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495)

作者:山水蔚蓝天 阅读记录

皇帝等人握着缰绳,望着眼前的美景,几乎忘了前行。

美景如画,难怪许多人前来!

他们沿着鲜花盛放的道路,一路前行。远远看到许多车马,拐进一处繁花锦簇的村庄。

来来往往的人,衣着皆是不俗。凝眸细看,无论是女子身上的精美衣裙,还是男子身上的华美衣衫,竟然都是他们在京城没见过的式样!

件件漂亮,件件用心,即便是农人身上穿的布衣,上面竟然也点缀着一二刺绣。

一个小小的村庄,居然如此奢华不凡!

此情此景,实在不可思议!

皇帝肯定道:“这便是河湾村了吧?”

赶牛车的车夫和车上坐的人都哈哈大笑:“这才哪儿到哪儿?这里是大桑村!”

随行的官员满目惊奇,“大桑村?以前从未听过这个村子!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竟也如此富裕,如此与众不同吗?我看人人都穿的精巧的很!”

车夫与有荣焉的笑道:“大桑村自然是不同的。他们村里本来就家家户户养蚕,擅长织布,有许多灵巧妇人织出绫罗绸缎。

只不过以前尽数卖了,卖的价格也都不高。后来与河湾村合作,直接改卖成衣。卖的衣服式样极为精巧漂亮,就是县城里的贵人也都来这里购买衣裳或定制呢!”

“何止县城里的贵人,还有外地的商队,特意来这里购买衣裳的!”

“就是!你们要是到村子里去走一圈,保准能见到许多时兴衣裳!

不是老汉我吹牛,大桑村做出什么衣服,不出三个月,临近几个县的贵人穿的也都是类似的式样!”

“每年都有许多贵人小姐特意来大桑村游玩买衣!大桑村的生活哦,是眼见一日比一日好!滋润着呢!”

皇帝等人听的目瞪口呆。向来只听说,贵人们穿什么,平民百姓们跟着穿什么,并引以为荣的。

没听说过一个村子的人做什么衣裳,贵人们反倒穿什么,且引以为荣的!

自从来到云县以后,感觉整个人的常识都被颠覆了!

他们过了大桑村再往前走,又见许多行人车马到一个临河的、风景优美的村子里去。

这回,皇帝身边的太监机警的询问:“这总该是河湾村了吧?”

车夫等人笑着摇头:“这不是河湾村,这是靠山村!他们邻着同一条河。再往前走不远,就能到河湾村了!”

官员们看着风景秀丽,来往人员众多的靠山村,不可思议的询问:“靠山村怎么也如此多人来往?莫非他们也卖衣裳?”

“不不,他们不卖衣裳,他们主要是靠旅游开发和联合乐园发展地方经济!张夫子说过,每个地方都要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

什么东西?

官员们两眼发懵。我们好歹也是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算饱有学识,怎么就听不懂一个车夫说的话呢?

如今,一个车夫说话都这么玄乎吗?

第361章 好个河湾村

车夫熟练的给这群恍恍惚惚的贵人们解释,那些新鲜词语都是什么意思。

中立派的官员听得暗暗点头,虽然新词听起来怪模怪样,但是说的却很有道理。

根据各村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让一个地方的百姓富起来,是四海之内皆可适用的原则。

二皇子,三皇子派系的官员,别有用心的夸赞道:“这位张夫子真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满脑袋的生意经,确实让人听得自愧不如!”

车夫和乘车百姓乐呵呵的附和夸赞,并津津有味的说起张夫子多么有主意,不仅让河湾村和临近的靠山村、大桑村变得富有,连她的学生们,也家家过上了好日子!

“别的不说,就说那个李清柳,她家住在山上。爹是猎户,早已没了。兄长服役不在家。她和她娘本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还要借钱借粮。

但这个小姑娘是个有志气的,自己打猎存了些皮毛,拜张夫子为师,学了几年。

这不,如今家里卖带毛的衣服、头花,冬日的时候,穿上最是好看,孩子穿着尤为可爱!一到冬日,贵人最喜她家的衣服!

她家还卖小孩子使用的小弓箭,也卖的红红火火,日子是一日日的富了起来,都直接搬到河湾村去住了!”

乘客笑道:“哈哈,说起来还有一件趣事。这李清柳的哥哥去服劳役,听闻在边关杀敌有功,得了一点点赏钱。

他兄长拿着搏命钱回来,高高兴兴的要让他娘和他妹妹过上好日子。

回来一看,他妹妹早带着他娘发家致富了!他得到那点赏钱,也不过是他家卖几件衣服的钱罢了!”

与史御史同派系的官员摇头说道:“可叹边关将士拼命杀敌,竟不抵几件衣裳!商人逐利,其黑心暴利着实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