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对方不敢和自己对视后,他又看向坐在大殿上的女皇,严肃道:
“皇上,吏部尚书苏墨其心可诛。皇上初登地位,本应施行仁政,大赦天下,使君臣一心,护我大越朝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其却上折子建议皇上大范围革职官吏,取消已存在几百上千年的荫补入仕制度,甚至还建议皇上裁撤衙门,取消部分官职。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顾瑶眉头微微挑了起来,她看着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臣。
没想到这折子读出来,年轻的官吏还没跳出来,这老的却先站不住了。
顾瑶就这么看着他,不回话。
很快,又有一位官员站出来了。
这次是御史中丞范思进。
范大人站到了吴国公的身旁,同样严肃地说道:“启禀皇上,臣刚刚认真听了女官读的苏大人的折子,臣以为苏大人知皇上想要解决当前冗官冗费的问题,便急功近利,投皇上所好,给皇上出些昏招。皇上若采取了苏大人的建议,那么结果必然使得我大越官员人人自危,不管是科举入仕还是荫补入仕,都是按照朝廷的制度出仕的,怎可说罢免就罢免。若真要罢了三万人,这朝廷都要乱了。”
第93章 大越官吏的俸禄
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官员站了出来。
一个个都否定刚刚奏本里提出的建议,有的甚至直言吏部尚书苏墨是个奸臣。
苏墨站在人群中,他一动不动,哪怕被同僚们骂,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他是按照那日皇上说的建议上的折子。
这是皇上让他上刀山、下油锅。
顾瑶喝了口茶,消消心里的怒气。
虽然心里生气,但她表面还是要维持平静。
这一幕是她之前就料想到的。
顾瑶瞧了一眼楚渊将军。
而楚渊发现皇上看着自己后,便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苏墨的才能够不上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他提的这些都是狗屁。”
顾瑶:……
满朝文武全部反对,他们并不知这些想法都是皇上出的。
而他们明面上是在骂吏部尚书,实际上是在骂坐在龙椅上的帝王。
顾瑶无话可说,看着他们同仇敌忾的样子,不由得想笑。
这些人可都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人,如今害怕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一个个都面红耳赤。
人性便是如此。
顾瑶在金銮殿上徘徊了几步,再次看向百官时,她语气平静地说道:“其实众位爱卿也不用如此气愤,苏大人也是在为朕排忧解难啊。你们不同意他的提议。那么朕倒是还有个法子,也不用裁撤衙门,也不用罢免官吏,直接降低大家的俸禄,大家的月俸都减半,包括朝廷发给各位的其他物资,禄米、布匹、茶叶等等也减半。朕跟你们一起吃苦,皇宫里的开支也减半。如此一年便可以多出三到四千万两银子。这个法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顾瑶说完,发现百官们不议论了,而是一个个面面低着头,沉默了。
这俸禄减半是要了他们的命。
顾瑶又说道:“千百年来,只我大越朝官吏们的俸禄最高,以龙图阁直学士从三品官为例,其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656贯(1656两银子),绫10匹,绢34匹,罗2匹,棉100匹,禄米200担,总计约2000贯。而普通百姓去给大户人家当下人,一年的收入仅仅二十贯钱。相差千倍。又以九品县令为例,九品官每年的俸禄约200贯钱,加上朝廷发的物资,合计300贯钱,相差百倍有余。”
“如此厚禄,前所未有。百姓们纳的税都用来养朝廷了。”
顾瑶瞧着这些人个个冠冕堂皇的站在甘岸上,实际上都是在吸着老百姓的血呢。
此时有人站了出来,是一个顾瑶甚至记不得名字的官吏。
这人平日里几乎不说话。
站出来是一名散官,朝奉大夫刘思琦。
他是被自己的上头推出来说话的。
刘大人跪在地上,说道:“皇上,老百姓们纳的税本来就是用来养兵,养朝廷,千古年来都是如此啊。”
“好个千古年来都是如此。你可真会说话……”
顾瑶以为这人平日里惜字如金能吐出什么真言,没想到是站出来放了个屁。
“你退下去吧。”顾瑶眼中露出了一丝厌恶。
第94章 朝廷就是巨大的吸血怪
百官们没人出来说话了。
顾瑶于是看着他们,说道:“现在国库每年的税收达一亿四千多万两,而这这税银有五千万两用来养着大越十万官吏,还有四千万两用来养兵,约两千万两用在了皇宫里。如此一来,国库能不空虚吗?朕就奇了怪了,这么大的问题,你们平日里怎么都不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