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宫宴,儿子看上了那位和他对联子的苏家嫡女。但她知道那苏家的女子难娶,苏家大娘子更是个十分挑剔的主,也就不敢去上门提亲,于是便承诺儿子,他若中了进士,她就去提亲。
范思进没想到儿子还记着这位苏家的姑娘,他看着儿子,神色严肃了几分,说道:“我和你母亲可以去提亲,但你别抱太大的希望。苏家那大娘子当初可是连梁国公府都看不上。”
——
皇宫里,顾瑶让女官周玲给自己找来了几本史书,包括两本野史,这些书主要是写大胤王朝的庆元女帝的。
顾瑶之前就知道这位女帝,原主的记忆里也有相关的历史知识,但顾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
如今翻看史书,才真正的看到这位女帝的生平事迹。
庆元女帝是民间百姓叫的,历史书上她叫大胤太宗皇帝,原名陈慧,二十一岁继位,在位四十年,于庆元四十年冬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一生共生育三子二女,有一位皇夫,七位侍君。
野史上则写道,这位女帝在年幼时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熟读兵书,聪慧过人,在大胤王朝未建国,天下未定,胤高祖征战天下的那几年,就经常带着这个年仅七八岁的女儿出去打仗,而只要带着女儿出去,听从女儿的指挥,胤高祖就能大获全胜。
后来大胤王朝建立,儿子因病去世的大胤高祖皇帝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立陈氏宗氏子弟为太子,不顾一切反对的声音,立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平灵公主陈慧为皇太女。
几年后平灵公主继位,改年号庆元,史称庆元女帝。
而庆元女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庆元新政,对外开疆拓土,为大胤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正是有了这位女帝,大胤才能传世三百多年。
顾瑶看完几本书后,大致明白了。
这位女帝应该是一开始穿越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她在现代可能是读军事学校的,懂很多军事上的战略,所以帮助自己的父亲征战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大胤王朝,后来,她成为太子,再登基为帝,成为百姓称颂的千古一帝。
至于庆元女帝和男侍们相处的那本野史书,顾瑶没有认真看。
这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作品署名都没有,里面尽是些情情爱爱的东西。
不过顾瑶很赞同这位女帝的做法,那就是绝对不要一开始就立个皇夫,皇夫与皇后不一样,皇夫若掌了权,要颠覆政权很容易。
而且作为女皇,独宠一个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的话,前朝的臣子们便会自动向得宠的男侍家族势力靠拢,成为可以影响到女皇政权的不可控的力量。
史书上写道,庆元女帝在位第二年时就生下了皇长子,但直到其在位三十年,年过五旬才立太子,在过几年才立太子的生父为皇夫。
第271章 请皇上重开秀选,充实后宫
又到一日大朝会。
满朝文武甚至一些七品官员都来上朝了。
随着气温升高,官员们也都换了春秋季的官服。
一年多来,朝廷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甚至曾经在朝堂上的许多官员如今都不见了人影。
朝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面孔,他们有的是从地方调上来的,还有的是新任命的。
顾瑶坐在大殿的龙椅上,今日的她并没有穿龙袍,而是一身凤服,头上只戴了简单的朱钗,只不过衣服上绣了金色的龙纹,以此彰显帝王身份。
“有事起奏!”
随着王公公一声报奏,下面很快有官员站出来了。
是御史台的言官邱泽,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官员。
他手持玉板,一步步走到了殿前行礼,然后说道:“皇上,春季乃万物复苏,繁衍生息的季节,历朝历代的君主们,皆在这个时节广纳嫔妃,充实后宫,绵延子嗣。”
顾瑶:……
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就说了这么个无聊的话题。
顾瑶不想理他。
好一个充实后宫,绵延子嗣,这时让往她后宫里送男人了。
她没有回他,只低低咳了一声。
邱御史接着说道:“皇上如今登基已一年有余,尚未有子嗣,后宫也只有两位夫侍,其中一位还被派往了外地。臣建议,皇上重开秀选,充实后宫。”
邱御史说完,下面几位御史台的官员也站出来了,齐声说道:“臣等也建议皇上重开秀选。”
顾瑶无语。心想,这些人是商量好的吧,一个个的都站出来要她选秀。
他们管得可真宽。
下面的很多官员此刻都看着大殿上的君王,等待着君王的回答。
然而,顾瑶没理他们,直接不回话。