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348)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两位将军的耳朵又有点发红了, 只可惜地方狭窄, 行动不便,连转头回避都做不到, 只能眼睁睁看着前面。而苏莫大步行进在前,却依然是漠然处之, 丝毫没有顾及这尴尬的声响。他在拐弯处停了一停,抬头看了一眼,而后平静开口:

“容我提醒一句,道君皇帝可能随手带着一把火器。不过也不用紧张,那把火器的艺术远远大于实用性,基本只是个装饰的工艺品而已。”

这一句提醒也没什么,但穆祺却有些惊讶:

“哪里来的火器?”

“当然是我做的。”苏莫道:“以大宋的国情,必须要先做出样品来讨好道君皇帝,才能有机会招募工匠、批量制造,乃至列装部队……”

说出这一句话,苏莫的嘴角抽了一抽。数年前他降临此地,用不了多久就察觉这道君皇帝治下的带宋已经是完全不可救药,所以苦心孤诣,处处都是在为日后的大局谋划——实际上,苏莫降临以来,对宋军战力拉垮是有充分预期的,不要说“直捣黄龙”、燕云十六州,他甚至都不敢幻想什么势均力敌;所谓谋划几年之久,也只是想借助黄河天险,以及火器之利,能够勉强将女真人挡在河对岸罢了。

——宋军不是畏敌如虎吗?没有关系,不需要你们上阵厮杀,只要隔着黄河远远对金军放炮就可以了,简单不简单?

——宋军不是一盘散沙、纰漏成风么?没有问题,这每一批新制的火器中都加入了大量的冗余设计,即使金人能设法偷到样品,也是绝对仿制不出的;所以根本不就需要严格保管火器、防备泄密;一切流程简化至极,容易不容易?

每一处都算到了,每一处都想到了,千般盘算、万般计划,求的不过是宋军能在黄河边把金人挡住几年而已——只要几年就够了;以历史的教训来看,女真人腐化的速度和崛起的速度一样惊人,在辽国上京花花世界消磨上几年,战力和斗志都会迅速垮塌,那么此消彼长,两河的义军就能够坚持下来、壮大起来,争取到一个比原本历史好得多的结局——这不是很好的一盘大棋吗?

在这盘大棋中,哪怕上层无能、下层无知,哪怕士兵废物到“朝天开三炮就算对得起赵官家的饷”,局面都能维持下去;可以说,谋划到这个地步,苏莫的算计也真是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即使现在回想,也实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了。

——可结果呢?结果是宋军直接掀了苏莫的大棋盘,劈脸给他来了个响的!

朝天开三炮?人家拔腿就跑,一炮不开,直接把火器全丢给金人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事实证明,妄图以凡人的智慧揣摩带宋文武的底线,那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疯狂。而当初苏莫呕血之后,所立刻感受到的甚至都不是什么狂怒而悲愤,而是一种歇斯底里、匪夷所思的荒诞——这里真的不是什么弱智怪谈世界么?在朝堂上活动的衮衮诸公,真的不是什么被输入了打脸程序的伪人么?

人可以做出这样的举止吗?人可以做出这样的决策吗?你们长了脑子吗?

即使已经时隔数日,只要稍稍想起当日的情形,苏莫依旧觉得心口发痛。他强行——强行咽下这口血气,摇了摇头:

“道君皇帝的火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还是要尽快处置为好。”

几人沿着小道悄悄摸索,终于一路摸索到了小院的左厢房。他们小心隐在几处栏杆的后面,隔着重重的帘幕向里窥探,可以看到房中几个人影来回晃动;正是道君皇帝和几个最贴心的亲信——领枢密院的少傅蔡攸、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在慌慌张张、往来翻找,将屋中倒腾得一片狼籍。而几人身上也是衣衫凌乱,一派糊涂,浑然不成体统;蔡攸高俅两人只着中衣,道君皇帝则是披头散发,身上胡乱罩着一件半黄不黄、脏兮兮的道袍——看来这几个还真是打算扮成烧香的道士偷摸出城,忙得什么体面都顾不上了。

当然,就是在这样紧张局促的时候,带宋大臣的水平依旧发挥稳定。比如蔡攸一边来来回回的找衣服,一边就大力的劝谏道君皇帝,劝他出城后一定要让童贯紧随跟上,等到渡过长江,找个安定的城池——比如镇江府——站稳脚跟,就立刻让童贯接手兵权,把南方的兵卒和物资截留下来,预备自己使用。

这一套小连招的用意也很简单。道君皇帝跑路后汴京的权力自然会落到太子手上,而道君与太子的关系不说是血浓于水,至少也能算个相见两厌,大抵可以追美于前唐玄宗及肃宗;以这样父慈子孝的关系,真要让太子坐稳了位置,那还能有道君和近臣们半分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