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括杨洲知府请求修建两座横跨濉河的桥梁,因为百姓过河十分不方便,只能乘船,遇到雨季河水湍急,多次出现翻船事故。
顾瑶仔细看了这位知府上的折子,看完之后,批道:“朕知道了,你的建议朕会让工部审议。”
不一会儿,顾瑶又翻开了另外一本,这是西川布政使呈上的,上面写的内容是,请求朝廷拨款,修建从颍州到眉州的官道,请求拨款的数额为20万两银子。
顾瑶拿出了西川的地图,颍州到眉州的距离为800里路,算上来的话,就是修一里路是250两银子。
根据顾瑶所知,当前金陵城普通的老百姓给店铺或者大户人家当下人,一个月的收入是一到三两银子,大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约等于现代社会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不过古代修路主要是人力和一些器具的损耗,不像现代修公路那么耗费。
因为不清楚具体修建的难度和数额是否合理,顾瑶没有批准,而是回道:“待户部和工部审议合理性,由两部盖印,朕再定。”
第68章 大越的赋税收入
顾瑶其实对这些要求朝廷拨款修桥修路的折子处理时都比较谨慎,因为这也是贪污腐败最严重的地方。当然更麻烦的一点时,当前国库也没多少银子,前阵子江南水灾耗费了不少银子赈灾,再加上大越养兵百万,还有二十多个兵器厂,这些都是巨大的耗费。
处理完一堆折子,顾瑶又开始研究当前大越的赋税制度。当前大越全年的税收约一亿三千万两白银,如此高的赋税收入国库却经常缺钱,太不可思议。
大越在文皇帝理政期间,每年用于兵费上的开支是三千万两银子,然后是养十万官吏的开支约五千万两银子,还有其他固定开销,比如宫廷开支一年竟然达到了两千万两。这样一来,能用于国家重要的基础建设,比如修路,修桥,救灾,开矿等的钱财就没多少了。
看到这些开支顾瑶就头疼,冗官,冗兵,冗费,跟华夏大宋朝一个模样。
而且养兵百万却攻不下一个戎国,这是更大的问题。
还有先皇文皇帝在位时,胡乱授官,授予了一些皇亲国戚们一堆闲散官职,这些人不用当差,每年却可以领朝廷几百两银子的俸禄,文皇在位二十二年,光封诰命夫人就封了几百个,这些妇人啥也不干,就因为丈夫当官,做出来点业绩,于是她们就被封诰命,同样享受朝廷的俸禄,一年几百两银子。
“唉!”
顾瑶头痛欲裂。
她想如果不推陈革新,这大越最后的下场肯定比北宋还惨。
“皇上,您该休息啦!”
顾瑶正郁闷时,听到门口的女官周玲提醒道。
“现在什么时辰了?”顾瑶揉着太阳穴。古代没有钟表,她经常忙得忘记了时间。
“皇上,已经子时一刻了。”周玲回道。
“那便休息吧,不过朕还没洗澡呢。”顾瑶平时都是傍晚洗澡,如今忙得都忘记了。
“宫人们都帮你备好了热水,皇上直接去洗浴房就好。”周玲看着眼前的皇上,都有些心疼了,因为皇上几乎日日忙到半夜。
想来皇上也是特别不容易,一个女子坐到这个位置便是最辛苦的。
“好,辛苦你们了。明日朕让内务府给你们一些奖励,就当是加班的额外俸禄吧。”
顾瑶想自己加班,这昭和殿的女官,宫女,太监们也得跟着自己熬夜,也是很辛苦的。
“皇上,您这么说下官如何担得起啊。皇上才是日理万机,最操心最辛苦的。”
顾瑶苦笑一声。
说到辛苦,她确实辛苦,读高三都没这么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累,心理上的纠结与操劳更累。但是好像又没有办法,除非改了这三省六部,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
但当下又不可行。
把一些重要的政事都交给宰相处理,又会导致宰相的权力过大,从而削弱了皇权。
而且当下,她对下面的臣子都不算了解,也不放心下放职权。
所以当皇帝大概世界上最难的工作的吧。
第69章 皇上生病了
第二天,百官们和往日一样天未亮就从家里出发,前往宫中参加早上的朝会。
到卯时三刻,该来的大臣都到齐了。
大家都等着接下来的朝会。
然而今日他们并没有等来主持朝会的皇上,等到的是司礼官一句:“皇上病了,今日朝会取消。”
“皇上病了吗?”
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
尤其是昨日参与了廷议的那些大臣,他们昨天下午还见到了皇上,皇上看着好好的,没有生病的迹象。
大将军楚渊觉得不太对劲,于是找到了伺候皇上的王公公,小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