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蕴宁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胃里像压了块石头:"她大学时辅修经济史。"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种熟稔的口吻太过明显。果然,许静禾投来一个探究的眼神,但体贴地没有追问。
当晚,方蕴宁在书房工作到深夜。电脑屏幕上是她修改过的项目方案,无论竞标结果如何,她都想做到尽善尽美。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许静禾发来的消息:
「方老师,刚收到程秘书邮件,通知我们明天下午三点去听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我们成功了!」
方蕴宁盯着这条消息,心脏狂跳。这意味着接下来至少三年,她将有正当理由频繁出入听澜集团,与周汀钰保持专业往来。
她打开抽屉,再次取出那个装着照片的信封。最上面一张是周汀钰在她们第一次学术合作结束后拍的——那时听澜还只是家中型企业,周汀钰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在庆功宴上偷偷对她眨眼。
方蕴宁轻轻抚摸照片上那张年轻的笑脸,喃喃自语:"这次我不会再逃了,汀钰。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窗外,四月的雨悄然而至,轻柔地敲打着玻璃,像是遥远的回声。
第4章 发现
听澜集团三十八层会议室的落地窗外,京城的天际线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方蕴宁提前半小时到达,将准备好的资料整齐地排列在会议桌上。这是项目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作为学术带头人,她理应早到准备。
但这不是全部理由。
方蕴宁的目光扫过主座——周汀钰的座位。她记得周汀钰的习惯:一杯黑咖啡,不加糖,只要半份奶;左手边放便签纸,右手边放平板电脑;笔要斜放在便签上方,角度刚好四十五度。这些细节曾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却成了需要刻意回忆的往事。
"方教授来得真早。"
程兮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抱着一叠文件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助理。
"想提前熟悉一下会议室设备。"方蕴宁随口答道,假装没注意到程兮月扫视她摆放资料方式的目光。
程兮月将一摞文件夹放在主座位置:"周董事长今早有个跨国视频会议,可能会晚到十分钟。"她顿了顿,"需要给您准备咖啡吗?"
"谢谢,美式就好。"方蕴宁犹豫了一瞬,"周董事长...最近休息得好吗?"
程兮月的表情纹丝不动:"周董事长的行程安排不属于项目讨论范畴,方教授。"
碰了个软钉子,方蕴宁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团队成员陆续到达,许静禾最后一个匆匆进门,发髻有些松散,脸颊泛红。
"抱歉迟到了,"她小声说,在方蕴宁身边坐下,"古籍馆那边耽误了。"
方蕴宁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一本包着牛皮纸的书:"又去淘书了?"
"嗯,偶然看到一本《宋代商税考》,想起周董事长上次提到..."许静禾的话戛然而止,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方蕴宁胸口莫名一紧。周汀钰什么时候和许静禾讨论过宋代商税?是在她不知道的哪次会面中?
没等她追问,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周汀钰走了进来。今天的她一身烟灰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衬得肤色更加苍白。方蕴宁注意到她眼下淡淡的青影,比上次见面更加明显。
"抱歉各位,早上的会议拖延了。"周汀钰的声音依然清润有力,在主座坐下,"我们直接开始吧。"
会议进行得异常顺利。方蕴宁的团队展示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获得了听澜集团技术团队的一致认可。整个过程中,周汀钰很少发言,只是偶尔在平板上记录几笔。但当方蕴宁提到"组织记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时,她看到周汀钰的笔尖顿了一下。
"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周汀钰突然开口,目光第一次直接落在方蕴宁身上,"方教授是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保留某些传统模式和思维?"
方蕴宁的心跳加速:"正是如此。就像..."她差点说出"就像我们分手后你依然保持着我喜欢的座位安排",但及时刹住了车,"就像听澜集团从制造业起家,即使现在发展成综合型企业,某些决策模式仍带有制造业思维痕迹。"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方蕴宁意识到自己可能越界了——这种对集团内部的评论通常不被高层欢迎。
然而周汀钰只是轻轻点头:"有道理。程秘书,请记下来,我需要与技术团队单独讨论这一点。"她的目光在方蕴宁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若无其事地转向下一个议题。
会议结束后,方蕴宁故意放慢收拾资料的速度,希望能与周汀钰有单独交谈的机会。然而周汀钰迅速被几位高管围住,讨论着什么紧急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