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531)+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马大人,皇上让您去密室里说话。”

马伯恩点了下头,虽然当了两年多的户部尚书,但这还是皇上第一次在密室里召见他。

进来后,马伯恩先行了个礼。

“臣拜见皇上。”

“坐吧,把门关上。”顾瑶坐在龙椅上。

这密室里有些昏暗,点了灯才能看清屋里的东西。

马伯恩坐在了皇上的对面。

他注意到皇上手里拿着的正是自己写的折子。

“你给朕写的奏折,朕看过了。怎么两个月前不提出这些建议?”顾瑶很直接的问道。

两个月前,她曾就米价过高一事召见过户部的官员,当时几人都选择了沉默。

“皇上,臣还想保住这颗脑袋啊。”马伯恩叹息一声,回道。

“哦,提出这些建议会让你掉脑袋吗?”顾瑶再又问道。

这折子里的建议可以说每一条都涉及到了土地相关的核心问题。

马伯恩尴尬一笑,道:“皇上,臣不是什么圣人君子,更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臣上呈这份折子,是想报答皇上的恩德。”

“那你就是这么报恩的?你可想过如果朕真实施你折子里的这些政策,朕也会掉脑袋。”顾瑶挑着眉说道。

然而她这话说出来,对面的官员却是愣了一下。

马伯恩想了想,回道:“皇上,您是天子,谁敢让您掉脑袋啊。”

顾瑶无语一笑,随即又翻开了手里的折子,道:“朕果然没看错人,你确实是有才的。跟朕说说你的这些建议吧。”

顾瑶其实很意外,对方能写出这份折子,这里面的关于田亩税制的改革可以说会触及到所有的利益阶层,但一旦改革成功,则会一定程度上解决封建社会的顽疾土地兼并的问题。

马伯恩低低咳了一声,他犹豫了一袭,方说道:“皇上,臣上次便说过,米价之所以降不下来,是因为田地多数在权贵乡绅的手里,他们就是靠着这个得利呀。所以皇上若想让百姓们都买的起米,让米价变得便宜,就得让百姓们有田,让权贵乡绅们把田让出来。”

“但他们是不可能把田地交出来的,所以臣才觉得这是一步危棋啊。”

“虽然是危棋,但朕也要下,你接着说。”

虽然华夏古代那么多朝代都没有办法真正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顾瑶还是想试一试。

马伯恩接着道:“臣在折子里提出了三步法,第一步便是用三年的时间清丈全国上下的土地,每一亩田地都要核实其所有者,田前要树木牌,木牌上写清田地的归属人,田地的好差,以及每年需要缴纳的田亩税数额。”

“此办法是为了将那些达官显贵,乡绅富商们隐瞒不报的田地查出来,臣估计这样的隐瞒不报的田地我朝至少有一亿亩以上。”

顾瑶点头嗯了一声,这是一个好办法,查清全国上下所有田地的归属,这是第一步,也是前提。

第795章 臣说的是肺腑之言

但仅仅是这第一步,都很难执行下去。

“你继续说。”

马伯恩再道:“皇上,等全国上下所有的田地都查明白后,方可行第二步,朝廷改革田亩税,将原来三十税一的均税制改为累进税制。比如张三一家有十口人,按每人三亩地算,张三一家若有不超过三十亩地,则依然按三十税一的税率缴纳田亩税,若超过三十亩而不足五百亩,超过的部分,为十五税一,若超过五百亩而不足两千亩,则为十税一,超过两千亩,则征收重税最高可执行五税一的税制。”

“如此一来,那些田产大户将需要缴纳大量的田亩税,以此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将手里的多余的田产变卖。”

“若第二步能进行下去,那么三五年后,便可行第三步,朝廷以原价购买这些大户们的田产,将这些田产变为朝廷所有。但朝廷并不需要那么多田地,所以这些从大户们手里买回来的田地,朝廷可直接租给没有田产的农民耕种,农户们耕种朝廷的田地,其收成一半归朝廷,一半归农户自己,若耕种满八年,这些田地,朝廷将直接赠与耕种的农户。如此二三十年后,便可使耕者有其田,天下田地不再集中到权贵大户们手里,”

马伯恩将自己的建议一五一十的又说了一遍。

这些他在折子里都写了。

不过他说完之后,发现眼前的君王似乎陷入了沉思中,许久也没有回他的话。

“皇上,可是臣说得不妥当?”见皇上不回话,马伯恩忍不住问道。

顾瑶想了想,回道:“马伯恩,你说的方法,挺好!只是朕怕是无法推行呀。”

顾瑶不用猜也都知道,若实行这些政令,会遭到多少人的反对。三年前,朝廷裁撤了一万多名荫封的官员,尚且闹了一阵子。更何况这样的政令,将涉及到到所有的达官显贵,乡绅富商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