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恶名昭著的我总在救世(206)

作者:人癫路平气顺 阅读记录

只等猎物,带着好奇和对“远山”的信任,轻轻踏入。

第107章 信任的砝码与第一滴血

靳清雨的沉默并未持续太久。

第二天上午,她收到“远山的回响”发来的一张截图。

图片:一个设计极其简约、科技感与绿色元素完美融合的网页界面,顶部是醒目的“Oasis Project - Internal Alpha Test”字样。

远山的回响:“这就是‘绿洲计划’的内测入口,刚拿到。页面做得相当专业,用户体验团队是硅谷挖来的。

我同学说,因为还在内测,流程会比较快,但也更严格。我注册好了,准备投点试试水。链接我发你,有兴趣可以看看,但千万别勉强。”

一个加密的短链接紧随其后。

截图和描述精准地传递了专业、前沿、稀缺的信息。

那句“千万别勉强”,更是将体贴和尊重演到了极致。

靳清雨点开了链接。

加载速度极快,页面与截图完全一致,全英文界面符合国际项目定位,关键信息有中文悬浮提示。

注册流程简洁流畅,需要邮箱验证和基础身份信息,并强调信息加密,仅用于内测资格审核和后续收益发放。

项目介绍部分,技术白皮书、团队介绍、风投机构背书、以及清晰的收益规则和退出机制,一应俱全,制作精良,毫无破绽。

特别是“公益透明度追踪”板块,宣称每一笔投资对应的碳积分和产生的公益效益都将上链可查,深深打动了靳清雨。

她浏览了许久,内心挣扎。

理智告诉她需要谨慎,但情感上,她信任“远山”,也认同这个项目的理念。而且,金额不大,周期短,似乎风险可控。

下午,她收到“远山”发来消息。

“刚投了10万进去,流程确实快,几分钟就确认了。后台界面很清晰,实时显示‘碳积分’生成和折算的公益贡献值,挺有意思的体验。感觉这模式如果跑通,对小微绿色能源项目会是很大的助力。”

附上他的“投资成功”截图。

这条信息成了压垮靳清雨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远山”已经行动了,而且看起来体验良好。

10万,对她而言确实是小额。

她不想错过这个可能与“远山”共同参与、又有意义的新事物。

雨落清荷:“我…我也注册了。看介绍真的很棒。我想投5万试试,支持一下这个理念。”

远山的回响:“清荷![惊喜表情] 很高兴你也认同!不过记住,这真的是体验性质,别抱太高期望,更别影响你的生活。投资截图发我看看?我帮你把把关流程。”

夏夕迅速回复,语气带着惊喜和关切,但核心目的是要确认靳清雨的操作截图,掌握她的账户信息,也为后续可能的指导做铺垫。

很快,靳清雨发来了她的投资截图:成功充值5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份15天期的“绿洲内测凭证”。

【滴!目标首次投资完成!金额:5万元!资金到位速度:A级!无异常触发!任务二第一阶段完成!】

“很好。”

夏夕意念微动。

第一滴血,顺利到手。

这不仅意味着5万资金流入暗河口袋,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靳清雨的心理防线,建立了一种“投资-回报”的行为模式。

信任的砝码,因为这次成功的“小额尝试”而加重。

夏夕立刻操控“远山”给予热情反馈。

“远山”分享一个伪造的后台数据图,显示靳清雨的5万‘投资’对应的‘碳积分’和‘公益贡献值’]

“流程很顺利!后台显示你的份额已经激活了。看,我们的‘小绿洲’已经开始运转了!期待15天后的小收获,更期待它带来的改变。”

她将这次投资成功与“我们”、“共同目标”、“公益”紧密绑定,强化情感联结和正向反馈。同时,15天后的小收获也埋下了对收益的期待种子。

接下来的日子,“远山”和“清荷”的关系因这次共同投资而更加亲密。

“绿洲计划”的后台数据每天都会显示微小的“碳积分”增长和折算的公益效益。

如“您的投资今日为XX村落节省了XX度电”,让靳清雨感觉良好。

他们聊天的内容也更多围绕未来——“绿洲”成功后可以做更多公益,“远山”回国后想去云城哪些地方,甚至憧憬着一起去非洲看望那些孩子…

靳清雨沉浸在甜蜜的期待中,对“远山”的信任和依赖与日俱增。

她开始主动分享更多个人信息,包括她名下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情况,如某银行的理财到期时间,言语间透露出对“远山”理财眼光的佩服。

这一切,都被夏夕精准地记录、分析,汇入为下一步更大收割准备的猎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