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曹大人跪下了。
顾瑶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里的不快和怒气。
在她的记忆里,只有唐宋两朝的文官会如此和君王说话,在朝堂上直接骂皇帝。
那清朝时的文武百官可没有这个胆量。
罢了,她懒得跟他们计较。
顾瑶看也不看曹阳,只是手一挥,问下面站着的百官,道:“你们还有谁想辞官吗?自己站出来。”
她就不信了,治不了这帮人。
其他百官皆不语。
他们敢跟皇上叫骂,但是辞官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一旦辞了官,权力和俸禄都没有了。
顾瑶,“好,既然曹太卿觉得跟朕难以共事,朕便准了你,明日去吏部交接差事吧。”
顾瑶没有丝毫挽留,哪怕对方位列九卿,是三朝元老。
这种和她不是一条心的臣子,她是一个也不想要。
接下来,顾瑶开启了今日的朝会的议题。
关于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抛出来后,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建议。
顾瑶坐在大殿上看着他们,果不其然,这种关切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话题,他们并不想发表意见。
顾瑶于是说道:“既然你们朝会上不想说,那便上折子吧,所有参与朝会的臣工,三日之内必须上书,发表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提出你们觉得可行的解决方式。我大越去年的赋税收入达一亿四千多万两,朕竟然拨不出银子给地方修路,赈灾。银子都花哪里去了,朕很困惑,所谓的富国强兵,富在哪里?强在哪里?”
抛出这个问题后,顾瑶走出了承光殿,留下一众困惑的臣子。
然而久经官场的百官们在皇上抛出这个问题后,也很快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他们也明白,自今日起,他们眼前的皇上,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允许文官治天下的君王。
第84章 大越十万官吏
顾瑶回到了昭和殿用早膳。
虽然御膳房每日给她准备了很丰盛的早膳,但是她都只吃了一点点。
今日的早膳比较清淡,一碗红豆薏米粥,两个鸡蛋,再加一个煎饼。
顾瑶一边吃早餐,一边想着朝堂上的事。
满朝文武保持沉默,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她想或许她今日抛出的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真正关系到了他们切身的利益,所以一个个都不愿意说话。
也罢,他们不愿意说,她也要逼他们说。
“去把吏部的苏大人叫过来吧。”顾瑶一边吃东西一边对在旁边的王公公说道。
“奴才这就去。”王公公马上便去了。
过了一会儿,顾瑶看到了穿着一身紫色朝服,匆匆赶来的吏部尚书苏大人。
苏墨神色凝重,这单独被皇上叫来,让他感觉十分不妙。
见皇上还在用膳,他便站在了一旁等候。
“来,你也吃吧。”顾瑶从盘子里拿了个煎饼递给了他。”
苏墨半弓着腰,恭敬地接过皇上递来的东西。
“坐吧,吃完咱们再聊。”
不知怎么的,顾瑶感觉今天的苏大人心事重重,明明平日里他稳如老狗。
苏墨于是坐了下来。
直到皇上吃完了早膳,他才问道:“不知道皇上单独召见臣,所为何事?”
苏墨明白皇上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单独召见某个大臣。
顾瑶喝了一口茶,也不急着说,而是让昭和殿的宫人们把桌上的东西都收走。
过了一会儿后,她说道:“苏爱卿,朕随便跟你聊聊,你也别紧张。”
“皇上想聊什么?”
顾瑶想了想,说道:“朕记得我大越现今有十万官吏,而大胤王朝鼎盛时,在职官吏人数也不过四万而已,如此庞大的官僚队伍,千古年来,只我大越一朝啊。”
顾瑶说完,发现苏大人面色有些凝重。
“皇上,我大越与大胤朝制度不一样,高祖皇帝建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确保朝廷对地方的绝对控制,采用了多衙门相互制衡,兵权分离的制度,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今官吏众多的局面。”苏墨回道。
顾瑶点了点头。
这点她知道,这也确实是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苏大人并没有说。
他不说,顾瑶也不逼他说,而是自己提。
“苏爱卿,你掌管吏部,这满朝文武,甚至地方的多数官吏你都了解。朕想你最清楚,这十万官吏是怎么来的?他们里面有一批人,可以称得上酒囊饭袋吧。”
听到皇上这么说,苏墨心里紧张起来。
这也是他作为吏部尚书最不愿意提的。
“皇上,确实有一些无才之人在享受着朝廷的俸禄。”
顾瑶一笑,看他这般神色,她都有点不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