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觉得自己活不过今年(16)

——万恶的论资排辈。

这些新科进士,好点的能进翰林院,差点的在六部混个小职位,再差点的连京城都不能呆,直接就下放了……

总之,无论好坏,一律都没有上朝资格的。季怀直叹了口气,他也很绝望啊。

朝堂上的公事让人烦躁,杨文通那边的事情也一样让人操心……

虽然蓟州频频传来捷报,平谷收复在即。但随着捷报来的杨文通的书信却越来越薄,里头带着语气的词句也愈来愈少,甚至有时候只是如同正经的公文一般,只写了赶到某地、歼敌某数。

这种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陈述,让季怀直有些莫名的不安,就好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似的。

而最近送来的一封信,上头更是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安好,勿念”,那之后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还“勿念”呢,季怀直都快怨念死了,他觉得自己宛若一个担忧远行儿子的老父亲……

自己当初就应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家伙给召回来啊!!!

一旁的李福见季怀直又露出这副表情,就猜到了几分他的心思,连忙开口劝道:“杨将军那边,有安王照应着,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事的。”

杨文通也算是攒了不少军功,前段日子来信,非要要个将军称号。季怀直索性也不等大军班师回朝,直接把先前报上来的军功统计统计,大笔一挥,该升职的升职、该奖励的奖励,就当是鼓舞士气了。

至于杨文通为何屡屡立功,季怀直也是心中大概有数。

大军开拔后,他亲自写信嘱托安王,又特意派人追出去封他为卫指挥佥事。

估计现在那边有什么比较安全、又容易立功的活,都被安到了杨文通身上了。

对于自己亲手造就的不公平,季怀直心里有些愧疚,但却一点都不后悔。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圣人、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雄韬伟略。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只是想要活得好好的,如果有能力的话,顺便让自己身边的人活得好好的。

天下太大,百姓太远,而他的心却很小,他顾不了、也管不来……

有时候,他都想着,既然栎王这么有野心,干脆把皇位给他就好,自己接着当那个吃喝玩乐的闲散王爷就好。但是,想想历代退位皇帝的下场,季怀直默默地抖了抖,还是压下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此刻,对于李福的安慰,季怀直缓缓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

要不是理智告诉自己,杨文通现在跟着安王,应当十分安全,季怀直早就跳起来了拟旨,叫他回来了。

季怀直优点不多,就是看得开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烦心事一堆,小伙伴也不让人省心,但是他也没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毕竟人生苦短,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没了呢,想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开心过好当下每一天呢。

他略平复了一下心情,又继续翻看起今日的奏折,一直到外头的小太监通报“杨首辅到”的时候,他才命人将眼前的东西收拾起来,而他自己则是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襟,等候他的这位老师过来了。

教导季怀直的人挺多,但是,季怀直个人还是最喜欢这位杨首辅。

一个是因为这位杨首辅是毕竟是在官场上沉浮数十年,对着季怀直讲课,从来不会干巴巴地照本宣科,都是就事论事,有些讲故事的意思在里面,有时甚至颇有趣味。

再一个就是,这位杨首辅的忠诚值,是他从不到六十,一点一点地磨到了将近八十,这让季怀直每次看见他,都特别有成就感……

枯燥的政事被这位杨首辅讲得颇有意趣,季怀直投入之下,几乎未曾感到时间流逝,待到李福提醒快到宫禁之时,季怀直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去已久了,他站起身来,不由又一次感慨道,“杨大人致仕以后,开家学馆也是极好的。”

杨万彻自然明白,季怀直这话里头,并没有什么更深一层的含意,只是单纯的夸赞罢了。故而,他从容地笑了笑,道:“陛下谬赞了。”

一般而言,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就该送杨首辅出去了,季怀直正准备像往常一样,表现一下自己的尊师重道,亲自送人出门,却突然感觉衣摆一重,似乎是被李福“不小心”勾住了。

季怀直立刻绷紧了神经,仔仔细细地打量起了杨万彻的神色,好容易在上面找出了点欲言又止的意思。

再想想刚才拽他衣服的李福,这人站在他身后、还低着头,这都能觉出来杨万彻有话要说……季怀直对他这“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是服气。

季怀直想了想,觉得还是要给自己老师一个台阶下,“杨大人可是有话要说?”

杨万彻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陛下慧眼,微臣这点心思,每每都瞒不过陛下。”

季怀直暗暗吐槽:不,其实你每次都瞒过去了。

心里虽是这样想着,面上仍旧丝毫不露怯,甚至淡淡地笑了笑。

——对于装逼的套路,季怀直已经不能再熟悉了。

杨万彻见状,暗叹了一句,这孩子毕竟生在帝王之家,这般看透人心的本事,还真是天生便与别人不同,当下也不再犹豫,直言道:“先帝在时,曾欲效仿前代《太平御览》*,编纂经史子集百家之言,备辑为一书,以供后世参阅……只是后来,先帝病势愈重,有心无力,遂将此事搁置下了……”

他顿了顿,又继续道,“臣以为此事虽所费甚巨,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况又系继承先帝遗志,还望陛下详加考虑。”说着,深揖一礼。

季怀直愣了愣,完全没想到杨万彻会提出这个事儿来……

这件事他以前倒听他父皇说过,按照他父皇的性子,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所以,他父皇想修的这部书,其实要比前代的《太平御览》要规模大许多的,按照季怀直的理解,这是想制作一部大魏版的百科全书。

虽然这会儿没有到后世那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十分有限……但那也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啊,哪能是说整理就整理的。

他父皇那态度,是想要借着这本书名留青史的,想也知道这难度有多大。

季怀直看了看仍旧俯着身的杨万彻,有些恍然地想到:想靠着这本书名留青史的,怕还不止他父皇……

他慢了半拍才伸手去扶杨万彻,有些艰难地开口道:“此事……干系甚大,朕还要考虑些时日。”

名留青史谁不想啊?季怀直也想啊,但是……前提是别把自己给折腾进去。

——想想京杭大运河,想想隋炀帝。他可不想把自己玩得亡国了。

送走了杨万彻以后,季怀直重新坐回原位,可是眼前的奏折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只觉得心里躁动异常,“李福啊……给我倒杯茶,要凉的,越凉越好……”

他觉得自己得好好压压火气,冷静冷静。

一杯上面还飘着些碎冰的茶喝下去,季怀直总算觉得自己脑袋上的温度降下来了些。他转头看了看躬身举着托盘的李福,再扫了扫周围站立的内侍,然后瞥了一眼被他收在一边的杨文通的书信。

很好,亲近宦官、任人唯亲、还老是擅离职守……他怕是快成了昏君标配了。

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季怀直冷静过后,好好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斤两,觉得这么大的工程量,还是让他的子孙后代们搞去吧……

瘫坐.jpg

虽然总算是冷静了些许,但这念头一起,季怀直却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绪,无意间总是往这部“百科全书”上想……

他感觉自己的脑内小人在不停的打架。

一个保持着葛优瘫的姿势,有气无力地劝阻道:这会儿可没有电脑、网络、打印机,纯靠人力整理一部百科全书,你知道有多难么?要人、要钱、要时间,你现在整个一“三无”,是不可能做成功的!你快省省吧,安安稳稳地做几年皇帝就行!无功无过也没什么不好,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都是那么过来的?你一个从小玩到大的纨绔,还指望能干出点什么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