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百姓为什么卖地
看完信中的内容后,顾瑶有些震惊。
“王德全!”她朝外喊了一声。
王公公听到皇上的喊声,赶紧来到了南书房。
“皇上,是有何事要吩咐奴才去做吗?”
顾瑶将信折了起来,道:“你派人去一趟户部衙门,让户部尚书马伯恩来南书房。另外让他带上杨州的田亩册。”
顾瑶知道地方有一些大户会兼并百姓的田,但一个地方绝大多数田都属于大户或者官宦,那这个地方绝对有问题。
约半个时辰后。
马伯恩来了。
他的手里拿着好几本册子。
“皇上,臣将杨州的田亩册都带来了。”
顾瑶很快从中找到了同福县的册子。
翻开册子后,顾瑶看到里面写着同福县现有耕田一百二十五万亩,农田九十五万亩,桑田三十万亩。后面是具体到每个村有多少亩地的记录。
“这田亩册是什么时候登记的?”大致看了一下后,顾瑶问眼前的户部尚书。
这田亩册上可是明确写着同福县有九十多万亩农田,但秦萧却在信中说,同福县绝大多数田地种的都是桑树。
“这是元祐一年的册子,这地方田册每五年会更改一次,今年十月各地方衙门会送新的册子来。”
听到回答,顾瑶更疑惑了。信中说当地百姓十年前就没了地,地都被大户买走种桑树了。可怎么元祐一年的册子上还是写着同福县有九十多万亩农田。
“皇上,可是这田税册子有什么问题?”马伯恩猜皇上一定是在调查什么,所以特意让自己找来杨州的田税册。
顾瑶随即又翻看了平江、建业、新安几个县的田税册。发现这些县的册子也和同福县一样,桑田都远远少于农田数。
顾瑶想了一下,疑惑道:“马伯恩,你在地方为官多年,你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百姓会心甘情愿的把地卖给大户?”
一个地方绝大多数农户都没了田,变成了佃户,这还是很少见的。
“皇上,百姓卖地有的是因为灾荒,家里没了粮,不得不向大户买粮,他们手里没银子,便只能卖田换粮,一般一亩田换十到二十担粮食。还有的是被骗的,比如参加一些赌局,输掉了田产。”
“所以,一闹灾荒,大户们就会大肆兼并灾民的田。”顾瑶接话道。
她知道这个是主要原因,但没想这能让一个县,大部分人都没了地。
“可朝廷明明拨了赈灾的粮食,难道这些粮食都被贪墨了?”顾瑶再问。
她知道地方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具体能腐败到什么样子,他这个皇上并不是那么清楚。
“皇上,朝廷确实会从其他地方调一些粮食赈灾,但这些粮食到了地方上,却不见得会及时分发下去。如果地方官员和当地的大户勾结,晚个几日分发粮食赈灾,那灾民熬不过那几日,就只能卖地。很多时候,就是灾民把地卖得差不多了,官府才开始发粮赈灾。这样既吞了百姓的田,完了百姓还得感谢官府。”
第918章 皇城司
“好啊,原来这地方官是这么当的。那照你们这么说,哪个州县百姓的田少,哪个州县定是贪官污吏横行了。”顾瑶无语道。
她现在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在自己继位前,这国库亏空到只有九百万两银子,这银子从上到下都被层层贪墨了。
“皇上,也可以这么说,当然这地方官三年轮换一次,所以不见得是现任官员这么混蛋。”
顾瑶点了下头。
这吏治腐败,看来是是从根子上就烂了。
若这新政推行不了,那大越可就不是北宋的下场,而是明朝末年。
“行了,你先下去忙吧。”
——
皇城司,位于皇宫东北面,是管理皇宫禁军的衙门,里面当差是五百御林军皇军,皇城司的禁军平日里直接听命的君主,主要职责是守护皇宫的安全,偶尔也会执行一些特殊的差事,比如秘密查办某些案子,抄没家财等。
皇城司使朱彪奉旨进宫。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一进昭和殿就被一位公公带去了密室。
“臣拜见皇上!”
顾瑶看着这位皇城司使,这是自己去年任命的一位武官,也是自己调查过底细的武官。
他原是御林军左营副都尉。
“朱彪,朕需要你去办一件事。”
“皇上请说。”
顾瑶接着道:“你带一百人,扮成普通老百姓,去杨州。去了后做两件事,第一监视杨州布政使衙门,第二,秘密调查杨州当地最大的几个织造厂,他们每年都产了多少步,这些布都卖到了何处?把你们在当地看到的情况,以书信的方式送回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