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刀(71)

作者: 梁白开 阅读记录

话未说完,眼泪又一滴滴落了下来。

秦筝紧紧捂着嘴,生怕吵醒了他,暗道:“我哥哥是天下最好的哥哥,他定会回来的。他、他还没听我叫他这声哥哥呢!”

作者有话要说:冷笑话小剧场:

姓储的:酒酿吃得香啊?

传志:酒酿好香哒。

铁蛋脸:)

☆、前波未灭后波生

一连三日,传志都躺在车中修养,大多时候昏昏沉沉睡着,并不知外头发生了何事。只听秦筝说,这一行三辆马车,十几匹快马,走走停停,一日里至多走上五十余里,遇到风景好的地方,还要停下游赏一番。

“倒像是哪家的贵公子出城玩,也不知那姓王的到底什么来头。”秦筝捧了碗乌鸡粥,一面喂他一面嘀咕,“他整日里和孙老头躲在马车里说话,肯定没安好心。手底下一个个都凶巴巴的,唯一爱笑的那个,哼,也是个混蛋。”

传志道:“他功夫厉害得很,你不要招惹他。”

“我招惹他做什么?是他一天来找我八次,问你伤势怎样,我说你精神不好,他就咋咋呼呼说我的药不管用。呸!除了云姨,哪个的药也没我的管用。他对你倒上心呢!”秦筝说到恼处,将汤碗在小桌上重重一敲,“你都有哥哥了,不许招惹这些奇奇怪怪的人!”

传志失笑,端起碗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我心里只想着阿笙一个人。常不逊疯疯癫癫的,你别乱想。”

他说得坦然,却将秦筝闹了个红脸:“哪,哪有你这样大大方方讲的……你不害臊!”她低下头,手忙脚乱地收拾碗筷,传志瞧见她鬓边两只通红的耳朵,笑道:“阿笙脸红的时候也同你一样。”秦筝动作一滞,想要捂脸却腾不开手,只将两只衣袖挡在面前,背过身去:“谁要你看我了!”

传志只当她脾气古怪,一笑置之,随手掀起窗帘向外看去,石板道这侧傍着一条丈宽小河,河上停几只乌篷小船,正是午后时分,船家都躺在船中歇息。河对岸屋舍俨然,三两行人来往,院中不时响起几声狗吠。这番景象与他过往所见皆不相同,一时目不转睛瞧着。秦筝抱着碗也不理他,朝外头喊:“他吃过了,我要回去!”

马夫一挥鞭,嚷道:“小丫头,这他娘的一会儿就到了,急什么!”

这声音听着熟悉,传志暗想,王雅君让姓储的给他驾车,难不成是示好?想到王雅君,怏怏地重新躺下,拾起竹杖握了两握。

马车不多时便停在一处宅院前。这镇子里都是小家小院,独此一家不同,单一侧院墙,便占了半条巷子,周遭并无别的人家,很是僻静。储忠义将马车停稳,嘟囔道:“奶奶的可算能睡一次床板了。”说罢跳下车去,带得车身也是一晃。

秦筝也不管传志,兀自掀开车帘,啐道:“粗鲁。”

储忠义提着脚凳正想给她放在车边,听到这话,信手将凳子一甩,抱起手道:“小丫头,别以为恩公拿你当客人,你就能骑到你爷爷我头上来了!不就是个破大夫,有什么了不起的!奶奶的要不是看你这身子骨细,爷爷一脚就踹过去!”

秦筝横眉冷道:“既知道你主子把人家当客人,嘴里就放干净些!你才破大夫呢,不,你是破车夫!破厨子!无耻!”她心知储忠义不敢当真踹上一脚,见那人气得胡须奓起,便胸中得意,愈发蛮横,掐腰站在车前不肯下来,破口大骂,恨不得把连日来受的委屈全给骂将出来。

可怜储忠义遇到这打不得骂不过的丫头,一张黑脸气得青青白白,只能鼓圆了眼睛瞪她。

秦筝到底是个见识不多的小姑娘,几句脏话翻来覆去骂得几遍,也想不出新的,左一个“无耻”又一个“粗鲁”,又是跺脚又是挥手,双颊涨得通红。

传志收拾好了出来,撑着竹杖倚在车前,也不拦她,笑呵呵地看,心想:阿笙也爱生气,倒不像筝儿会手舞足蹈地骂人,他总是生闷气,不说气什么;要是哪日这样凶狠狠地骂人,那也很好,不用费脑筋猜他心思了。又瞥见秦筝半边脸颊粉红,眉梢眼角微微挑起,说话时颊上还有只酒窝,一时收起笑容,不由痴了:他生气的时候,也是这般好看。

这头骂得热闹,过不多时,又一人笑着走来,打岔道:“小丫头,怎的次次都骂同样的话?改日小生教你些新鲜的——方少爷,这就能走啦?能走的好,王公子正要见你,省得小生亲自抱过去咯。”

传志尚未说话,秦筝便挡在他身前:“叫他做什么?他伤还没好,什么也做不了。”

常不逊吹了声口哨:“要不是知道这小子是个断袖,小生还当你两个好了呢。哎呀忘了——”他一手架在储忠义肩上,露出个饶有深意的笑容:“小姨子爱上姐夫,也是常有的事。储兄说是吧?”

储忠义嘿嘿一笑:“姐夫还是嫂子,这他奶奶的说不准吧?”

秦筝勃然大怒,扑身跳下马车,挥手便朝常不逊脸上扇去。传志本想拉她,一个踉跄慢了动作,常不逊已一把扣住了秦筝腕子,嘻嘻笑道:“小丫头,想打小生耳光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秦筝挣扎不过,紧紧咬着下唇,一双眼睛登时含了泪。

传志急道:“你不要为难她。”

常不逊望他一眼,松开五指扬了扬:“小生不欺负女人。”

传志道声多谢,拉过秦筝手腕查看,见她白皙腕子上一圈红痕,叹口气问:“疼吗?”

秦筝扁扁嘴,摇头。

传志将她拉至身后,转对常不逊道:“王公子在哪里见我?筝儿也去?”

常不逊拍拍储忠义肩头:“储兄,你带秦姑娘到房里安置行李,还和郑夫人住一处——方少爷,请。”

传志略一点头,轻声安抚秦筝:“你不要怕,也别惹他们不快,我没事的。”

秦筝点点头,在他掌心一握。

传志笑笑,递给她一支竹杖,自己撑着另一支,随常不逊走进院中。

园子里杂草丛生,葱葱茏茏的,一直蔓延至石板道上。道路曲曲折折,传志拄杖徐行,走不多时便要停下稍作喘息,常不逊抱起手笑嘻嘻看他,也不催促。穿过一道长廊,绕了半块池塘,是临水的一处二层凉亭。王雅君立在亭口,笑道:“听不逊说你已无大碍,在下也放心了。”

他穿了件青色布衣,玉冠亦换作布带,独腰间佩一枚玉玦。身后一左一右站了两人,传志都认得,一个是孙先生,一个是那日追杀他的人。传志瞥一眼他背上长弓,随即垂下眼睛,并未言语。王雅君在两人身上略略一扫,遂请他到亭上歇息。传志刻意落后些许走上台阶,迈得两步又掩嘴咳嗽几声,抹了把汗,忽觉常不逊在腰后稳稳一推,体内一暖,身体顿时轻巧不少。他正想回头,腰上又给掐了一把,示意他不许做声,只得缄口不言,眼观鼻,鼻观心,将这人暗暗骂了一通——秦筝几日里悉心照料,姓王的好吃好喝招待,他身子骨又年轻有力,伤势好得很快,这番走走停停虚弱病态的模样,全是装的。也不知常不逊有没有瞧出来,这一掐全没留情,怕要青上几天了。

凉亭二层中央摆了一只石桌,三枚石凳,桌上是几碟糕点。王雅君请他与孙先生落座,亲手为二人添过茶水,笑吟吟望着传志:“你这几日昏迷不醒,在下又忙着赶路,不曾去探望,还请莫怪。”

传志一手按着后腰,也不看他:“我不如你们聪明,你要做什么便直接说吧。”

王雅君笑道:“樊楼初见时你可不是这样——伯良,那日你也在,回来我还同你说,这孩子温厚得很,是不是?”

孙先生应道:“是,您还说方小少爷是块璞玉,乖巧纯正,倘加以雕琢,必成大器。”

王雅君点头:“我还说过这话?想是说过。可惜才寥寥数月,怎就变了个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