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卷王也要侍寝?(378)

作者:凤鲤果果 阅读记录

大殷的煤炭用处不多,一来煤炭开采不易,露天的煤炭又不是处处都有,再说,即便有了,这时代运输又难,弄过去比木炭还贵。

二来,大殷这时代,比唐宋生产力还低似的,人口也不像后代那么爆发,对于自然环境破坏也有限,因此林木资源还特别好。

别的不说,单说罘州,山上到处都是树。

林木茂盛的,老百姓要做饭,砍柴就行,谁还费力费钱去找什么煤炭,且大多数老百姓,也不知煤炭到底有多可贵。

别说老百姓,就连闻青檀这些罘州官署的人,对于煤炭也没多少看重。

还是用他的法子,罘州冶铁发展起来后,这煤炭才越来越受重视。

因此,罘州这半年来一直在寻找天然煤矿,好在到底还是寻到一处露天的煤藏,眼下能开采的量不是特别大……

但足够罘州他们用了。

陆骁提前说了雪灾的可能,罘州便从初秋开始,就组建一些车队,开始往罘州城、以及罘州下属各郡镇等府仓内,贮藏了不少煤炭。

有了煤炭,冶铁开始起飞。

铁器的打造,量一大那用处几乎体现在生产的方方面面,罘州的生产力,早在无声无息中提高了不少。

修建的难民棚内,也早叫人修了一个个的火炕。

虽说有些简陋,但棚内温暖,是大雪天难民们进去都忍不住幸福落泪的地方。

有了安身之处,难民哪怕很多,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反而在罘州官署的调度下,很是顺从地接受了各级官署安排的一些“工作”。

“工作”这个词,是外人涌进罘州后听得陌生词中的一个,他们满满弄明白了这个意思,也很快鼓起了干劲。

看着雪灾中各处热火朝天做事的情景,闻青檀等官署上下又一次地感慨万千。

“王妃的思想工作这法子,不知怎么想出来的,”

有人叹道,“都说刁民难治,难民常乱……可是在咱们罘州,这些朝廷所谓的刁民、乱民却成了罘州的血脉,反倒滋养了罘州一境。”

闻青檀一笑,看向沈商凌。

沈商凌从旁边的小煤炉上拈起烤好的一个干枣,笑着边吃边道:“别看我,我这些也都是从别处看来的。”

思想工作么,他之前就和闻青檀沟通过这事了。

找人从每处难民聚集的地方,寻来一些聪颖伶俐的,“培训”过一段后,便放到了基层做“思想工作”。

加上从商业街出来的“宣传”模式,说书、说唱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方式,将罘州要宣传的一些东西,一层层扩展宣发下去。

这种事在大殷自然是从来没有过的,闻青檀乍然听到这法子时,也惊疑了好一会。

但不得不说,这法子简单有效。

不然,一波又一波的难民涌入,那乱子不知道会出多少。

可眼下,哪怕受了雪灾,老百姓虽穷苦了些,可整个罘州安安稳稳的,不用官署太费力,老百姓自己也懂得了自救。

“尝一个,”

沈商凌递给他一颗烤好的枣,“吃完还有事呢。对了,你们那边,走了多少士子?”

“走了大约十之一二,”

闻青檀道,“留下来的竟是大多数。”

自从陆骁起事,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读书人都是人精,谁看不出陆骁的反意?

这时候,就要明确站队了。

留在罘州,便是和陆骁在一条船上。这种“贼船”,上了可就下不来了。

一时间,罘州这些士子内部,有过短暂的动荡。

但大多数人,尤其像是韩子建、王鹤、郭列等人,却心志坚定毫不动摇,成了中坚力量。

但有一小部分人,或者另有想法,或者在罘州觉得自己难以得志……总之,大约有十分之一二的人,还是选择了离开。

幸而,罘州的核心产业,都是沈商凌他们“考核”过的人才,那些人不会接触到这些,即便这些人离开,也不会损伤罘州的产业。

“怎么还没信?”

沈商凌又吃了两个枣,有点坐不住了,“王爷再没消息,我就先回云水司了。”

他今日来罘州官署,一来是有事和闻青檀商议,二来,是顺便看看有没有陆骁的消息。

陆骁在前两日,率人暗中去了安州。

安王上回遇刺后,重伤一直不起,竟然暗中派人来罘州求药,说是若罘州有药救下他的命,安王便愿跟罘州联盟。

安州良田多,安王又一直囤积粮草。

罘州若有了安州粮草,这一冬连带着明年春荒都不怕了。

其实安州早就成了陆骁眼中的肥羊,罘州既然起事,安州必然要拿下。不成想还没动手,安王那边倒也乖觉,先送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