,从名字里就能看出爹娘对他的宠爱。同为阁老亲眷,又都是生活不知愁滋味的年纪境遇,戚一斐自我感觉是很了解张珍的,他可以怕,可以怂,却绝无道理会突兀的选择自杀。

“可是滥用了私刑?”闻罪眯眼,压低了声音。

历史上,诏狱本意是指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高官犯罪后,需要天子亲下诏书,才能下狱的案子。后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化,到了大启这一朝,诏狱已经成了最高规格监狱的代名词。不是“住的最好,待遇最佳”那种高规格,而是“酷刑最多、恐怖无序,锦衣卫可以便宜行事,直接严刑拷打,不用通问三司”的高规格。

闻罪修长的手指,有节奏的敲打在桌面上,他并不介意使用酷刑,也不关心什么张家幼子,但让戚一斐不痛快了,就是不行。

“你别这样说。”反倒是戚一斐,主动打断了闻罪,“我之前使银子问过的,摄政王不主张连祸及家人。”

虽然戚一斐还没搞清楚现在的摄政王是谁,但他相信给他这条信息的人,那人说摄政王不会,就一定不会。如今上位的摄政王,虽听起来很凶,做了很多可怕之事,但戚一斐也必须客观的承认,摄政王执法严明,知人善用,最重要的是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