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九世纪女作家(185)+番外

作者:冻京橙 阅读记录

玛格丽特看完了报纸,普森先生还在认真的品鉴《玛德娜夫人》

看起来,他是完全的沉浸到了剧情里,心情随着玛德娜夫人的经历而起伏,时不时蹙着眉,又时不时绷着脸,然后舒一口气,继续翻下一个章节。

等他看完,看到最后,关于女主角和竞争对手,也就是文章里的男主角,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园艺较量后,在大规模的病害前化干戈为玉帛。

最后他们互相理解,共同完成了伯爵府新宅的园艺设计,男主角与她冰释前嫌,互相欣赏,但成年男女,尤其是像他们这样,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一个大龄单身的律师。

他们的生活早已从激情四射的青春期过渡到了平淡安稳的中年。

并不会忽然冲动,忽然感性,又或者因为忽然的情感而改变稳定的生活节奏。

男主角依旧决定离开乡村,回到伦敦,而女主角玛德娜夫人去送他。

故事的最后一幕,是玛德娜夫人撑着伞在雨幕里看着威廉的马车渐渐走远。

玛格丽特写道。

‘雨水从伞沿滑落,滴在玛德娜夫人的鞋子上,她望着那片漆黑的小路,既送走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成为了赢家,也是送走了最好的朋友,最了解她的人。’

故事就这样彻底落幕。

这本书一共十几万个单词,手稿十分厚重,普森先生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看,也快十一点才看完。

普森先生发出了一点感悟,他抬起头,蹙着眉,摘下镜片,揉了揉眼睛和红润的老脸。

喉咙里像是饥渴好几天后发出的呜咽声。

“噢!玛格丽特!我受不了了!”

他忍不住喊叫出来。

“你就不能让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吗?”

……

第85章 二合一

编辑室里,奋笔疾书的几位编辑员纷纷抬起头,目光寻着副主编的位置看过来,他们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顿时,嘈杂的环境里安静了几秒。

玛格丽特挠了挠后脑勺,她看向副主编,有些疑惑。

“难道这样不好吗?”

普森先生扶好镜片,思索了半晌,一脸严肃道:

“不是不好,而是写的很好,但这样的结局,恐怕过不了主编那一关。”

普森先生能看出来,这篇《玛德娜夫人》的结构十分清晰。

讲述了一个寡妇从失去依靠,手无缚鸡之力,倒认清现实世界,认清自己,靠自己的一点点改变,而掌控了自己的生活走向的故事。

要说这故事的选题很巧妙,并不过分悬浮,主角的身份和生活环境。

既不是穷苦的底层,也不是贵族,让人十分的有代入感,仿佛就是身边的某个普通女人,就如同他的姐姐或妹妹。

她遇到的任何困难,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人更深切的感悟到,固然主角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却有种真实的魅力。

最后的结局,也十分贴合现实考量,能符合人物的设定,两个主角都是那么成熟洒脱,也让读者心里始终有个结过不去,记忆尤深。

普森先生还感觉到,这故事有种莫名的隐喻,从一开始女主角生活秩序崩塌的混乱,到最后的从容平和。

它好像在告诉观看者,人生并没有那么容易完蛋,没有什么看似天大的灾难,能把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毁掉,无论如何处境,她都会想办法拯救自己。

情节紧凑,人物立体,立意积极,文笔有个人风格,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这是一本流行小说该具有的一切特质。

普森先生捋了捋胡子,将手稿放下,“写的非常好,但是,我们的主编一定会让你改结局的,他这个人,最看不了遗憾。”

“这样吗?”

玛格丽特往椅背上靠了靠,松软的衬垫微微下陷,她思索着。

当初拿到合同后,她在报纸上留意过有关枫丹白露出版社的主编的消息。

当时另她感到意外的是,枫丹白露的主编本人相比起这里的刊物,似乎被提起的频率更高。

枫丹白露的主编名叫卡昂.罗蒂恩,他随母姓,报纸上说,他很年轻,但却是私生子。

母亲是个法国的侯爵夫人,父亲据说是个伦敦政客,他一生下就在伦敦生活上学。

父亲去世后,枫丹白露的老板,也就是出版商扬格先生,钦点他成为了枫丹白露的主编

主编这个位置,或许只是为他准备的萝卜岗,扬格先生产业很多,或许本就不指望这里能赚钱,只不过是为了照顾好友儿子而已。

故而,玛格丽特听了普森先生的提醒,顿时便明白了。

看来枫丹白露出版什么书,都与这位主编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

而普森先生和另一位副主编,就像是专门来替主编找合口味的小说的助手,话语权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