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411)

作者:山水蔚蓝天 阅读记录

同他一般的还有程大人的门生弟子。

师傅带头去做的事,怎么会是坏事呢?即便是坏事,他们也要为师傅遮掩一二,不能让师傅晚节不保!

皇帝一个接一个的念名字。

朝中大臣最熟悉的就是程明达程大人。其次,就是在京城迷倒万千女子的燕飞。

后面的名字都不大熟悉,除了胡县令,毕竟是引发民乱,被押到京城来,处以极刑的官员。

虽然众人对其他名字不大熟悉,但是御史在这份名单里,贴心的在县丞、县尉等人名字前面,标注上官职。

皇帝把他们的官职也一一念了出来。

百官无论是力挺,还是想要按下宁知府,都对这个图书馆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看这份名单,可以说是把当地的官员皆囊括在内,连声名赫赫的程大人,惊艳才绝的燕家嫡子竟也在其中!

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皇帝念完名单后,面对神色各异的百官,并未宣布自己的处置结果,而是说道:“我这里有两份颍州知府的折子。里面同样有关于图书馆的内容。”

他将宁知府的奏折,递给旁边的太监,让他念给百官听。

太监先念了第一封折子。

百官顿时生出和皇上一样的迷惑。

程大人为什么收两个村中孩子为徒?

想收徒跟我们说啊,我们的子孙都很聪慧啊!为什么放弃这么多好孩子,去收村人之子为徒?

太监继续往下念,百官皆竖直了耳朵,认真倾听。

听宁知府说,他的孙子要与程大人的徒弟比试,百官犹如在茶馆听书一般投入。

听力不大好的老大人悄悄往前挪了一点点。

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言简意赅的结果。

百官和当初的皇上一样困惑。

什么比赛?为什么输了?世家精心培养数年的孩子怎么能输了呢?

饶是他们心中有千种万种疑问,也没人给他们解答。太监仍在尽职尽责的往后读。

慢慢的,大家又有了新的疑惑。

什么谜语?说出来,我们解!

堂堂知府,解个孩子玩具中的谜语,竟然用了三天,真是丢朝廷的脸!

让我们来解!让颍州知府好好看看,什么叫做为官者应有的学识!

太监念到图书馆那一部分内容。

程大人的门生们,燕家家主,主战派的官员们都心中一轻,战意凛然!

这图书馆明明是造福于百姓,造福于天下读书人!何来敛财之说?

将众多书籍集于一处,让天下的读书人们,让天下所有向学之人,不分贫富老少,都可以免费观看,甚至能免费抄写带走,而不用四处奔波借书,这不是造福于百姓,什么是造福于百姓?!

连乐园这种游玩的地方,只要能背出文章,或者给人讲一场学,都能免费游玩!

连乡间老农,都能识字背文章!

这样前所未有的盛举,这样学风浓郁的地方,竟也能被污蔑为敛财吗?

这明明是文兴之地!是开天辟地之举!是德厚流光之举!是清史留名之举!

程大人的门生们和燕家家主,皆与有荣焉地挺起胸膛。

不愧是我老师!

不愧是我儿子!

太监念到后面,宁知府大段大段赞美的话语,刚念个开头,皇帝咳嗽一声,“行了,就念到这里吧。”

“是。”太监恭敬地合上折子,双手奉上。

皇帝将宁知府新上的折子递给他,“念。”

这一封奏折里,宁知府根据儿子的表述,详细描写了比赛的题目与过程,以及百姓们的反应。

皇帝与大臣们听得心满意足。

叙事就该这样,完整详尽才对嘛!

对于孩子们三种不同的断句和解释,百官们有点头无声附和的,也有皱着眉头,或暗自摇头的。

还有听着内容,提起一口气,恨不得与奏折中人现场辩论的!

听着奏折当中,讲学的孩子与现场读书人辩论的话语,他们心情激动,有人忍不住暗捶掌心,有人甚至直接叫出声来,“少说了!少说了啊!”

惹来众人怒视。

那人连忙闭上嘴,朝诸位连连拱手,无声致歉。

百官这才满意,回过头来继续倾听。

“辩论结束,场下掌声如雷。一人大呼:

‘出口惊风雨,音落震鬼神!此中有真意,谁人不是民?’

俄而,附和者众。

后,无论男女老少,齐诵之。其声浩浩乎如江海之涛,巍巍乎如高山倾覆,猎猎乎震云霄!”

百官虽未见其场面,但稍一想象,便觉心情激荡!

如此辩论,如此场面,当真酣畅淋漓!令人心潮澎湃!心生向往!

情绪激烈起伏当中,他们恍惚听太监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