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当然明白马文才的想法。
她相信马文才和自己是一样的,之前两人都是那种想要不断向上爬的性子,可是现在有了孩子了,他们也想稳定下来了。
如今天下已定,他们找个地方安心过日子没什么不好的。
谁说一定要大富大贵才是真正的生活呢?
“夫人真是懂我,我这辈子能遇见夫人真是我三生修来的福气。”
“就你嘴贫!”
第134章 正文完结
两年后。
钱塘县, 两辆马车呼啸而过。
王熙凤扶着马文才,脑子都被晃得有些疼。
“幸亏有你爹和陶先生在,要不然我觉得我还真带不动那两孩子, 到底谁家的孩子像他们这么混的?”
“再混,那还不是咱们的孩子,难不成你还能把孩子送人去?”
马文才自从有了两个孩子以后胡子也不刮了, 看起来沉稳不少。
反观王熙凤却还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
“我从前刚见夫人时, 夫人十三岁, 我便觉着夫人你像十六七岁的, 如今都快十九了,我瞧这夫人你怎么还是像十六七岁的样子?”
王熙凤没忍住笑了笑,“就你会说。”
因为两个孩子调皮, 他们出门的时候就晚了些, 在路上的时候又因为两个孩子胡闹,导致他们差点就赶不上了,只能拼命赶路,要不是马文才会说话, 只怕王熙凤都熬不过去。
马车已经进了钱塘县城里,渐渐地慢了下来, 王熙凤这才觉得好了不少。
她掀开帘子往外看了看, 钱塘县一如往常的热闹。
“如今梁山伯做了这一方官员, 倒是让这些百姓的日子比之从前好了不少。”
几年时间过去, 再谈起梁山伯, 马文才早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那种嫉妒或不悦的情绪, 反而笑道:“是啊, 他这个人轴, 就是该做这个的。”
王熙凤不置可否, 梁山伯很适合做官,尤其是这太平世道下的官。
如今江南有了他,连年来粮食丰收,无灾无难,盗贼劫匪销声匿迹,全是仰仗他的功劳。
“相公,你后悔吗?”
“我悔什么?”
“梁山伯如今成了天下闻名的好官,而你却跟我一起在乡下干农活,带孩子,你可遗憾?”
马文才看了看王熙凤,伸手在她脑门上轻轻敲了一下。
“你啊,就不要再操心这么多了,陶先生不是都已经说过了吗?我这个人是适合做乱世枭雄的,可惜了现在不是乱世。”
他说着还一脸遗憾地摇了摇头,“当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说完他又话锋一转,“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很清楚我现在在做什么,只要心中清明,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价值就是照顾父亲照顾你照顾陶先生照顾两个孩子,谁又能说我什么不是呢?”
王熙凤笑笑,她早知道马文才心思越来越通透,但却没想到这么通透。
她正想好好地夸夸他,就听前面素衣拉了马车。
“夫人,公子,已经到了。”
“啊,终于到了。”王熙凤感叹一声。很快从马车上跳了下去,后面的马车上,马英俊和陶渊明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走了下来。
梁家大门口挂了红绸,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所幸是赶到了。
一见他们下马车,很快就有小厮出来迎接。
素衣给了请帖几人很快就被迎进了府。
还未到吉时,客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处吃茶谈天,隐隐约约的,王熙凤就听到有人在讨论梁山伯二人。
两年前两个人的事情在江南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
起初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私奔,然后两人都快要成婚了,祝家夫人突然病重,祝英台无奈之下回了祝家庄,一回就是两年,再也没有出来过。
在这两年里,祝家为祝英台找了不少的公子,个个都是青年才俊还不嫌弃祝英台曾经与梁山伯私奔的。
但是祝英台从来没有答应过。
不仅如此,她还在祝老爷的寿宴上说出了此生非梁山伯不嫁的誓言,险些差点又把祝夫人气得病重。
然而这两年里梁山伯也并没有闲着,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也知道该怎么样去弥补。
祝英台等他,他便不能让祝英台白等。
不过两年时间,梁山伯在江南治了水患,平了匪乱,很快就得到了陛下的赏识。
陛下深知他二人情比金坚,于是在今年初给二人赐婚,择日成婚。
如此一来,祝家庄便是百般不愿也没有了办法,再者,陛下赐婚那是何等的殊荣,他们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两人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
吉时很快到了,新人进入大堂,让王熙凤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