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之家有考生(24)

作者: 百果酒 阅读记录

无论是关心着孩子的二伯娘、还是匆匆赶来的大伯娘、还有李爷爷和李奶奶,他们的目光都时不时落在爹的考篮子上,李雁回知道,她们是想亲眼看一看李爹的考卷,可又不好说。

李雁回觉得又到了考验自己演技的时刻了。

这样混下去,说不定哪天她穿回去都能拿个奥斯卡了。

不过,其实李雁回自己对于李爹的考卷也是好奇的,她好奇的当然不是李爹答了多少,她好奇的是古代的考卷是个什么样子的。

别人不好意思动手,那就她来了。

谁叫她小呢……

李雁回偷偷摸到李爹的考篮前,掀开篮布,就看到里面除了笔墨纸砚外,有几张卷成筒布满字迹的纸,李雁因直觉得那应该就是李爹的试卷,于是抽了出来。

李雁回的动作,满屋除了正在洗脸的李爹和正在给烟点火的李爷不知外,其它的几个女人可都是知道的,却没有一个人出声提醒李爹,反倒都目光灼灼的看着李雁回手里的试卷,似是恨不得李雁回马上打开一样。

就连因为喝姜汤而被辣得鼻头红红的小姑李灵芝也不例外!

李雁回也不负重望,缓缓的打开了卷成筒的试卷,一笔端正儒雅的字就印入了李雁回的眼帘。

好家!

果真字如其人!

李雁回暗暗为李爹可惜。

这又是一个被考场恐惧症耽误了的,否则,就凭这一手漂亮的书法,就能得到考官的青眼。

试卷卷首工整的写着童生李修竹的字样,下面则是文题“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李雁回初看时,还以为这是考的天工开物上的内容呢。

这是在问繁殖鱼苗的事情吗?!

李雁回心里奇怪,接着看李爹的答题,才知道自己闹了一个大笑话。”

“……郑子产爱物之心,鱼则有幸得以生还……”

李雁回虽然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是大致看下来,还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第二个文题则是“吾十有五”。

“……人生十五,非舞象舞勺之年,万勿玩忽怠荒,虚度春秋,当自立、自强、自创……“

看到这道题目李雁回终于展眉,她看懂了,讲的是勿浪费光阴。

……

李爹的卷面整洁干净,卷文由右至左,文书小楷,工整漂亮……令李雁回惊叹不已,她觉得她的强迫症都被李爹这一笔端正儒雅的字给治愈了。

屋里其它的女人们不识字,可是,她们看到试卷上那满满当当、一个个漂亮的方块字,心里就高兴。她们知道这一次三叔是真的答完了全题。

以三叔的学识,只要能落下笔,就没有问题。

一时间,几个女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心中火热一片,似是已经看到小叔中了秀才,李家改换门庭的富贵模样。

”雁回,你能看懂吗?!“

李爹洗完了脸,将脸手擦干,一扭头就看到李雁回那张极其认真的脸,不禁开她的玩笑。

雁回从小只喜跟芸娘做女红,不喜跟他读书,能识得字,还是他强行要求下的结果。

看到女儿那漂亮的眉头一会皱起、一会舒展的小模样,李爹只觉得想笑,好像她看明白了似的。

屋内的女人们却都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果然,只有李雁回动了修竹/三叔的试卷,他才不会生气。

李雁回知道李爹是在笑话她肚子里没墨水,”我可以蒙之!“,李雁回特别骄傲。

李爹被李雁回理直气壮的模样逗笑了,”那你说说第一题说的是什么?!“,李爹考完了,心情大好,逗着李雁回玩。

”呃……要不你还是问我第二个吧……“,李雁回弱弱的说。

李爹大笑。

……

作者有话要说:两道题均出自清代科举考试童生卷。

第22章 找到恐惧源

全屋的人也哄堂大笑起来。

李家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的大笑过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从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自然温暖而富有感染力。

李雁回喜欢这样的氛围。

能让李家人这么开心的大笑一场,李雁回觉得挺值得的。

“来,雁回,爹来给你讲一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爹答完了所有的文题,内心振奋,竟是一点也不累的样子,略带着几分兴奋的要给李雁回讲题。

李雁回自然不会扫了李爹的雅性,很乖巧的走过去,站在李爹身边,拿着试卷,听李爹讲那两道题是什么意思。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这句是出自《孟子·万章上》。“

”它的原文是——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在李爹的讲解下,李雁回才明白,她之前虽然是闹了笑话,但也贴了一点边,就是它还真的个养鱼的事情。只是,它不是科普农业知识如何养鱼的。

它说的是郑国的郑子产是一位贵族,人也非常贤明,他铸刑书于鼎,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可就是这么一位非常聪明能干的人也会被小人所欺骗。

有一个人向郑子产赠送了几尾活鱼,子产命校人养在池中,校人却把鱼做熟偷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少过一会就懒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那个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孟子说这个故事是指对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来蒙骗他。

校人就是主管池沼的小吏。

这个故事李雁回到时头一回听到,因此,听得津津有味。

她发现她爹真的是非常有当教书先生的潜质,讲起文章来头头是道,深入浅出。连她这个一点基础知识都没有的人,也听得明白。如果她爹日后真的考不上功名,去上学院去当个教书先生也应该是没问题的呢。

李雁回转着黑亮亮的眼珠。

教书先生都说清苦,那得是看和谁比。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

和那些考取了功名,授得了官位的读书人来比,那教书先生自然是清苦的。但若是从和土地来刨食吃、在风雨里穿行的匠人们比,那就是极其体面、又能温饱的职业了。

李雁回真没想到,她那儒雅又文质彬彬的老爹竟然有教书先生的潜质。

李爹考场恐惧症的恐惧源,李雁回猜测应该是对于李家的歉疚和对未来生活无力承担的恐惧。说白了,以前就是真恐惧紧张,所以只能答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而后来则是家境每况日下,让李爹的心理负担极大,以致于只能交白卷。其实,归根究底,还是钱闹的。

李爹怕还不上家里人卖田卖地、省吃俭用供他求学考取供名所花费的银钱。

如果李雁回能在恐惧源上下功夫,将李爹的恐惧源瓦解了,那才是真正能帮助到李爹的方法。

只是该如何说呢?!

李雁回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在李爹开始讲古的时候,三个皮小子和屋子里的几个女人早就已经呆不下去了,纷纷找了借口离开。只有李爷爷还在抽着烟,眯着眼睛,很认真的在听。

好机会!

她接下来的话,若是被李家女人们听见了,绝对要骂她的。但是李爷肯定不会骂她。因为李爷爷对小辈是很宽容的,轻易不会骂小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