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限灾难,囤货求生(100)

作者:苓冬 阅读记录

而他们从其他地方赶过来,有些城市的暴雨停得更早。

混乱并没有随着暴雨的停下而平息,倒是人们在发现洪水丝毫没有要退去的迹象,心中越发恐慌,争夺物资的冲突随处可见。

她这小表妹能自己去城里找物资还安然无恙地回来,有点东西啊。

柴文婧托着手肘一手摩挲着下巴,表情若有所思。

第35章

暴雨停后的第二天。

老板带着工具上了房顶,研究冰雹造成的损毁,一个大洞造成两个房间开天窗,除了要修补天花板和围墙,还得把屋里被砸穿以及进水后泡水其他家具换掉。

除此之外,自住房, 院墙, 花坛等等也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修缮。

统计完之后,老板把需要的材料列了个清单。

又过几天,民宿楼的住户们都陆续搬走, 房子重新空出来,装修事宜就要立刻提上日程。

六人在勉强休整好的院中凉亭里开了个简短的小会。

乌连山要成立避难基地的事已经传开了。

暴雨停了快一个星期,洪水愣是没有半点要落下去的迹象,许多地方原本浑浊的积水开始沉淀,逐渐变得清澈。

据外出寻找物资的人传出的消息, 被淹没的城区就跟那著名的水城似的。

许多人难以置信,可还是只能接受灾难并未真正结束的事实。

避难基地主要是收容那些失去家园无处可去的灾民, 像民宿老板这一家有自己住处的, 就可以完全自力更生。

开这个小会的目的就是研讨一下民宿重开的新经营方式,以及共同生活需要遵守的规则。

毕竟说到底, 六个人严格来说是三方主体。

老板夫妻和柴文婧是一家三口,谭恒和他妈妈是一家人,唐黎顶着老板娘侄女的名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柴文婧说:“我去问过了,等基地方建起来,会想办法恢复供电,周围的住户都可以申请加入基地的电网,就是需要交纳一定的粮食。”

“这是应该的, 咱也不能白嫖。”

老板跟着道:“基地收容灾民是免费提供住处的,但都会安排工作,按劳分配。肯定有人不愿意住基地,跟咱们一样想自力更生,或者出去找物资维持生计,民宿重新开起来,目标客户就是这类人。”

唐黎对此深有感触。

无论何种境地,总有一些人能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好。

避难基地建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一穷二白地逃到这里,说要重新开始生活又谈何容易。

基地的存在至少给这部分人指明了方向。

而其他人,如果有不依靠基地也能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本事,在哪里就无所谓了。

柴文婧扫了众人一圈,说:“大家要长期在一起生活,我就不拐弯抹角的了,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唐黎抬了抬手,表示有话要说:“分工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

开这个会之前老板一家三口就商量出个大概了。

这时柴文婧直接拿出来一份章程。

“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她举起手缓缓竖起一根手指:“第一,我们需要把院里原本的菜地花园利用起来,还有我们家的自留地,都需要人专门种植应季作物,最基本的口粮保障,大家都懂的。”

大家都没有意见。

老板夫妻之前也有自己种粮食和应季蔬果的,足够应付民宿绝大多数的餐食消耗。

如今仓库里还存着一些,可今年的收成已经被暴雨毁掉了。

民宿六个人六张嘴,总不能坐吃山空。

“第二,光靠耕种,看老天的脸色吃饭不保险,所以我们还得专门有人负责定期外出收集物资,什么都好,就算不能拿来自己吃喝,应该也可以跟基地做做交易什么的。基地要进行大面积开荒,那么多人要养,肯定得多种粮食。”

第二根手指竖起,柴文婧再次打量在场其他人,同样没人有异议。

“第三,就是民宿重开的事。”

她叹口气说:“现在不比从前,生存环境恶劣,治安就差很多,我们总不能把安全问题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因此我的建议是,民宿重开之后,接纳的租客除了需要交一定的租金外,也可以参与我们前两项计划,还要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最好自己弄个小队伍,负责咱们民宿的安全之类的。”

唐黎有些意外柴文婧最后的这方面的安排。

她想了想说:“这样一来,就不仅仅只是个民宿,有点小型避难所那味儿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柴文婧很清楚,在乌连山上居住的这些原住民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来说太扎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