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她一心搞事业(516)+番外

作者:果茶加糖 阅读记录

顾瑶已经两年没亲自理政了,地方的情况她并不是太了解。

马伯恩点了点头,回道:“皇上,今年的盐价又降了不少,官府的进价是十八文钱一斤,至于各地的售价并不相同。南方靠海的那些州县,因为运送食盐的路途更短,所以盐价便宜,只要三十文左右一斤。金陵包括北方这些州县,售价要高一些,多是五十文一斤,至于西南以及西北等偏远的州县,因为路途远,售价在六十七文钱一斤。”

“食盐的产量呢?”顾瑶再问。

“回皇上,自从三年前,您颁布政令让沿海各州县大力开挖盐田,将海水引入盐田晒盐后,盐的产量是逐年增长,去年又增了三成左右。现在包括海洲、潭州、湖田等几个临海县都增加了几千亩盐田。我们大越国已经不缺盐了,现在一年可产盐至少四亿斤。”

“好!”听到这个回答,顾瑶心里便放心了。

古代制盐是很麻烦的,常用的方法就是煮盐和晒盐,且只有沿海州县和有盐田的地方可以制盐,这就导致古代的盐是十分重要的物资,历代朝廷都严禁走私食盐,有的朝代,走私食盐是要砍头的。

但如今食盐的产量大涨,那么盐也就可以作为一种战略物资了。

“皇上,您是准备答应那回曷使臣的请求吗?”马伯恩问道。

他已经猜到了皇上的心思。

“是啊,咱们缺少战马,没有战马就打不了仗。”

自从开战以来,她最操心的就是缺马,光买战马,就耗了不少银子。

“如此的话,我们和回曷是可以做一笔大生意。不过咱们可不能吃亏。”

“爱卿有何建议?”

马伯恩想了片刻,回道:“以臣之间,咱们可以平价四十文每斤的价格出售给他们食盐,回曷两千多万人,一年至少需要四千万斤食盐。我们换取他们的战马,让他们允许我们的商人自由出入回曷,以更低的价格,将战马买回来。”

“回曷有天山草原、克拉草原,都是十分肥沃的大草原,那里养着上千万的牛羊和马匹,几乎每个牧民的家中都养了几匹马。咱们若能每年从回曷买到十万匹战马,就不会缺战马了。只是有一个大麻烦,咱们大越和回曷并不相邻,从大越去回曷要穿过西凉约八百里路。”

第772章 决不允许户部出问题

“朕也是担心西凉从中使绊子。”顾瑶对西凉国是十分厌烦的。

这个小国和南云国都是一样的可恶。南云国趁火打劫,西凉国则是两面派,表面上和大越友好,背地里和戎国狼狈为奸。

她还没有忘记三年前,西凉借着和亲的理由,来要好处。

“皇上,西凉咱们可得防着呀,他们若突然变脸,咱们可就是三线作战。”马伯恩担忧地说道,虽然他掌管的是户部,但事关大越国的安危,他也一样担心边境的战事。

顾瑶嗯了一声。

这一点,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对了,这盐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几成?”

顾瑶想,在古代食盐作为战略物资,就相当于现代的石油一样重要。

马伯恩:“皇上放心,这以后盐的产量只会多不会少。元祐二年皇上出台了政令,取消了盐民的贱籍身份,现在沿海州县许多百姓都愿意去盐田里干活。。”

“好,那咱们现在通过食盐一年能赚多少银子?”顾瑶再问。

在大越国,盐的生产和批发都由朝廷主导,朝廷设置了盐路司,管理食盐的生产和运输,食盐运到地方盐司后,盐商们可在官府盐司采购以食盐售卖,但售卖的价格最多只能在官府采购价的基础上提高十分钱一斤,否则就是哄抬盐价,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元祐二年之前,大越对食盐的管理并不那么严格,导致许多地方官商勾结,一些盐商哄抬盐价。

顾瑶不得不出台政令,修改律令,对食盐的售价进行严格的管控。

“皇上,去年食盐的赋税收入是一千万两左右,和以往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元祐二年,皇上出台的政令。虽然食盐产量增加了三四成,但售价也降低了三四成,所以赋税并没有增加。”马伯恩实话回答。

历朝历代当朝廷缺钱的时候,就会提高食盐的售价,比如大胤明宗皇帝在位时就将食盐的售价定在一百四十文钱一斤,导致许多百姓吃不起盐,民不聊生。

“一千万两也不算少了,就维持这个价吧。”顾瑶回道。

大越去年的赋税收入是一亿六千多万两,食盐占比达百分之六。若提高盐价,朝廷是赚得更多,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会大大提高,相当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古代的四十文钱可不少了,现在米价是十文钱一斤,一斤盐相当于四五斤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