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才气闺秀(卷一+卷二+卷三)(53)

作者: 简尘 阅读记录

成启铭已经明白,皇帝对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彻底失去耐心,如果继续触碰今上的逆鳞,那么最后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老臣,谢主隆恩。」成启铭重重的磕了一记响头。

赵澈的动作比成启铭想象的快,他人还没回到侯府,派来帮成振功和成振声搬家的人已经到了,整齐的站在永宁侯府的内院之中。看到这么多手持刀剑的禁军侍卫,二房三房之人心惊胆颤,不知如何是好。

成启铭一瞬之间老了十岁,对满面愁容的儿子和啼哭不止的儿媳及孙辈们说道:「皇上让我交出侯印和丹书铁券,保证从前的事既往不咎,不会追究你们的过错。若你们日后安分守己,则能保一家平安,如若不然,谁也救不了你们。」

成振功和成振声从成启铭老态毕露的脸上看不到半分转机,只好一脸头疼状的回去搬东西。皇家禁军的动作奇快,不到一个下午,帮着把二房三房的东西搬得干干净净,原本热闹的侯府,一下子空了,春晖堂内,只剩成启铭苍老的身影。

永宁侯的爵印和丹书铁券,成启铭亲自送入宫中。对长子和三女儿来说,他的存在,已是一个累赘,永宁侯府不再需要他,他已决定,上交爵印和丹书铁券之后,到福州的庄子养老,不再管京城的恩恩怨怨。

路过琼华院,大门依旧紧闭,好似侯府其他地方的凄凉与琼华院无关。车轮滚滚,骨碌骨碌的驶出京城,成启铭叫停马车,掀开帘子回望京城,沈老夫人依旧没有出现。

她就是这般冷酷无情。成启铭闭上眼睛之后不再有任何期待,踏上南下福州的路。

成家只剩大房一房人,以及年老要在府里养老的荀太夫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接到沈老夫人的通知之后,顾子衿带着成靖宁从乡下回到京城。回到永宁侯府,成靖宁一时之间不太适应。与往日的喧嚣热闹相比,现在静得有些可怕。

沈老夫人则是一副从新开始的模样,打开了琼华院的大门,也打开了永宁侯府的大门,准备把永宁侯府大修一番,抹去过去一切不愉快的记忆。

二房三房的十几口人搬走之后,侯府剩下许多空房间,沈老夫人准备拆掉其中老旧的房屋,开辟出来种花木。至于成启铭和李馥盈曾经住的褚玉院,于沈老夫人来说,是最痛苦的回忆之一,因此沈老夫人也准备把此处大肆修整一番,改名毓秀院。拟定修整方案之后,沈老夫人请了泥瓦匠来,挑了个黄道吉日准备动工。最先拆除的,是琼华院外的那道高墙。

四月,成振清修完黄河大堤和附近区县的沟渠之后回京,述职完毕之后,得到赵澈的大肆夸赞。并于当日扳旨,让他继承永宁侯的爵位。成振清继承永宁侯爵位是预料之中的事,整个侯府上下并无过多惊喜,只请了永宁侯的直系亲眷和姻亲来庆祝,十分低调。

操办宴席的事,沈老夫人带着成靖宁一起做。她的观念是成靖宁是侯府小姐,不能只懂风花雪月,也要懂凡尘俗事,像这些人情往来,她必须应对自如。成靖宁很努力的学习这一世的生存规则,沈老夫人的要求,她没有拒绝,帮着写请帖,拟菜单,排座次。

虽说只请亲戚,也坐了满满当当的十桌。男人们在外边松风院,女眷们则在琼华院这边。虽说毓秀院才是永宁侯府的主院,但沈老夫人依旧住琼华院,把地方留给儿子儿媳,而成振清夫妻则等到六月十四侯府整体修缮完毕后才搬过去。

成靖宁回京城一年多,不曾出门到令国公府和顾府拜见祖母和母亲一族的亲戚,现在侯府举办宴会才见到了。沈老夫人在琼华院正堂与永宁侯一族的亲戚和沈顾两家的姻亲说话,成靖宁则跟在她身边认亲戚。

「这就是我那孙女,刚回来的时候身体不好,养了一年多,总算养好了能出来见人了。」沈老夫人简单的介绍成靖宁,告诉她这是沈家的表舅母,那是顾家的舅母,还有成家本家的堂祖母和叔父伯母等,拉拉杂杂认了一大堆亲戚。

成靖宁记性极好,见过的亲戚都能叫上口。在侯府一年多,学了不少规矩,成靖宁现在倒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模样,十分乖巧的跟在沈老夫人身边,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问她什么说什么,半点也不张扬。

「是个乖巧的孩子。」顾子衿的母亲,顾老夫人拉着成靖宁的手笑道,「还是老夫人教得好。」

「别的不说,教女儿我最拿手。」沈老夫人笑呵呵的道,一点不谦虚。

「还是老样子,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成家一位老祖母开玩笑道,她是成启铭祖父的胞弟的孙媳,姓戴,和沈老夫人十分要好。在沈老夫人最憋屈苦痛的那些年里,她果断的站在沈老夫人这边,并禁止家中儿孙与福乐郡主的两个儿子和二皇子走得太近。成家嫡脉子嗣单薄,旁枝却枝繁叶茂,这位老祖母有三子两女,皆十分成器,现已身居高位,同成振清年幼之时就十分亲近,现在同朝为官,相互扶持振兴着家族。

沈老夫人和这位戴老夫人说话并无顾忌,笑道:「靖宁是我的孙女,你们夸她,可不就是夸我么?」在场的几位老夫人登时笑成一团,成靖宁也跟着笑,沈老夫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大人们之间的谈笑小孩子插不上话,认过亲戚之后,沈老夫人让她去和沈家顾家还有成家旁枝的同龄女孩儿说话。沈家只有二夫人刘氏带了女儿来,世子夫人谢氏上次和沈老夫人闹了一场之后,私下里仍有些不快,这次来赴宴也只是场面上的事,到是二夫人刘氏热心,让女儿沈嘉月和成靖宁多走动。

顾家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都带了女儿来,分别是顾婉清、顾婉琰、顾婉茹。顾子衿在顾家原本就是家中幼女,她的三位嫂嫂都很喜欢这位小姑子,所以这次来得十分整齐,很为顾子衿撑场面。成家的两个姑娘虽是成靖宁的同辈,名字却不从「宁」字,都顺了「瑶」字,成二姑娘成玉瑶,三姑娘成华瑶,都是温柔端方的姑娘。

回京城之后,成靖宁甚少出门走亲戚,各家的同龄女孩儿都不熟,相反的倒和英国公府的英娘和宣平侯府的韩子懿处得来,现在面对六个性情各异的小女孩儿,倒有些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戴老夫人家教严格,成玉瑶和成华瑶都娴静温婉的性子。顾家是书香门第,从顾老太爷到顾大人这一代,已出了五位进士,其中顾老太爷曾进内阁,坐到首辅的位置,儿孙之中,虽无人再进内阁,但一位做了户部尚书,一个侍郎,一个侍中,还有其余的各部各省官员,家中男丁成材率羡煞京城一干勋贵同僚。因此顾家的三位姑娘都带着一股子书卷气,说话斯斯文文,总的来说,顾子衿是顾家一脉相承的顾家女子,身上都有那么一股子顾家的书卷气韵。

令国公府的沈嘉月则是个活泼的,和英国公府的英娘是一类性子,出身将门的她,豪爽大方,幼时跟着父亲在各地任职,她则有机会出门长见识,所以说起当地的各类风俗趣事来头头是道,原本是主人的成靖宁,也跟着其他几个女孩儿围到沈嘉月身边,听她说话。

「你在崖州呆过,我还没去过那里呢,能讲一讲那里的事吗?」沈嘉月说完,一脸向往的看向成靖宁。

「那边呀。」崖州是成靖宁这一世记忆开始的地方,占据着她心中最特殊的位置,谈起崖州来,也是不舍的回忆状:「那里一年四季炎热如夏,有广阔无垠的大海,一眼望不到头的甘蔗林,四季长青的树木,又香又甜的椰子,还有繁忙的商船,满载而归的渔船。那时候我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儿一起摘椰子,一起坐渔船出海打渔,下到浅海插鱼,在海边捡贝壳。那里不比京城繁华,但那里是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还要漂亮的地方。」

上一篇:入戏太深 下一篇: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