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虽然被刘先生大力激赏,但那部军事纪录片的手法不算精妙,格调也并不算高;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由于学习进度不够理想,刘先生的理科知识水平目前还常常会遭受重大的“挑战”,本来也很难理解那些稀奇古怪精深微妙的什么电子战信息战生物战;他能欣赏的,从来都是那一套简单粗暴的东西——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炸得响炸得爽,就是天下最妙最强的绝世力量。
所以,整场纪录片别的没有,只有爆炸当量管够管足,绝不叫人失望。在简单的做了点科普之后,整场视频立刻就转入到了大量武器的炫示之中:
“轰隆!”——纪录片的开头就是舰炮齐射,轰击海港,数百里平原烟雾笼罩,巨响震动天地,灰土随之飞溅喷射,犹如风暴狂雨;等到雾气散去,茂密树木已经夷为平地;辽阔如上林苑的土地上,只有大大小小起伏不定的坑洼;但很快摄像头拉近,开始近景拍摄轰击后的地面。然后观看者就能发现,所谓暴雨后凹凸不平的土坑,不过是大尺度对比下的幻觉而已;实际上,每一个土洼都是足球场大小的坑洞,而坑洞中央居然相当的光滑、平整、绝无土砾。
这并不是因为海港土质特殊,而是爆炸中心的压力实在太大太强,足够将石块直接压碎为粉末,再将松散的粉末直接压成了坚固的、光滑的、类似于混凝土一样的东西。
不过,这还不是结束。舰炮的轰击只能对表层四五米的土壤有足够的杀伤力,很难威胁到地底的工事。等到地表的阻碍被横扫一空,接下来上场的就是更有针对性的武器了——比如十几发钻地导弹。
在爆炸轰鸣的光影变幻中,几位古人团团坐定,聚精会神地盯着那张闪光的幕布——哪怕刘卫霍三人已经欣赏过了好几次,也仍然不能阻挡这种轰隆爆炸的巨大吸引力,就像每一个小孩都很难拒绝恐龙和挖掘机一样——可以说,整个大殿之中,唯一能置身事外,甚至百无聊赖的,只有对爆炸已经习惯成自然,提不起半点兴趣的穆某人了。
因为对这种纪录片已经熟悉到厌烦,所以穆祺干脆盘坐在投影仪后面,全程为几位老祖宗服务。冗长解说的时候他就快进,场面大爆炸响的时候他就调高音量,遇到闪光弹白磷弹燃烧弹的时候他就调低亮度,尽量保证观看体验能流畅完美。不过,这样的贴心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几个古人看得时浑然忘我、专心注意,根本留心不到这点小小的体贴。
——喔,也许大汉天子(古代版)是个例外。他也看得很专注很细致,但当舰队发射钻地导弹时,穆祺能明显看到他脸颊肌肉在抽搐,似乎陷入了某种恐惧的幻想;等到地下工事暴露后开始用燃烧弹清理四周,这种抽动就更厉害了。至于为什么嘛……穆祺抬头望了望宫殿用油漆巨木所装饰的栋梁,悠然吐了口气。
可是,□□也并非战争的终结。在工事接连崩溃,困守的敌军被迫冲出之后,演习方仍然不打算正面迎战。舰队放下了登陆的橡皮艇,但小艇上搭载的不是活人,而是无边无际、无人操纵的机器狗。这些不畏生死、不畏伤痛、造价仅有一千块一个的廉价人造物爬上了海岸,开始向四面疯狂扫射子弹;它们爬上山地、爬下丘陵,顺着炸开的孔洞爬入地道,用随身装备的喇叭播放震耳欲聋的音乐——单调刺耳,循环往复: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
大汉皇帝的脸忽然变得诡异了。
纪录片的画面混乱摇晃了起来,只有怪异高亢的的音乐在来回播放——炒高分贝的噪音会制造出严重的眩晕,尖锐诡异的儿歌比枪炮声更恐怖一万倍;等到躲藏在掩体和战壕中的残余士兵忍不住抽搐捂耳,装备了动作感应仪的机器狗将立刻调转头颅,眼中红光闪烁:
“…………找到一个好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砰!
枪声响起,画面归于黑暗。
当然,偶尔也有那么几个落单的机器狗运气不佳,会在调头时被爆发的士兵扑上来按住,然后立刻滴滴两声,腾起巨大的火焰——这最后一波自爆,杀伤力同样巨大。
爆炸的火焰高高扬起,照亮了海岸上密密麻麻爬上来的机械——一千块钱一个的廉价工业品而已,产能够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报废再多都不心疼。纪录片的镜头逐渐拉远、升高,逐渐将视角转至空中。于是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千万只闪光的蚂蚁像潮水一样涌上,缓慢而不可阻遏的淹没了滩头的各个据点;以多胜少,以强凌弱,无论什么样的战术布置,此时都不过是徒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