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人明鉴,在下绝对没有向灾民征田亩税,那十万两赈灾银,一部分用来救济受灾的百姓,一部分用来修护被冲毁的道路和堤坝,在下一文银子都没有贪墨。”许崇山听出来,朝廷估计是怀疑自己贪墨了赈灾款,这才来调查。
可自己明明没有贪墨银子。
“有没有我们自会查清楚。这几日许知府就在这里候着吧,”
——
金陵城。
顾瑶来到了位于皇宫南门外三里远的户部衙门。
六部以吏部为首,但户部的官员却是最多的,户部有一百六十多名官员,官阶最高的为户部尚书,官阶最低的为八品度支。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务,在顾瑶看来,户部就是朝廷的命脉。
见皇上来了,户部所有官员全部跪下行礼。
“都起来,朕就过来看看,你们继续当差便是。”顾瑶随口说道。
她平日里都在宫里,甚少来六部衙门,所以这里许多官员她甚至都没有见过。
户部尚书马伯恩赶紧吩咐差役去给皇上备茶水和点心。
皇上这突然到访户部,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皇上,您今儿怎么来了?”马伯恩笑着问道,心里则是有些疑惑。
“怎么,朕突然来,吓到你了?”顾瑶看着这位马尚书,这家伙可是个直言不讳的,在朝堂上课时什么话都敢说。
“不是……臣怎么会被吓到呢。臣受宠若惊,皇上想查点什么?”马伯恩知道皇上来户部,定是有事的。
顾瑶挑了挑眉,说道:“朕不查什么,想去国库里看看。你随朕一起去吧。”
顾瑶知道国库里存有上亿两银子,还有许多的物资。但她一直都没有去看过。
“臣这就陪皇上去。”马伯恩很意外皇上突然要去国库,这地方自己都许久没去了。
一会儿后,顾瑶坐马车来到了位于桐山脚下的大越国库。
国库修建于建元六年,是高祖皇帝在位时所建,占地两百多亩,由五十栋青砖白瓦房组成。这儿守备森严,围墙高三十尺,平日由三千守卫军看守。
在大越不论何人,敢擅自闯入国库,都是死罪,盗国库者,视为窃国,满门抄斩。
大越建国四十多年了,至今也没有人敢盗国库里的东西。
第884章 臣说的是实话
“开门吧!”
“是,皇上!”
国库的大门打开了。
五米高的石门,上面挂了三把锁,里面还有三道铁栅,光开门就花了半刻钟。
大门推开后,顾瑶走了进去。
“皇上,这一到二十号库房存放的都是银子,后面的三十栋库房放的是金锭、绸缎、玉器、瓷器等等物资。”
“就开这栋吧,”顾瑶指了指七号库房。
这国库的库房建的很像现代的仓库,一个库房应该有两百多个平方。
马伯恩赶紧找出了七号库房的钥匙,将门打开。
“皇上,这个库房现在是满的,里头放了一千万两银子。”
“一千万两,不少啊,五百吨!”顾瑶感叹道。
然而她说完,一旁的户部尚书马伯恩疑惑的看着身旁的地位,疑惑道:“五百吨?”
马伯恩还没有听人说过这一千万两是五百吨,这是什么算法。
发现自己用了现代的计量单位后,顾瑶尴尬一笑,道:“这是外邦的算法。”
顾瑶随即走了进去,映入她眼前的是一排又一排的货架,架子上堆满了箱子,箱子上则贴了封条,上面写了封印的年月日期,以及银两的数额。
顾瑶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箱子,箱子上贴了封条,所以她没有打开。
她拍了拍其中的一个箱子,道:“马爱卿啊,这银子放在国库里它便不能创造价值,得让它们流通起来,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马伯恩顿在一旁,他思考了一下皇上说的话,随即还是摇头了,道:“皇上,臣愚笨,听不懂您的话。”
“哦……”顾瑶扭头看着对方,道:“你听不懂这句话?”
顾瑶不认为这句话难以理解。
马伯恩尴尬,“皇上,您这说话太高深了,臣确实不大明白。”
马伯恩猜皇上这是想用这些银子,但皇上具体要做什么,他却是不知道的,所以也就当做听不懂了。
顾瑶抿嘴一笑,想了想后,她看着马伯恩,道:“马爱卿,说说你对明年要试行的田亩新政的看法吧。”
顾瑶还没有忘记,这田亩新政的建议是眼前这个户部尚书提出来的,但自己却把这个名头安在了苏墨的身上。
现在文武百官都认为田亩新政是主政政事堂的苏墨提出来的。
“皇上圣明,只要皇上有决心,这新政定能成功。”马伯恩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