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406)

作者:山水蔚蓝天 阅读记录

“臣家眷与嫡孙皆觉必赢无疑。然,三人同台比试,臣孙惨败,成绩垫底。”

怎么可能?皇帝神色微怔。

一名朝廷要员精心培养的孩子,怎么可能比不过乡野间的孩子呢?

即便程明达收其为徒,短短的时间内,那两个孩子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宁知府数年精心培养的孙子呢?

他迫不及待的往下一瞧,发现宁知府直接把这一段略过了,直接说起,自己的儿子与孙子去了河湾村之后的变化。

皇上心中不满。这个宁知府,既然写了,为何不把事情写全?

究竟比试了什么?为何输了?这种重点,怎能一笔带过?

他犹如看话本,看到激动处,发现话本被撕了一页一样着急不满,偏偏一时半刻之间,又无从寻找那丢失的一页,只好耐着性子往后读。

“臣只闻玩物丧志,未曾听过玩物好学。然,臣孙为了解谜,废寝忘食地读书,不断找人请教,即便未学的内容,也能背的滚瓜烂熟。”

“解开谜底后,他拿谜面来考家人。臣惭愧,耗时三日方才解出。”

皇上唇角一抽,堂堂一个朝廷要员,解一个孩童玩具中的谜面,竟然用了三日?!

什么谜?!

知府又没写。

他转而写起游戏卡牌上的诗词,默写了两句出来,说:“窥一斑而知全豹,孩童玩具之上的诗词尚且如此惊艳,更何况全诗乎?制此游戏,促人乐学者,定为有才之士!”

“臣心生好奇,更听闻河湾村除此玩具之外,即便供人游玩的乐园,也会抽查村民学童之功课,凡能答上者,皆可免费游玩。能在河湾村讲学一次的游客,不仅可以免费游玩,还另有谢礼。”

嗯?不是敛财吗?这和孟通判可是两个说法。

皇帝轻叩桌面,神情莫测。

“此以为奇,然,臣之子更言,河湾村有一奇女子,名张梓若,教化乡里,造福百姓。办讲学大赛,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份地位,皆可讲学,皆可听讲。

田间老农耳濡目染,亦读书识字,可说一二圣人言,能背出数篇文章,可与读书人相交流。”

乡间老人亦读书识字?!

皇帝心神震荡!

这怕是大同之世才能做到的事!这是多少有着雄心壮志的明君,想要做到而未能做到的事情!

没想到,在他治下,竟能有如此盛世!

“好!”皇帝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

周围的宫人心中纳闷,皇上方才还还怒火滔滔,怎么转眼就又高兴起了?

皇帝神色愉悦地继续往下读。

“臣疑其真假,疑其言过其实。恰逢河湾村送请柬来,言村中新建图书馆,藏书诸多,可供所有人免费阅读。”

“凡此种种,过于惊奇,臣与家眷同往河湾村,欲亲辨真假。”

皇帝轻轻颔首,宁知府还是很谨慎的。

“至河湾村,果见其馆内书籍众多,凡前来读书者,不分贫富老少,皆可读书。且馆内设有桌椅,可供人抄写。”

“农书书架之前,臣见数名老农共看《齐民要术》,《氾胜之书》等。”

皇帝唇角缓缓上扬。农人看《齐民要术》?看来他们果真读书识字!盛世!盛世啊!

如他一般,知府也在奏折中大叹特叹!大夸特夸!

紧接着下面的内容,就是他最初看见的,宁知府对图书馆的赞美,对盛世的赞美,对他英明治理的赞美!

一通词句优美华丽,且不重样的夸赞,看得皇帝心情舒畅,犹如炎炎夏日喝冰饮一般畅快!

知府写完图书馆,还写了张梓若的学生与村中村民,学以致用搞发明创造的事情。以及云县县令、县丞等人对讲学大赛的扶持,对百姓农桑的看重等等。

最后,知府将这一切都归功于圣上以前对河湾村的奖励和表彰。

正是因为有圣上的看重,所以村民们更加努力,奋发向上。云县的官员也都受到激励,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事。这一切都是因为圣上的英明领导啊!

第295章 你是懂做生意的

皇上龙心大悦。

将知府的折子与通判的折子放在一处,都未做批复,而是靠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将两人的折子对比起来看。

看起来别有一番意思。

知府不提商事,不提胡县令;通判不提讲学教化之事,不提学生与村民学以致用。

同是图书馆,同是乐园,两人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皇帝将两份奏折扔在御案上,起身至窗前。

一地主政官员相互监督制约,是帝王制衡之术的结果。故,奏折当中多有互相弹劾之事。

处于宫中的他,也能了解到官员自身隐而不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