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读完殿内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连坐在大殿上的太后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她完全没想到顾瑶会留下这样一道圣旨。
百官们则在此时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都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把圣旨拿上来。”太后对刚刚宣完圣旨的女官说道。
周玲将圣旨递给了王公公,然后王公公转递给太后。
太后拿到圣旨后立即展开,看向上面的文字,一看还真是密旨,上面除了玉印,还盖了顾瑶的私印。
“这确实是顾瑶下的密旨,现在该怎么办?诸位都站出来说说吧。”太后看着下面的文武官员,说道。
说完,她又叹了一口气,抹了抹眼睛,满眼的悲伤。
官员们再次选择沉默,大殿里久久都没有人站出来。一些官阶低的官员甚至一直低着头,好像自己不存在一样。
太后见没人说话,于是看向了丞相李璟,这位三朝老臣。
“丞相,你说说吧。”太后直接点名了。
李璟从队伍中站出来,他走到殿前,然后看了看大殿上好是十分悲痛的太后,然后又回头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文武百官。
他想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禀太后,皇上不知所踪,臣这几日都十分担忧,臣现在也不知该说什么。但皇上既然留有密诏,那就按着皇上的意思办吧。”
“你的意思是……”太后见丞相没说明白,接着追问道。
李璟于是长叹一声,然后说道:“太后娘娘,皇上失踪五日了。”
李璟还是没有挑明。
但这时有人站出来了,是吴国公吴振业,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功臣,他过去一年多里,虽屡屡反对女皇顾瑶,但顾瑶并没有削他的爵位,也没有撤他的官职。
他依然是位列三公的一品大臣。
“太后娘娘,皇上无故失踪,臣等都很难过,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朝廷,这天下更不能乱,为保江山社稷,还请太后娘娘,丞相共同主持本次朝会,按照皇上密诏的旨意,商议新君人选。”
吴国公直接挑明了。
而在他说完后,一些官员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参知政事苏墨则全程低着头,不说话,甚至闭上了眼睛。
太后再次看向丞相李璟。说道:“丞相,你是三朝元老,更是文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就由你推荐吧。”
李璟无奈地叹息了一声,他两次尝试推脱,却没想到,这层窗户纸还得他来捅破。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到:“皇上膝下无子,按照祖制,膝下无子的君王若突然崩逝或失踪超过七日以上,当从皇室宗亲选出新君人选。当下文馨公主已嫁为人妇。臣以后若三日后,还是找不到皇上,可选尚未出嫁的宁安公主承继大统。”
第361章 推荐新君人选
丞相说完,百官们终于不再沉默了。
一些大臣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议论,但依然没有人站出来。
太后则满眼诧异地看着站在下面的老丞相。
心想,这老狐狸卖得什么药,竟然推荐一个庶出的公主出来继位。
太后皱了皱眉头,但想了一下后,还是没有反驳,而是看着窃窃私语的百官们,问道:“众位觉得丞相的提议如何?”
很快吴国公又站出来了,他看了一眼丞相,说道:“太后娘娘,臣不认可丞相的提议。宁安公主乃林太妃所出,庶出的公主,生母身份低微,原是宫女出身,文皇帝在位时,也不得宠。且其年幼,从未学过治国安邦之术,也没有德高望重的帝师从小教授课业。如此平庸的公主如何能承继大统,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吴国公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而他说完,百官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了,是御史范思进。
他低低咳了两声,然后才说道:“禀太后娘娘,吴大人所言有理,历朝历代,从未有过庶出的公主继位,此实在不妥呀。”
太后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好一会儿没说话。
李璟在这时扭头看向了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吴国公和范御史,这两人一丘之貉,倒像是事先通过气似的。
于是他反问道:“那你们二位觉得当立谁呢?在下愿听你们的高见。”
范思进又咳嗽了两声,好像得了重病似的,但他的气色看起来却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回道:“太后娘娘,臣以为既然文皇帝膝下无子,不如从上选择,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挑选出德才兼备者继承皇位。”
“此才是正解。”吴国公紧跟着说道。
听到这话,李璟将头扭到了一边,而此时没人注意到他眼里一闪而过的讽刺。
太后则叹息一声,终于开口回道:“是啊,从高祖皇帝的子孙中选择一位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