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141)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想想吧,一个满嘴“急了急了”、“典”、“x孝子”的朝廷,那该是怎样恐怖而可耻的存在啊!

因此,哪怕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着想,圣上也实在懒得再搭理穆氏了。印书,写书,管管后勤,反正他的权限不过如此,想来一时半会,也闹不出什么大事。

事实上讲,虽然陛下因为种种的心理障碍而有意无意地无视了穆祺的举止,但就算他真能勇猛精进地克服对网络烂梗混沌巨魔的本能排斥,拿出天生的多疑详细考察穆祺近日以来用ai撰写的所有内容——那也是找不出什么古怪瑕疵的。

没错,穆氏精挑细选,一定要将“黄巾”作为小册子附赠品的题材,那肯定不是出于什么天真纯洁的善意;但他精心修缮出的本子,肯定也不会露骨到公然宣扬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命由我不由天”,甚至“造反有理”之类的猛料——还是那句话,大汉朝的国家机器只是原始松散了一点,不是什么清纯不知世事的蠢货;寻常的神魔奇谭与异世界幻想也就罢了,真要扯上了碰也不能碰的话题,那就是贵为方士幸臣,也决计逃不掉铁拳猛锤的。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有人刚得了几天宠幸,就真以为皇权的老虎屁股可以乱摸吧?

所以,迄今为止,这些小册子的设定都还相当之中正平和;除了开头的那点“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略微敏感以外,剩下的内容都是相当标准的爽文结构——出身贫寒的少年“张角”蒙南华老仙赐予仙书《太平清领经》,在游历中逐步学习仙术,运用修习的神通斩妖除魔,排忧解难,并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义、勇气、友情,相当王道的冒险小说;如果排除了里面瑰丽玄妙的仙术,甚至可以看作一本相当不错的游记小说。

当然啦,底层布衣爱看的就是神神鬼鬼,玄妙方术,加一点佐料做为引诱,本也无伤大雅;但也不知是作者的古怪癖好,还是水文的恶劣习惯,小说中居然将法术的各种细节描写的非常详细、非常复杂,就好像——就好像还能照着修炼一样。

……不是吧,你难道还真想教读者怎么修炼?

显而易见,穆祺还没有那个凭空编撰法术的本事,他在故事中提到的一系列仙法——什么符水治病、辟谷、神行千里、隐身之类,都是史书中记载的,黄巾起势之前,大贤良师们曾经用于蛊惑愚民、煽动人心的邪术——穆祺并没有原创的本事,他只是照抄而已。

又显而易见的,大贤良师们同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超自然能力;这些被史书言之凿凿记载下来的“邪术”,大多都有一个极为粗粝而荒谬的真相——所谓“符水”,很可能只是一碗热水,一点消毒的草木灰,以及大部分的安慰剂效应;所谓“辟谷”,很可能是饥荒时辨别可食用野草与树皮的心得;所谓隐身,多半是被暴政苛税逼到走投无路的流民躲避官吏的办法——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换言之,这世上从来没有南华老仙,没有《太平清领经》,更没有玄妙高明匪夷所思的仙法,所谓玄之又玄、蛊惑人心的大贤良师,不过只是血肉磨坊中奋臂的螳螂,不自量力的蚍蜉、狂妄的蝼蚁;所谓以邪术蛊惑人心的玄幻故事,宏大历史中血色的开端,其实质只是一个吃人的世界里活奴隶们绝望而粗糙的挣扎;卑微,渺小,丝毫没有文学浪漫的美。

世界不是被施展邪术的大法师改变的,而是由一群可怜到只能依靠幻想和谎言来抱团取暖的奴隶书写的……真是悲哀而痛苦的事实,不忍直视的真相。

……但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大贤良师们最伟大、最了不起的地方。他们不是什么居心叵测、蓄意诓惑人心的野心家,而只是被汹涌的民意挑选出来的弄潮儿而已。他们之所以擅长符水、隐身、神行,而非什么更诱惑、更强力的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是因为底层的黔首连幻想都只敢幻想一个苟延残喘、能够躲避苛捐杂税的世界——黄金?珠宝?无限的权力?多么飘渺、奢侈、没有实感的东西啊,还不如幻想一个不会被饿死的明天。

当然,衣食无忧的人很难想象这种近乎于卑微的实用主义。所以长安城中的官吏并没有在意这本小册子;甚至觉得其想象力颇为贫乏,可读性还远不如先前石头里蹦出的猴子到处打架的故事。可是,在长安下层的角落,这些贫乏的想象却莫名有着极强的人气,目不识丁的贫民们甚至愿意共同凑钱来招募说书先生,听他反复的讲那些俗套之至的片段,直至最后能够背诵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