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783)+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听到此话,于长林顿了顿。

虽然已经猜到了皇上的用意,但此时此刻,他还是有些错愕。

“皇上想让臣换个什么差事呢?”于长林问道。

他知道自己确实老了,在大越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就可以告老还乡了,他今年已经六十三了。

顾瑶回道:“朕的两个儿子一个,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都是大孩子了。朕想让你给两位皇子当老师,教他们做文章,学习理政治国之道。”

于长林顿住了。

他没想到皇上会让自己干这样一件差事。

“皇上,臣虽能做一些文章,但并不善于教授弟子。臣怕误了两位皇子的学业。”于长林委婉的说道。

这不是一份好差事,因为两位皇子未来必有一人要成为太子,到那时,自己这个老师不好做人。

第1179章 这人以后可就是丞相

“爱卿就不要推辞了,你的诗词文章朕读过,逻辑清晰,内容深刻。由你给两位皇子当老师,朕很放心。”顾瑶笑着说道。

当然她想于长林从政事堂下来,不仅是因为对方年龄大了,主要是她需要提拔其他能臣上来。

于长林见皇上这么说,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推辞了,于是他起身,行了个礼,回道:“臣谢皇上信任,如此臣便尽心教导两位皇子。”

“有劳爱卿费心了。”顾瑶客气的回道。

——

元祐十四年五月初四。

大朝会。

文武百官们和以往一样早早来到了承光殿门口。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上朝的这些官员和元祐一年相比,已经只有少数是老臣了。绝大多数,都是近些年提拔上来的官员。

六部尚书也全部换了。

今日百官们发现不远处来了一个几个新面孔,这些人看着不熟悉,应该是刚从地方调入金城的地方官。

不过有一个他们都认识,正是几年前派往江南地区的巡抚许崇山。

见到此人来了,大家便知道,今日朝会会说什么。

很快承光殿的大门打开了,百官们排着长队走了进去,新来的几个官员则走在最后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一起跪拜行礼。

大殿上的顾瑶微微抬了下手,随口说了两个字:“平身。”

待百官们都起来后,顾瑶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递给了一旁的吴公公,道:“先宣旨吧”

吴公公拿到圣旨后,看向了站在前排,穿着紫色官服的许崇山,道:“中书侍郎兼江南巡抚许崇山接旨。”

听到自己的名字,许崇山从队伍中走了出来,然后跪在了地上,道:“臣许崇山恭听圣意。”

吴公公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乾坤立极,治平之业于良臣,中书侍郎兼江南巡抚许崇山,夙禀忠贞之志,久彰勤慎之职,其在地方为官多年,兴水利、劝农商,推新政,安黎民。尽忠职守、为朕分忧,乃朕久寻之良才。兹特晋许崇山为一品参知政事,入政事堂,协助丞相理政。另赐宅院一栋,四轮马车一驾,珍宝六件,字画六件。钦此!”

吴公公宣读完圣旨后,许崇山立即行叩拜大礼,回道:“臣谢皇上恩典。”

大殿内其他官员在听完这份圣旨后有的羡慕,有的则是很无奈。

虽然按照朝廷的规矩,没有在三省六部任职超过八年的官员是不能进中书,更不能进政事堂的。但皇上破格提拔许崇山,这一上来就是一品参政。

这意味着,这人以后接的可就是丞相的位置。

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官,出身微末,一下进了政事堂,这自大越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顾瑶面带笑容的看着许崇山,说道:“许爱卿,望你以后好好协助丞相,处理三省六部的事务。”

“臣定竭尽全力,不负皇恩。”许崇山回道。

回完后,许崇山深吸了一口气,内心有一种无法言明的激动。

这一天他总算等到了,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

第1180章 这是火炮

元祐十四年六月。

此时已经进入夏季,天气十分炎热。

但金陵城城郊的百姓发现,即便天气如此炎热,每天还是有一车又一车的粮食、武器等物资运往西北。

西北已经连着打了八年了,八年不知道战死了多少将士。

但即便如此,当今皇上也还是要打。

皇宫里。

顾瑶将两位现任枢密院副使柳源和陈兴叫到了密室里。

她已经当了整整四年的枢密院使了,枢密院现基本在她的掌控之下,原来的官员大大小小的都被她换走了,现在这些都是她一手提拔上来的。

“物资都运到西北了吗?”顾瑶问两位副使。

她是做决定的那个,但具体去执行还得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