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杨州和泸州还在试行新政呢,是否等这两个州的试行成果出来,在大范围推行新政。”
沉默了许久的苏墨终于站出来了。
皇上前两日跟他说会增加推行新政的州县,可没想到这么快,而且一下子就增加了二十四个州。
参知政事于长林也跟着出来说道:“皇上,新政推行不可操之过急,当下只有同州试行成功了,这杨州和泸州都在试行期间呢,臣也觉得该等这两个州的结果出来,在增加其他州县。而且一次增加这么州县,太冒险了。”
顾瑶没有立即接话,他看着这两位政事堂的堂官,这两人同时站出来反对,想必私下里已经通过气了。
但她已经不想等了。
现在是元祐十年,她还有二十年的时间管理这个国家,二十年看着很长,但推行新政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能完成的,大越国有三百多个州,等到全面推行至少是十年以后。
她不想自己离开这里时,这项真正缩小贫富差距,造福万民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推行成功。
她更不想把这个担子丢给自己的儿子,他们不一定有自己的魄力。
所以这项政策必须在她手里推行成功。
顾瑶想了想,回道:“新政已经试行四年了,杨州和泸州挂牌的田地才刚过六成,若是要等这两州的成果出来,怕是要等到两年之后了。 ”
第1061章 你跟皇上较劲做什么呢?
“不等了,既然同州先出了成果,而且试行十分成功,那同州的方法和经验就可以在其他州县推广。”
听到皇上这么说,苏墨低叹一声,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了,转身失望的退了回去。
顾瑶看得出来苏墨很不高兴,但事关新政,这一次她必须乾纲独断,哪怕君臣失和,她也要干下去。
——
朝会持续了一个时辰。
下朝后,文武百官们大多数都是垂头丧气的走出了承光殿。
而以往最后一个出来的苏墨今天最先走出了承光殿。
他出来后,于长林也跟着一起出来了。
“苏相,你走慢一点,那么急做什么?”于长林在后面喊道。
他和苏墨一起在中书共事七年,已经是彼此最熟悉的同僚。
苏墨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快得让于长林都要跟不上了。
回到政事堂后,于长林便清退了衙门的衙兵和管事。
然后将门也关上了。
“我说,苏兄啊,你跟皇上较劲做什么呢?”于长林看得出来,这位中书令大人此刻是生气了。
苏墨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他的面前有一堆的折子,但他一本也不想看。
他也没有回于长林的话。
于长林见苏墨不回话,又说道:“其实我等说什么都没用。苏兄肯定也看出来了,皇上啊……是不会听劝的,而且皇上现在要重用许崇山,直接提拔他进了中书,还授了二品巡抚的官职,可见皇上心里已经下了决心,要将同州的方法向全国推行。”
于长林知道眼前这位同僚为什么这么生气,不过是因为在杨州和泸州试行新政的是苏墨的儿子苏琦和女婿林澈。这两个州目前都还没有试行成功,而皇上根本不愿意等,直接要将同州的方法推向全国各州。这等于把试行新政的功劳都给许崇山、司马煊,而以后这两人也必定会得到皇上的重用。
他们都老了,未来这政事堂总要腾位置的。
——
顾瑶回到了南书房。
回来后,她先喝了一碗银耳莲子粥,然后对御前伺候她的太监吴长海说道:“去,传司马煊。”
“奴才遵旨。”
吴公公赶紧出去办差。
一会儿后,司马煊走进了南书房。
“臣司马煊参见皇上。”
顾瑶看着司马煊,眼里带着一丝笑意,她抬了抬手,道:“坐吧。”
“谢皇上!”
顾瑶这时走到后面的书架旁,然后从书架上取下来了一个精致的盒子。
她将盒子打开,然后放在了桌上,道:
“司马煊,朕听说明日你家要办周岁宴。”
司马煊没想到皇上召见自己问的是自己的家事,于是有些尴尬的回道:“皇上,幼子明日确实满周岁,不过家中并没有准备宴席,只是臣妻娘家的一些亲戚会来臣家中吃个便饭。”
司马煊不知皇上怎会知道幼子的生辰。
顾瑶这这时指了指桌上,自己刚刚取下来的一个盒子,道:“这个是朕送给你家小公子的周岁礼。”
司马煊:……
司马煊顿住,他的目光看向了桌上的盒子。
第1062章 朕本来就没有三十岁
盒子里都是首饰,有手镯、平安锁、项圈、金勺、玉佩等等十几样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